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通规划院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刘光磊演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14:43 新浪科技 | ||
![]() 图为:中国网通规划院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刘光磊演讲。(骆磊/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2006年4月4日,2006“商用3G基站部署策略咨询会”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召开,会议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 图为:中国网通规划院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刘光磊演讲。(骆磊/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刘光磊: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第三设计所的刘光磊,下面由我对我们在3G无线网络规划和部署中的一些考虑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很好的会议,把我们经验向大家做一个共享,在这里也感谢大会的主办单位。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扣在3G基站的部署策略上面,这个话题还是一个范围很广,很庞大的话题,针对这个话题今天上午有来自运营商、设备制造单位和规划设计行业的同行做了精彩的发言和介绍。在这里提到一些观点,不想做过多的评述,对于业内尤其规划和设计里面,可能会涉及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方法和原则等等,包括3G网络覆盖的设计,容量的规划设计,业务、质量,还有载频分配,以及与现有网络的融合话题,这些话题就不做过多的解答。今天在这里对前面几位专家精彩发言做一个拾遗补缺,把我们提炼出来一点敢想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我的介绍从两层面,一方面是规划的层面,另一方面是从部署的层面,在规划层面更多是关注,因为是部署的前期,现在谈规划更多谈各个运营商和规划单位做过成熟的规划方案,我们把做的成熟规划方案在评估以及优化方面的经验向大家做一个介绍。在部署角度想谈两点感想,一是站批准备方面的考虑,另外就是系统间的干扰和隔离。 我来自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我们院成立1953年到今天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涉及的领域包括通信网络规划、咨询、设计、监理,我来自的第三设计所是我们院的主体业务单位,主要是移动通信无线专业为主的综合性设计部署,在业务领域上做了全通全网的规划设计和咨询服务。 下面谈第一方面的想法,关于既有规划方案的评估,现在已经在具体实施和部署的前夕,几年以来3G的规划无论以哪些方面为主体都做很多的规划方案,我们也参与了很多规划方案的制订,以及成熟规划方案的评估和优 化工作。这里谈的规划方案主要在部署以前谈一下已经有的规划方案评估,因为在前期工作中发现,现有的规划方案还是在一些方案,原则大家都可以把握很清晰,在具体实施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和一些不足,我们把发现的问题向大家做一个交流。谈到规划方案的评估,首先说评估的目的,我们认为有三方面,第一在方案做出来之后有没有达到预先设定的指标。第二个目的把规划的方案和同类地区其他规划方案有一个对比,可能我在某一个地方做了WCDMA的规划,还做了TD-SCDMA的规划,这规划无论采用什么制式,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覆盖和容量需求而承载一定的业务,既然在同样一个地区,结合相对类似的输入条件做了规划,这两个规划没有隔离性,他们满足的情况如何?第三无线网络规划方案第三个目的,未来可能获得3G牌照的运营商更多,我的规划方案做出来之后它的 竞争力,或可竞争力如何,是不是在未来部署之后,这个方案实施之后能够获得比较领先的竞争位置。这要和一个地区竞争对手的网络性能做对比,如果要做3G无线网络规划评估的话要明确的三方面内容。那如果来比?对于如何比,比什么?主要对比的方案指标有以下几方面,要把握规划方案的议案,有以下几方面,比如Ec/Io的强度,导频功率,软切换率,导频污染,终端接入成功率,终端发射功率等等。这些在3G规划方案评估中至少应该关注的关键指标。提到这些指标,还有一点需要提到,我们认为每个指标有两方面含义,一个我们方案通过规划工具做出来之后,这些指标达到了怎样的强度,或者强度达到了多少?更重要的方面,不仅要关注强度,还要关注它的地理分布情况,所以在这里提出一个强度比例和分布情况同等重要的。实际上规划方案出来之后,经过专门的规划工具的评估,拿到包含地理位置信息的分布强度图,也许全网的指标在规划的覆盖区域范围内,我们要看整个覆盖区域的指标,或者达到这个预定的区域是不是连续分布的?我最关注的区域在覆盖区中,或者用户经常活动分布的区域,它的场强,发射功率等是不是达到很好的连续分布的水平,还是杂乱无章的水平。 第二方面的注意事项,评估的工具,或者仿真的软件设置,对于指标要求需要保证一致性,比如两个方案都用同一套工具,但是工具中方案能确定输入参数是有限的,可能都是一些用户的模型,用户的分布,覆盖区域等等。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规划中,根据一些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和设置的,最典型来说,或者对规划方案的效果影响比较大的一些指标来说,这在很多评估中,是不是做仿真和工具的设置中保证同样的。我们在经过一些方案评估中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个方案都达到预先设定的指标,另一个方案在分布和强度上都有差距,结果我们认为在对工具初始设施条件做检查,很好的方案没有设穿透损耗,第二方案虽然看上去一些指标很低,但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了穿透损耗,设定了一定的终端的比例,这样来看在方案评估的过程中,工具的基础设施很关键,所有的关键的KPI指标必须在同样的输入条件下才可以对等。 如果要对方案进行对比,有一个如何比的问题,我们建议是要合理选取对比的指标,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当我们把规划方案评估结果和评估的目标,以及同类目标对比的时候,有几种比法,比如直接对比KPI,在这种情况下,要谈到前面的原则,就必须要保证KPI指标是在相同的设置条件下得到的,不能说这个分布是含了穿透损耗,那种没有含的情况下得到的,室内室外的情况不能对比的。这里有一些主要的评估的原始设置条件,会对这个结果产生影响。包括室内外的分布情况,阴影衰落,导频信道功率,终端移动速率等等。要把方案进行评估,进行对比就必须保证我们的方案初始的设置和预先规定的条件是相同的,也就是必须要在可比的输入条件下进行对比。有可能我的方案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和GSM或者CDMA2000,现有的2G2.5G网络做一些对比,这就要有选择进行了,对GSM会更多对比接入的成功率的指标,在CDMA2000也有一个切换的比例。就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系统的对象来考虑。 前面谈到3G无线设计规划方案评估的对比哪些指标和如何对比?这里还提一个发现的问题,就是无线网络建设效率的问题,所谓无线网络建设效率,作为一个无线网络的规划,尤其3G网络规划,必然要在输入条件和成本之间,规划效果质量和成本之间做一个很好的折中。如果片面追求覆盖效果导致成本过高是一个不经济的规划。当然成本过低导致达不到要求也是不行的,目前根据做得一些方案评估的经验来看,可能第一方面的问题,质量过好投资过高的现象还是比较广泛的存在。我们是不是仿真统计的指标达到或超过原先的指标就满意了呢?我们回答是还不够,不能仅仅以达到预先设定的指标来指标作为满意的条件,还必须要对达到这个指标所投入的成本,所投入的建设规模进行一个考核,目标是少花钱多办事,以尽量低的成本达到设定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从规划角度来讲需要做得工作是合理控制站间距,避免基站设置过密。在方案评估角度控制成本如何考虑?在后面会从站址规划和站址选择做讨论。 2005年做了3GWCDMA评估中有这么一个定式,一般城市32平方公里,按照600到700间距核算,覆盖需要基站68个,最后实际规划146个,这不会出现结果不达标的情况,主要的指标包括Ec的分布,包括PS64条件下终端的放射功率的表。而它自己预先设定的规划指标室内覆盖率达到90%,受限业务为PS64,用这个可以看到覆盖效果不仅达标而且远远超过设定的指标,通过这个例子想说明在3G真正基站部署和商用部署之前,可能很多的建设方或者很多设备厂商,已经做了大量的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了很多合乎条件,合理性的3G规划方案,无线网络的规划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很多是需要评估的。评估的目的不仅是要看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看是不是在合理标准或合理的成本下达到的预先的规划。 对前面提到的问题也有一些总结,认为在评估阶段要想达到少花钱多办事,低成本的可竞争的目标,主要考虑的要点经验和大家汇报一下,首先是评估要基于优化调整后最终方案进行。第二我们在评估和比较中要重点关注场强分布的情况,以及Ec不同,终端放射功率不同。终端的放射功率可能在不同业务下发射功率是不同的,不同的业务都有一个的信道要求,我们必须要明确这终端的发射功率在什么业务下完成的,如果设计的PS64业务覆盖,我评估的就是要求在PS64要求下。可能的评估要结合基站设置的相关参数,比如挂高是否过低,下倾角是否过大等等问题,这都是一些经验在这里提出来和大家共享。前面结合低成本的角度谈到了在规划阶段需要关注规划方案评估的问题。 接下来我把设计阶段比较重要的问题向大家做一个汇报,一个是站址准备的问题,二是系统间干扰与隔离问题。站址准备,拿到牌照之后,迅速部署3G网络是每个可能获得牌照运营商关注的问题,这就有一个站址如何获取,对于现有运营商和新进入3G运营商又分不同情况。对于新进入新获得3G牌照运营商来讲,问题主要是原先没有基站站址怎么获取,这是一些经验也是一些现有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对于现有的2G基站的运营商来看,就有现有基站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的问题,前面对这个话题有很的专家做了他们的考虑,我们提一点,要把基站站址能用情况下,如何能做3G基站的用途。 接下来介绍一下系统间干扰与隔离的问题。众所周知,既然是无线通信系统,他们之间的天线和发射、接收机之间互相有一个干扰的问题,如何对干扰进行估算,估算和控制是一个规划设计单位,社会生产单位和国家的管理单位都要关注的问题。我们仅从规划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从机理角度来讲,无线系统干扰,包括杂散干扰,阻塞干扰等。我们主要是终端之间干扰,终端对基站的干扰,基站对终端的干扰,基站之间的干扰等等。任何两个无线系统之间都有8种干扰场景,甚至有未来不同的3G技术制式,我们比较关注还是基站之间的干扰。对这些问题需要专门的课题做支持,专门的理论研究,甚至对一些协议进行分析,另外也要参考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制订的标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在这里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出干扰规划的方式,合理的设计天线安装位置,增加空间隔离,加装滤波器等等。 下面是给出了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下,不同的天线位置关系下,GSM和WCDMA天线要求隔离距,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我的讲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