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手机模仿暴利背后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09:30 eNet硅谷动力

  【eNet特约评论】国内手机模仿克隆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然而随着近来诺基亚起诉天时达等手机厂商相关手机外形侵权事件的曝燃,这一话题再度被人们所关注,而与此相关的就是模仿手机的利润问题,因为有资料显示在国内的手机市场上,模仿手机与行货产品的差价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而如果按照前者的所谓的成本价和行货价对比,差额则会相差更多。

  粗看这些个消息,似乎是在揭露国内克隆手机市场的暴利,然而细读之下才发现诸多更为令人深思的问题:克隆手机的机芯从何而来?行货手机刨除外壳成本,机芯到底价值多少?再者,如果剔除行货洋手机关税等因素,这些产品的实际价格应该是多少?

  众所周知,在手机产业,国内绝大部分厂商是没有核心技术和手机“内芯”研发制造能力的,大多只是购买里里外外的半成品和成品,然后牌子一贴就上市,尤其是在各种手机专利高悬之下,我们除了买来贴牌,就只能走模仿克隆之路了,因此问题的关键也就这么来了:制造这些国产模仿手机的板卡芯片从何而来?在这里抛开是否合法的因素,单就这种核心套件的提供和引进来说,到底是谁在“怂恿”着我们的这个模仿克隆行业存在和发展?

  到底都是谁在支持着我们的手机模仿克隆产业的存在呢?使这个本来就“不太正常”的行业如此兴盛不衰呢?其实,答案并不难找,只要找到最终的利益受益者就能找到答案了,就手机行业来说,这个核心层面就是国外几大手机技术持有者,说白了就是国内众多厂商的手机里所使用的芯片套件的所有者。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现实,就是我们的很多手机贴牌厂商不过是国外手机巨头们的一种市场博弈工具、一种变相的争夺利润的工具,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偏激,但是在现实之下,你还能为我们的贴牌本质找到更好的解释?特别是当我们一些贴牌厂商心甘情愿的不去做自主创新基础上的研发制造的时候,这种角色的定位就愈发的明确,无奈吗?

  在世界级的手机产业链中,我们的打工者的位置是很明显的,就像PC行业一样,我们在相当一段时间以内,只能做着引进、组装和贴牌的工作,虽然有着太多的不愿意,但是各种环境之下、在我们许多人“习惯”了这种从业方式以后,一切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东西。由此,当我们声讨国内一些克隆手机产品存在超高暴利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大声呼吁改变这种身不由己的现状?否则这种暴利状态会一直存在下去,尽管从表面上看受害者是众多的消费者,但是从更深的层面来看,也许受害的是我们自有的整个手机产业和市场。

  在我们极力教育引导消费者拒绝水货、翻新货和克隆货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不断的警告我们自己的从业者们,该是下大资本进行自主创新的时候了,否则如此积聚下去,真的就没有了翻身的一天。

  在蝇头小利和长久生存下的大利之间,一些厂商模仿克隆走的是什么不言自明,只是我们还需要多久才能清醒、才能自我设计操控这个产业与市场?期待一个答案,只是希望不会等太久!

  作者:小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