聚焦诉讼案
·原告: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被告:《第一财经日报》编委:翁宝 《第一财经日报》产经中心记者:王佑 《第一财经日报》报社(8月30日追加) ·诉讼缘由:名誉侵权纠纷 ·诉讼请求:总额人民币3000万元索赔(8月30日原告表示将诉讼标的降为1元) ·诉讼相关:要求法院查封两记者个人财产(8月30日,原告表示将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解除对两名记者个人资产冻) ·第一财经律师函 富士康起诉状 财产保全书 [9月3日下午,富士康撤消对第一财经日报诉]
被诉记者报道原文
6月15日报道截图 文字内容 PDF下载
6月22日报道截图 文字内容 PDF下载
富士康与媒体的多次纠纷
·2004年,鸿海集团也曾因一篇报道,向台北地方法院申请“假扣押”了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旷文琪的个人财产,同时向其个人索赔3000万元新台币。>>全文 --------------- ·事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状告记者只是为了求真相,用创新的方法,也许招数是较严厉,但打赢官司会把钱捐出来,更是放话说:“这虽然是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全文
富士康劳工事件回顾
·08月18日 苹果关于富士康工厂调查报告全文 ·08月18日 苹果公布调查结果:未强制加班 ·07月05日 富士康郭台铭称劳工门报道不实 ·07月01日 富士康否认违反劳动法指责媒体 ·06月20日 苹果首次公布富士康调查情况 ·06月19日 富士康母公司称劳工门报道诬陷 ·06月15日 富士康工厂:机器罚你站12小时 ·06月14日 苹果中国代工厂:女工月薪300 ·06月14日 专题:富士康中国遭遇劳工事件
事件人物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
1971台湾“中国海专”毕业;1974成立鸿海塑料,资本额30万元;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品牌;2001获《福布斯》亿万富翁198名;2001年名列《天下杂志》台湾1000大民营企业龙头;2002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全文
缘起:因不满有关富士康员工超时加班的报道,台湾首富郭台铭所控制的鸿海旗下子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两名记者提出总额3000万元索赔,并要求法院查封、两记者的个人财产。被诉记者报道原文1(截图)、2(截图)。
富士康撤消对第一财经日报诉讼 双方互致歉意
翁宝:全国新闻同仁共同胜利 王佑:这是阶段性的胜利 富士康发言人:我们拿榔头的比不过拿笔杆的 连线胡钢
秦朔:为什么是和解 还有歉意
和解,有时候比诉讼需要更大的勇气。可是,正如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那句名言,“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我们真正想赢得的,不是一般的掌声,不是压倒对手的快感,而是通过善良和公正以及专业的尊严,得到外界真正尊重。[全文]
张文魁、何刚聊制造业出路 王松苗胡钢聊天实录
业界评论
媒体报道
在线访谈
事件进展
欢迎参与调查
法院查封记者财产函
>>媒体论战台
记者在自己报纸上发表文章是一种职务行为,是受报社委托的,所以诉讼对象是完全错误的。另外,法院受理此案后,没有做一个基本的审查,就采取措施查封了个人的财产,给人的感觉是任何一个环节都留下了严重的错误...[阅读全文]
非法用工的报道给鸿富锦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相信原告鸿富锦将不易证明。因此,鸿富锦起诉记者,主张千万赔偿,最多是虚惊一场,被告实不必多虑。>>更多
新闻工作者的舆论监督权,是一项基本权利,不能随意加以限制。对记者的权利,通过不合理、不合法的方式,加以制约,甚至侵害,是与公正、正义的精神背道而驰的。>>更多
>>事件脉络图
>>业界观点
经济观察报总编辑何力
富士康起诉记者是对新闻报道赤裸裸的威胁。
直接起诉新闻记者,而不是报社,这样的行为在新闻界是非常罕见的。
这一举动明显是别有用心的。>>更多
新浪网总编辑陈彤
富士康直接起诉记者并索赔3000万一案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这是对中国新闻记者的采访尺度和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职能的一次公然挑战。 此案也对媒体自身追求客观报道事实真相的努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刘洲伟
富士康起诉记者是在挑战公众的知情权。 报道是记者的职务行为,从技术上来说富士康不该起诉记者个人并冻结个人财产。富士康起诉记者个人使媒体的报道权受到威胁,同时意味着公众的知情权会受限制。>>更多
中国企业家总编牛文文
企业应建立怎样的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性问题。 当一家公司公关部员工向媒体和社会发布了虚假信息,媒体或公众是不是该要求查封这些员工的个人资产?>>更多
财经时报总编辑钮文新
自古以来,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通过黑箱操作的办法来掩盖内幕,逃避公众视线,绕开社会责任。就算是公众公司,也经常如此,各国股市上的公司丑闻几乎无一例外。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对于企业社会行为的关注,不仅必然而且必要,这是社会赋予它的职能。>>更多
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
现在把记者推上被告是欺负人的做法。这是很恶劣的事情。
法院不应该支持这样的行为。过去告媒体都是起诉媒体或者是法人,而不是记者本人。也不应该去冻结记者的个人财产。>>更多
IT经理世界副总编张鹏
这件事发生在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时刻是很有价值的,富士康的做法是有些霸权主义。 遇到有争论的问题,媒体欢迎企业与自己讲道理,但企业要对媒体甚至个人采取霸权主义方式显然不明智。>>更多
中国经营报总编李佩钰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在面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不管案子最终的结果如何,起诉个人都是让人无法忍受,富士康就如一个斗气的小孩,很无聊。
比这更大的压力,媒体早就承受过了,各个方面的约束,压力,已经见得很多了。>>更多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水皮
无非是索赔金额大了点,超出一般的社会价值判断,带有明显恶意倾向。 问题就出在深圳中院,记者的报道首先是一个职务行为,法院应该及时指出这个问题,向原告建议追加报社为第一被告,而目前的这种诉讼状况显而易见是不真实的。>>更多
数字商业时代总编王鹏越
富士康起诉媒体记者这件事不是偶然的,它反映的是“中国制造”目前存在的用工问题。 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企业如富士康一样,更为我们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敲响了警钟。 近似恐吓的做法不是一个企业与媒体打交道的正常行为。>>更多
IT时代周刊总编曹健
这是对我们记者的职业道德,耐力的挑战,尤其对那些见风就是雨,不够严谨的记者是一个警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司新闻将会成为媒体的主要内容。但对中国这样上市公司很少又不向社会公布信息的新闻源,要想去求证是非常难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要学会保护自己。>>更多
CNET(中国)总编刘克丽
俗话说,采访无禁区,见报有纪律。记者要出事,领导们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的稿上不上,要经领导的审阅,当然,没有三审的制度和流程的媒体除外。 我的文章不涉及政治,官司,企业商业机密等等的经验,如今已经被我写入了我们CNET媒体的编辑手册中去了。>>更多
重庆时报社社长柳祖源
如果媒体不能如实报道事实,公众也就无法知道事实的真相。 这是在挑战每个记者,挑战整个媒体很重要的一个群体。如果胜诉,则意味着媒体报道不合法,这个事件也是媒体承担社会正义合法性的最集中的体现。>>更多
著名律师胡钢
司法实践中,媒体的编辑人员成为被告,应该说是极其罕见的。 巨额索赔和财产保全措施均属于原告行使其诉权的结果,但3000万的索赔额、针对记者个人的财产保全措施,则已经不仅仅是罕见。>>更多
青年政治学院展江
中国处在一个转型期的开放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强势集团、政府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此时,要维护媒体的基本权利。 除非司法受到操纵,否则,富士康“不可能打赢这场官司”。>>更多
人大新闻学院喻国明
媒介本身是公权力和私权力结合的公共职能机构,目前由民法来规范媒介和企业乃至个人间的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 法院可以立案,但冻结个人财产是错误的。>>更多
>>扫描当事企业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投资兴办的高新科技企业,1988年开始投资,并不断扩大和完善
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线缆及组配、计算机机壳及准系统、计算机系统组装、无线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组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合金材料等产品
·2006年 跃居《财富》全球500强第206位
富士康公司背景
富士康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专业研发生产消费性电子等产品的高科技企业,2005年跻身全球500强。富士康集团自1996年起投资兴建深圳龙华科技工业园,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准系统制造和系统组装生产基地。>>更多
第一财经背景
第一财经是中国第二大传媒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品牌。第一财经坚守高端、权威的品牌定位,致力于为商界精英、职业投资者提供实时、严谨、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目前,第一财经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广播、电视、日报、网站、杂志于一体的中国专业财经媒体品牌。旗下五大媒体,为国内仅见的豪华阵容。>>更多
相关专题
富士康劳工事件追踪
苹果公司周四公布了对富士康iPod代工厂劳工案的调查结果,经过了10个星期的调查后,苹果认为,富士康的运营情况符合公司针对供应商的政策,但仍指出了部分不足之处。>>更多
06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
什么是SA8000
SA8000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道德责任标准是规范组织道德行为的一个新标准,已作为第三方认证的准则。SA8000认证是依据该标准的要求审查、评价组织是否与保护人类权益的基本标准相符,在全球所有的工商领域均可应用和实施SA8000。>>全文
专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