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进展 在线访谈 媒体报道 业界评论 媒体论战台 扫描当事企业 事件脉络图

 聚焦诉讼案

·原告: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被告:《第一财经日报》编委:翁宝
 《第一财经日报》产经中心记者:王佑
 
《第一财经日报》报社(8月30日追加)
·诉讼缘由:名誉侵权纠纷
·诉讼请求:总额人民币3000万元索赔(8月30日原告表示将诉讼标的降为1元)
·诉讼相关:
要求法院查封两记者个人财产(8月30日,原告表示将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解除对两名记者个人资产冻)
·第一财经律师函 富士康起诉状 财产保全书
[9月3日下午,富士康撤消对第一财经日报诉]

 被诉记者报道原文

 6月15日报道截图
 文字内容 PDF下载

 6月22日报道截图
 文字内容 PDF下载

 富士康与媒体的多次纠纷

·2004年,鸿海集团也曾因一篇报道,向台北地方法院申请“假扣押”了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旷文琪的个人财产,同时向其个人索赔3000万元新台币。>>全文
   ---------------
·事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状告记者只是为了求真相,用创新的方法,也许招数是较严厉,但打赢官司会把钱捐出来,更是放话说:“这虽然是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全文

 富士康劳工事件回顾

·08月18日 苹果关于富士康工厂调查报告全文
·08月18日 苹果公布调查结果:未强制加班
·07月05日 富士康郭台铭称劳工门报道不实
·07月01日 富士康否认违反劳动法指责媒体
·06月20日 苹果首次公布富士康调查情况
·06月19日 富士康母公司称劳工门报道诬陷
·06月15日 富士康工厂:机器罚你站12小时
·06月14日 苹果中国代工厂:女工月薪300
·06月14日 专题:富士康中国遭遇劳工事件

 事件人物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

  1971台湾“中国海专”毕业;1974成立鸿海塑料,资本额30万元;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品牌;2001获《福布斯》亿万富翁198名;2001年名列《天下杂志》台湾1000大民营企业龙头;2002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全文

  缘起:因不满有关富士康员工超时加班的报道,台湾首富郭台铭所控制的鸿海旗下子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两名记者提出总额3000万元索赔,并要求法院查封、两记者的个人财产。被诉记者报道原文1(截图)、2(截图)。


 富士康撤消对第一财经日报诉讼 双方互致歉意

    9月3日下午,第一财经日报社与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声明,富士康宣布撤消对第一财经日报诉讼。[全文]

翁宝:全国新闻同仁共同胜利 王佑:这是阶段性的胜利
富士康发言人:我们拿榔头的比不过拿笔杆的 连线胡钢


秦朔:为什么是和解 还有歉意

    和解,有时候比诉讼需要更大的勇气。可是,正如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那句名言,“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我们真正想赢得的,不是一般的掌声,不是压倒对手的快感,而是通过善良和公正以及专业的尊严,得到外界真正尊重。[全文]


张文魁、何刚聊制造业出路 王松苗胡钢聊天实录

    9月1日下午2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人民日报评论员何刚做客新浪,就富士康案背后的中国制造业发展问题与网友做了深入交流。秦朔翁宝王佑实录
 

业界评论

                >>更多
·潘石屹:富士康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
·富士康:从法律纠纷到公共事件
·北京晨报王育琨:富士康让我怀念亨利-福特
·作家海岩:企业应坚持为职工利益的信条
·经济学家汪丁丁:应该劝阻富士康不要起诉
·人大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对新闻自由的侵犯
·青年政治学院展江:富士康不可能打赢这场官司
·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这是危机公关反面案例
·中国政法大学李显东:主要事实是问题核心
·中国企业家总编辑牛文文:责任是一种成本
·21世纪经济报道刘洲伟:富士康在挑战公众知情权

媒体报道

                >>更多
·新华网:第一财经日报与富士康和解
·北京晚报:鸿富锦昨办理变更诉讼标的对象手续
·上海证券报:鸿富锦公司至今未成立工会
·新京报:深圳市敦促鸿富锦今年必须组建工会
·北京商报:第一财经日报将反诉富士康
·山西日报:万人云集富士康专场招聘会
·北京晨报:法律专家质疑深圳中院
·现代快报:中国记协关注记者遭天价索赔案
·国内IT企业对富士康诉记者案看法不一
·台湾IT同行称富士康告记者证据充分
·重庆商报:多位名律师愿免费替记者打官司

在线访谈

                >>更多
·张文魁何刚:强健本土制造业才能抗衡外企蛮横 视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人民日报评论员何刚做客新浪,就富士康案背后的中国制造业发展问题与广大网友做了深入的交流。>>全文
·张文魁何刚:强健本土制造业才能抗衡外企蛮横 视频
·王松苗胡钢聊天实录:富士康在玩数字游戏 视频
·吴海民、何刚做客新浪:媒体成为高危行业 视频
·浦志强、徐迅聊天实录:深圳中院需明确程序 视频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做客新浪聊天实录 音频
·被诉记者翁宝聊天实录:这是媒体业的911事件 音频
·被诉记者王佑:我不会改变对新闻的执着 音频

事件进展

                >>更多
·9月03日 富士康撤消对第一财经日报诉讼
·9月01日 深圳中院:富士康诉记者案将于10月23日开庭
·8月30日 富士康诉记者侵权案索赔降为1元
·8月30日 国际记者组织请求苹果向富士康施压
·8月30日 南方都市报:深圳中院称诉讼案程序上无误
·8月29日 新京报:记协称将维护记者权益
·8月28日 《第一财经日报》发函谴责富士康
·8月28日 东方网:记者报道富士康案遭3千万索赔
·8月26日 新京报:富士康回击媒体记者资产遭冻结
·8月24日 论坛披露富士康花50万起诉记者
·6月22日 第一财经报道:富士康离职女工自述
·6月15日 第一财经报道:富士康血汗工厂黑幕
·6月14日 专题:富士康中国遭遇劳工事件

欢迎参与调查


你认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报道是否侵犯了富士康名誉权?

侵权
未侵权
说不清楚

你认为此次起诉对中国新闻业将起到怎样的影响?
负面影响为主,打击记者报道的积极性
正面影响为主,记者报道会更严谨
正负面影响对半分
说不清楚

你认为此次起诉最可能的结果是?
富士康一方败诉
两名记者败诉
双方达成和解
其他




在线调查小结:
截至9月1日10点,共有51519人参加调查,83.73%网友认为记者报道未侵犯富士康名誉权。
>>查看结果

法院查封记者财产函

  >>媒体论战台

记者在自己报纸上发表文章是一种职务行为,是受报社委托的,所以诉讼对象是完全错误的。另外,法院受理此案后,没有做一个基本的审查,就采取措施查封了个人的财产,给人的感觉是任何一个环节都留下了严重的错误...[阅读全文]

新评谈


 
翁宝     翁宝:我觉得它可以是媒体业的一个“9·11”事件,对媒体界的震撼是空前的......[详细内容]
电话一通,就听到妈妈扑来的哭声,那种凄厉的恐惧我终生铭记,我知道,我最难以承受的总来了,爸爸妈妈昨天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佑     王佑:任何一个大陆记者主要是处于对新闻的执着精神,都不会改变记者做报道的初衷...[详细内容]
无论如何 我会坚持下去 作为一名记者 我第一次强烈的感到了 社会所赐予它的力量 虽然记者似乎手无寸铁 却可以为民生仗义执言
一个危险的信号!
富士康公司用单独起诉记者的方式打压记者,试图掩盖“超时加班”的真相,向社会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阅读全文]

    新京报:富士康兴诉,媒体只需从容对之

 

    非法用工的报道给鸿富锦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相信原告鸿富锦将不易证明。因此,鸿富锦起诉记者,主张千万赔偿,最多是虚惊一场,被告实不必多虑。>>更多


    上海证券报:舆论监督遭遇挑战

 

    新闻工作者的舆论监督权,是一项基本权利,不能随意加以限制。对记者的权利,通过不合理、不合法的方式,加以制约,甚至侵害,是与公正、正义的精神背道而驰的。>>更多

   中国经济时报:凸显媒体监督窘境的典型标本
   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称诉讼对象完全错误

  >>事件脉络图



  >>业界观点


经济观察报总编辑何力

    富士康起诉记者是对新闻报道赤裸裸的威胁。
 

    直接起诉新闻记者,而不是报社,这样的行为在新闻界是非常罕见的。
 

    这一举动明显是别有用心的。>>更多


新浪网总编辑陈彤

    富士康直接起诉记者并索赔3000万一案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这是对中国新闻记者的采访尺度和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职能的一次公然挑战。
  
    此案也对媒体自身追求客观报道事实真相的努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刘洲伟

    富士康起诉记者是在挑战公众的知情权。

    报道是记者的职务行为,从技术上来说富士康不该起诉记者个人并冻结个人财产。富士康起诉记者个人使媒体的报道权受到威胁,同时意味着公众的知情权会受限制。>>更多


中国企业家总编牛文文

    企业应建立怎样的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性问题。
  
    当一家公司公关部员工向媒体和社会发布了虚假信息,媒体或公众是不是该要求查封这些员工的个人资产?>>更多


财经时报总编辑钮文新

    自古以来,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通过黑箱操作的办法来掩盖内幕,逃避公众视线,绕开社会责任。就算是公众公司,也经常如此,各国股市上的公司丑闻几乎无一例外。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对于企业社会行为的关注,不仅必然而且必要,这是社会赋予它的职能。>>更多


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

    现在把记者推上被告是欺负人的做法。这是很恶劣的事情。

    法院不应该支持这样的行为。过去告媒体都是起诉媒体或者是法人,而不是记者本人。也不应该去冻结记者的个人财产。>>更多


IT经理世界副总编张鹏

    这件事发生在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时刻是很有价值的,富士康的做法是有些霸权主义。

   遇到有争论的问题,媒体欢迎企业与自己讲道理,但企业要对媒体甚至个人采取霸权主义方式显然不明智。>>更多


中国经营报总编李佩钰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在面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不管案子最终的结果如何,起诉个人都是让人无法忍受,富士康就如一个斗气的小孩,很无聊。

    比这更大的压力,媒体早就承受过了,各个方面的约束,压力,已经见得很多了。>>更多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水皮

    无非是索赔金额大了点,超出一般的社会价值判断,带有明显恶意倾向。

   问题就出在深圳中院,记者的报道首先是一个职务行为,法院应该及时指出这个问题,向原告建议追加报社为第一被告,而目前的这种诉讼状况显而易见是不真实的。>>更多


数字商业时代总编王鹏越

    富士康起诉媒体记者这件事不是偶然的,它反映的是“中国制造”目前存在的用工问题。

    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企业如富士康一样,更为我们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敲响了警钟。

    近似恐吓的做法不是一个企业与媒体打交道的正常行为。>>更多


IT时代周刊总编曹健

    这是对我们记者的职业道德,耐力的挑战,尤其对那些见风就是雨,不够严谨的记者是一个警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司新闻将会成为媒体的主要内容。但对中国这样上市公司很少又不向社会公布信息的新闻源,要想去求证是非常难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要学会保护自己。>>更多


CNET(中国)总编刘克丽

    俗话说,采访无禁区,见报有纪律。记者要出事,领导们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的稿上不上,要经领导的审阅,当然,没有三审的制度和流程的媒体除外。

    我的文章不涉及政治,官司,企业商业机密等等的经验,如今已经被我写入了我们CNET媒体的编辑手册中去了。>>更多


重庆时报社社长柳祖源

    如果媒体不能如实报道事实,公众也就无法知道事实的真相。

  这是在挑战每个记者,挑战整个媒体很重要的一个群体。如果胜诉,则意味着媒体报道不合法,这个事件也是媒体承担社会正义合法性的最集中的体现。>>更多


著名律师胡钢

    司法实践中,媒体的编辑人员成为被告,应该说是极其罕见的。

    巨额索赔和财产保全措施均属于原告行使其诉权的结果,但3000万的索赔额、针对记者个人的财产保全措施,则已经不仅仅是罕见。>>更多


青年政治学院展江

    中国处在一个转型期的开放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强势集团、政府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此时,要维护媒体的基本权利。

    除非司法受到操纵,否则,富士康“不可能打赢这场官司”。>>更多


人大新闻学院喻国明

    媒介本身是公权力和私权力结合的公共职能机构,目前由民法来规范媒介和企业乃至个人间的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

    法院可以立案,但冻结个人财产是错误的。>>更多

  >>扫描当事企业

富士康  
前生今世: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投资兴办的高新科技企业,1988年开始投资,并不断扩大和完善

产品与研发:

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线缆及组配、计算机机壳及准系统、计算机系统组装、无线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组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合金材料等产品

全球布局策略: 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
旗下子公司: 鸿富锦、富弘精密、鸿准等数十家子公司
事业转型: 从“制造的富士康”迈向“科技的富士康”

富士康大事纪

全球分布

     
赛波斯   台北
北加州 深圳
捷克 中山
休斯敦
富乐顿

·2006年 跃居《财富》全球500强第206位

·1992年 成立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
·1991年 股票上市
·1988年 大陆深圳厂开幕
·1985年 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自有品牌
·1982年 更名鸿海精密工业
·1974年 投资新台币30万元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

富士康公司背景

   富士康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专业研发生产消费性电子等产品的高科技企业,2005年跻身全球500强。富士康集团自1996年起投资兴建深圳龙华科技工业园,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准系统制造和系统组装生产基地。>>更多  

第一财经背景

   第一财经是中国第二大传媒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品牌。第一财经坚守高端、权威的品牌定位,致力于为商界精英、职业投资者提供实时、严谨、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目前,第一财经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广播、电视、日报、网站、杂志于一体的中国专业财经媒体品牌。旗下五大媒体,为国内仅见的豪华阵容。>>更多  


5事件进展>>
  • 富士康否认向离职员工索赔7000万 (9月1日 17:05)
  • 富士康告前员工诉讼标的7000万变成500万 (9月1日 14:58)
  • 富士康起诉离职员工索赔7000万 (9月1日 09:34)
  • 第一财经日报组建豪华律师团应对富士康案 (9月1日 02:19)
  • 鸿富锦公司被列入今年必须组建工会企业名单 (9月1日 00:40)
  • 第一财经日报第三次声明:保留对富士康反诉权 (8月31日 01:22)
  • 鸿海告第一财经日报案改为求偿一元人民币 (8月30日 22:46)
  • 快讯:富士康撤销对翁宝和王佑财产冻结申请 (8月30日 22:00)
  • 深圳中院称诉讼案程序上无误 广东省高院关注 (8月30日 02:06)
  • 一财记者及编委财产保全裁定复议申请书 (8月29日 16:15)
  • 富士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及编委民事起诉状 (8月29日 16:14)
  • 论坛披露富士康花50万起诉记者 (8月29日 13:30)
  • 新京报:记协称将维护记者权益 (8月29日 11:09)
  • 新快报:当事记者联名指法律保护新闻不力 (8月29日 06:30)
  • 第一财经日报致鸿富锦公司律师函全文 (8月28日 20:03)
  • 《第一财经日报》发函谴责富士康 (8月28日 07:22)
  • 东方网:记者报道富士康案遭3千万索赔 (8月28日 02:07)
  • 1媒体报道>>
  • 中国新闻周刊:一场3000万的诉讼游戏 (9月8日 20:37)
  • 专家三问富士康案 劳动部门应公开介入 (9月6日 10:26)
  • 富士康对《第一财经日报》撤诉 (9月5日 18:30)
  • 金融时报:鸿海集团进入损害控制状态 (9月5日 09:56)
  • 三秦都市报:富士康停止起诉报社 (9月4日 14:09)
  • 新快报:富士康撤消诉讼 与一财报社互致歉意 (9月4日 14:00)
  • 第一财经与富士康达成和解 (9月4日 13:38)
  • 新京报:富士康案双方和解 (9月4日 13:26)
  • 西安日报:富士康撤销诉讼与第一财经日报和解 (9月4日 13:21)
  • 富士康撤销对第一财经日报诉讼 (9月4日 13:18)
  • 中国新闻出版报:富士康宣布撤销诉讼 (9月4日 13:17)
  • 富士康事件双方握手言和 (9月4日 13:17)
  • 富士康撤消对第一财经日报诉讼 (9月4日 13:16)
  • 富士康表示撤销诉讼 (9月4日 13:15)
  • 富士康宣布撤诉 (9月4日 13:12)
  • 第一财经日报社与富士康和解 (9月4日 13:09)
  • 南方日报:富士康撤诉第一财经致歉 (9月4日 13:09)
  • 南方都市报:富士康案双方达成和解   (9月4日 13:08)
  • 上海青年报:富士康同第一财经日报握手言和 (9月4日 13:07)
  • 中国青年报:富士康撤销对记者的诉讼 (9月4日 13:05)
  • 更多内容>>
    7在线访谈>>
  • 视频:张文魁、何刚聊中国制造业的出路 (9月1日 16:57)
  • 张文魁何刚:强健本土制造业才能抑制外企蛮横 (9月1日 14:53)
  • 9月1日14时张文魁、何刚聊中国制造业出路 (8月31日 20:01)
  • 视频:王松苗、胡钢聊富士康诉讼案最新进展 (8月31日 17:02)
  • 王松苗胡钢聊天实录:富士康在玩数字游戏 (8月31日 15:09)
  • 今日14:15胡钢、王松苗聊富士康诉讼案最新进展 (8月31日 09:44)
  • 视频:浦志强、徐迅聊富士康起诉记者案 (8月30日 17:11)
  • 浦志强、徐迅聊天实录:深圳中院需明确程序 (8月30日 15:29)
  • 视频: 吴海民、何刚作客新浪谈富士康诉讼 (8月30日 13:38)
  • 吴海民、何刚做客新浪:媒体成为高危行业 (8月30日 11:28)
  • 30日10:15吴海民、何刚聊富士康诉讼记者案 (8月29日 20:55)
  • 浦志强、徐迅14:10聊富士康案 (8月29日 18:19)
  • 音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作客新浪聊起诉案 (8月29日 18:09)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我不会改变对新闻的执着 (8月29日 17:49)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17:30作客新浪聊起诉案 (8月29日 17:03)
  • 音频:第一财经日报被诉编委翁宝聊诉讼 (8月29日 16:53)
  • 音频: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做客新浪聊诉讼 (8月29日 16:47)
  • 翁宝聊天实录:这是媒体业的911事件 (8月29日 16:11)
  • 秦朔:这是错误时机针对错误主体的错误决定 (8月29日 15:28)
  • 第一财经日报编委翁宝15:40做客新浪聊富士康案 (8月29日 14:55)
  • 更多内容>>
    2业界评论>>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谁让跨国公司如此嚣张 (9月12日 14:41)
  • 评论:富士康问题 (9月12日 07:30)
  • 温秀:富士康诉媒体胜负都是输家 (9月9日 07:54)
  • 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为什么接受和解 (9月7日 07:15)
  • 评论:富士康案的三个启示 (9月6日 10:54)
  • 评论:富士康撤诉了,谁告诉我们真相? (9月5日 13:51)
  • 富士康事件:媒企不打不成交? (9月5日 07:27)
  • 中国新闻出版报:新闻侵权纠纷呈上升趋势 (9月4日 13:19)
  • 秦朔:为什么是和解 还有歉意 (9月4日 00:03)
  • 富士康:从法律纠纷到公共事件 (9月1日 23:09)
  • 富士康:从法律纠纷到公共事件 (9月1日 17:38)
  • 一元索赔:从金钱恫吓到权益恐吓 (9月1日 16:30)
  • 北京晚报:富士康是社会公敌吗 (9月1日 15:29)
  • 郭光东:冷看富士康布下的惊人迷局 (9月1日 13:49)
  • 南方都市报:富士康何以在索赔上玩蹦极 (9月1日 13:02)
  • 南方都市报:世界工厂不足为荣 人道关注非虚蹈 (9月1日 12:01)
  • 南方日报:别把法律当玩偶 (9月1日 11:36)
  • 上海证券报:3000万降到1仁慈背后的恐惧力量 (9月1日 11:32)
  • 富士康挑战中国新闻界 一种强势的软弱 (9月1日 11:26)
  • 王莹:富士康究竟该怎样维权 (9月1日 09:33)
  • 更多内容>>

    相关专题


    富士康劳工事件追踪

    苹果公司周四公布了对富士康iPod代工厂劳工案的调查结果,经过了10个星期的调查后,苹果认为,富士康的运营情况符合公司针对供应商的政策,但仍指出了部分不足之处。>>更多

    06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

    什么是SA8000

      SA8000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道德责任标准是规范组织道德行为的一个新标准,已作为第三方认证的准则。SA8000认证是依据该标准的要求审查、评价组织是否与保护人类权益的基本标准相符,在全球所有的工商领域均可应用和实施SA8000。>>全文

    专题信息

    制作:
    增辉 庆旭 甘利 金磊 中堂 文雄 长乐 龚民 红狐 电话:62675476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