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报告:见证中国信息社会的崛起(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17:45  新浪科技

  2、互联网改变生活方式

  互联网诞生之初,学者们主要用来收发邮件进行学术上的交流沟通;对于一般使用者而言,互联网只是一个新奇时尚的玩物,就像戴在手指上的铂金钻戒;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则只是展示了人类的双脚踏上了科学殿堂的一个新的台阶,评判它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与作用的大小为时尚早。

  十年后的今天,伴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快速提升,心理门槛不断被消除,互联网应用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主流人群。互联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衣食住行、工作休闲等被不断搬上网络舞台。互联网已经极大程度地融入了相当一部分居民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互联网正在从单纯的信息发布渠道向多应用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交流的平台转化。离开互联网,他们的生活、工作将受到巨大影响。综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历年数据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7年,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几乎翻了一番(图9);与此同时,互联网应用不断丰富,网民使用的网络服务数量也不断增长。图10显示,2007年较1999年网民使用的网络服务翻了一番还多。

10年报告:见证中国信息社会的崛起(5)
图9:2001-2006年中国大陆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数
10年报告:见证中国信息社会的崛起(5)
图10:1999-2006年中国大陆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的数量

  3、互联网平民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众所周知,发展互联网的初衷完全是基于军事的考虑,但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则主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

  互联网进入中国,也是首先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始。因而,最早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也主要是具有高学历的精英人群。CNNIC的调查显示:在1999年的890万网民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达52%,而到2007年中,这一比例则快速下降到23.8%(图11)。从用户属性的角度而言,互联网越来越趋向平民化。

  互联网走向平民是全球趋势,并且其平民化的速度远远超越了其他媒体。拥有5000万受众的发展规模,报纸用了50年,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互联网只用了4年。

10年报告:见证中国信息社会的崛起(5)
图11:1999-2006年中国大陆网民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

  所有的事实表明:互联网正在日益从早期点缀生活的“花瓶”,转变为干预生活、承载生活的“平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文导航:
·10年报告:见证中国信息社会的崛起
·10年报告:见证中国信息社会的崛起(2)
·10年报告:见证中国信息社会的崛起(3)
·10年报告:见证中国信息社会的崛起(4)
·10年报告:见证中国信息社会的崛起(5)
·10年报告:见证中国信息社会的崛起(6)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