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ChinaByte赵占领:BT下载的出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09:59 ChinaByte

  文/赵占领

  笔者在前四个系列中已经谈到与BT有关的各种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还是版权困绕、运营商和BT用户的纠葛以及BT中有害信息的治理。那么能否解决这些问题,能否让BT在规范的道路上存在和发展下去恐怕还是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一年多来对BT的关注和研究,试图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说版权问题,笔者在系列(二)中所说的“稻草不能救命”主要还是针对黑客技
给她点歌,惊喜又免费 05年百姓赚钱直通车!
UC:激情网络生活 地主牌好你就亮!
术而言,黑客技术不能真正应对反盗版,也不能解决版权困绕。国内反盗版阵营采取行动是迟早的事情,反盗版行动短期内还不能给BT的发展带来致命的影响,但始终困绕着BT,更影响着BT商业化模式的探索。

  BT传播文件传播的迅捷性给版权侵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一枚硬币总是两面的,我们能不能把这一点不利变为有利?盛大曾把游戏的软件放BT上供玩家下载,这是否会给我们一些启发?能否在获得版权授权的同时充分利用BT的优点,尤其对那些数字图书馆、数字影院的经营者而言?笔者认为对这些经营者而言,他们的业务发展肯定需要获得版权授权,否则很难有长期的发展,那么在他们获得版权授权之后是否可以考虑使用BT供用户下载,只不过不是任何用户都可下载,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可使用他们网站提供的BT软件下载所需的文件资料。这对于目前数字图书馆、数字影院的经营显然是有利的,经过他们许可的用户可以使用BT下载,而且网速更快,并可实现不同客户之间的交流、互动,这对于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既解决了版权困绕、又使用户满意何乐为不为呢?这样就把这些版权问题交给了运营BT的企业来解决,至少比目前的状况好很多。但是这样做还有一个问题,拥有版权的BT经营者如何“竞争”过那些没有版权的BT站点呢?肯定一般用户更愿意使用免费的BT下载。所以反盗版阵营最好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对于没有经过版权授权的BT站点挥动大棒,对于BT用户挥动胡萝卜。当然要尽可能的降低用户使用BT下载、传输电影或其他文件的费用。只有采取采取这样的两手策略才能更好的解决目前BT版权盗版泛滥的问题,这样BT才真正有可能走上规范化的商业道路。

  其次是运营商和BT用户之间的纠葛问题。这个问题笔者已经在本系列(一)、(三)中做了一些论述。两者之间存在的纠纷主要还是在于运营商是否有封BT的权利。法律没有确定运营商是BT秩序的维护者和监管者,但面对其他非BT用户的投诉以及宽带资源的现状,运营商还是不得不在某些时候封BT。这种两难的困境是运营商最大的问题。有人认为随着宽带产业的发展,宽带更宽,会解决这个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事实会是这样吗?宽带变宽,BT用户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欲望无法满足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显然这不是根本上的解决之道。那么怎么解决运营商和BT之间的纠葛或者怎样在出现纠纷后寻求法律上公正的解决之道?两种选择。其一,通过立法来界定在什么情况下运营商有权封BT,也就是寻求立法的支持,这也有利于解决BT监管上无序和混乱的问题。其二,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来预防纠纷、解决纠纷。这需要在合同的制定上要尽可能的约定详细、清楚,尤其是涉及到技术方面的合同条款,尽可能让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共同参与合同条款的制定。

  还有就是BT中有害信息的治理问题。整顿BT中有害信息和打压BT不同,整顿BT中有害信息是为了规范BT,也是为了让BT更好的发展。但治理BT有害信息需要BT站点的配合,但这只是短期的行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那就是要建立一些有关BT站点的责任制度,譬如BT站点应该审查BT中传输的文件的内容,过滤其中的有害信息。这个过程也需要运营商介入,同时也应该明确运营商的权责,有辅助治理BT的义务和权利不等于说有擅自封BT的权利。当然BT站点仅仅审查和过滤还不够,因为有些传播色情信息的行为构成犯罪,为了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还需要建立确认BT用户真实身份的制度。这除了需要技术上记录BT上传、下载行为、用户IP地址等信息,还需要能够查到用户的真实身份。对此,实名制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大家也会有体会,很多高校校园网BT上色情信息就比较少甚至没有。这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校的BT多实行实名制。当然里面还存在侵犯版权的行为,但至少可以解决BT传播色情等有害信息的问题。当实行实名认证的时候,BT用户会不得不控制和规范自己在BT上的行为,这也督促他们实行自律,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自律往往是不可靠的。同时实行实名制也可以减少版权侵权行为的发生,也会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有助于打击版权侵权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BT这种共享软件的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只是目前问题居于多数。这些主要还是和制度、法律的不完善有关的。我们不能一味的抱怨BT的种种不是,也不能一味的支持BT,反对任何立法和监管。为了BT的发展,为了BT未来的出路,我们还是需要进行理性的探索和思考。但是有一个原则,BT只有沿着规范和理性的道路发展才有真正的出路。

  附:这个系列是笔者长期以来关注、研究BT法律问题的心得的总结。在本系列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法律界和IT界诸多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得到天极的总编“老牛”(程天宇先生)的支持,在此对“老牛”和各位好友表示忠心的感谢。鉴于这个系列是国内对BT法律问题的初步探索,相关的资料和可供借鉴的经验非常缺乏,加上笔者能力有限,错误再所难免。肯请各界朋友批评指正,不胜感激!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发到笔者邮箱:zhaozhanling123@yahoo.com.cn。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