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0年报告:见证中国信息社会的崛起(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17:45 新浪科技
第一乐章:强健的信息基础设施 1、宽带中国的诞生 中国互联网的奠基人之一胡启恒院士说:“中国互联网不是八抬大轿抬过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一语道出了中国早期接入互联网时走过的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其实,“羊肠小道”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国早期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出口带宽。1994年中国联入Internet的第一条国际专线只有64K,到1997年10月底也只有25M。但是到了2007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则增长到了312346M(图1),中国联接世界,世界联接中国,古老的华夏民族逬发出与时俱进的勃勃生机。 ![]() 图1:1997-2006年中国大陆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数 2006年12月18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华电信、韩国电信和美国Verizon公司六家运营商在北京宣布,共同建设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相信随着运营商对网络的投入的不断增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体验会继续得到提升。中国网民的上网渠道已经走出“羊肠小道”、走向“阳关大道”,并将更加宽广。 同时,中国国内的互联网使用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宽带用户比例快速增长(图2)。在宽带用户快速增长的过程中, 2005年是一个突破性转变,这一年宽带用户数首次超过50%,宽带日益成为中国网民最主要的上网方式,网络体验不断优化,宽带中国的诞生,为各种网络应用做了有力的保障。正如铁路、公路的普及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大发展,宽带的普及也必将惠及每一个人,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变革正在呈现,前景无可估量。 ![]() 图2:2002-2005年中国大陆网民中宽带用户比例 网民的上网设备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向多样化发展。10年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从30万台增长到5940万台(图3)。在2006年底的5940万台中,宽带接入的上网计算机数占到59.4%。同时,除了使用台式计算机上网,还有18.5%的网民利用笔记本电脑上网,手机上网的人也达到1700万人。网民的上网设备多样化趋势明显,中国人上网愈加便利。 ![]() 图3:1997-2006年中国大陆上网计算机数 2、中文网站破局 伴随着国际出口带宽的快速增长和中国互联网使用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网民可利用的互联网资源也在不断丰富。从2000年到2007年6月底,中国大陆的网站数增长近4倍(图4),网页数、网页字节数也同步大幅增长。 ![]() 图4:2000-2006年中国大陆网站数量变化 今天,中文成为仅次于英文的第二大互联网语言,中文网站在世界互联网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相对全球有15亿人的汉语言文化圈而言,网上中文信息资源还远远无法和这个庞大的人群和需求相匹配。目前国内的网站数量,相对于中国巨大的网民群体来说,只能算是刚刚破了局。一切,才刚刚起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