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爱立信系统市场部经理王彦青演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12:57 新浪科技 | ||
![]() 图为:爱立信系统市场部经理王彦青演讲。(骆磊/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2006年4月4日,2006“商用3G基站部署策略咨询会”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召开,会议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 图为:爱立信系统市场部经理王彦青演讲。(骆磊/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王彦青:今天开这个会是讨论商用的3G部署,前面专家介绍了3G网络部署的经验。我简要介绍一下爱立信在3G网络方面部署的策略和商用网络实例。 首先是商用网络自己的策略,首先考虑WCDMA和GSM网络建设的主要区别,一个容量和覆盖是两个互相制约的方面,这是呼吸效应导致小区收缩,和干扰导致容量变化。另外多业务环境,不同业务的QoS需求,另外不同业务的覆盖要求也不一样,高速的数据业务跟语音可能不同的。另外网络建设的初期规划对后期扩容有很大的影响,初期考虑是较薄网络还是较厚的网络,另外后期扩容是以增加新基站为主还是增加载容为主。 我们建议WCDMA第一期以三扇区宏蜂窝基站为主设计的网络,二期在容量不足对增加第二个载波,还引入微蜂窝增加室内的覆盖。三期在需求继续增大的时候,要采取一些新的技术来解决容量的需求。这个图就是在不同情况下的网络部署。 我们建议在市区初始系统负荷设置在40%左右,这样为系统带来的投资比较经济,适应市区话务容量也比较适合,在4百平方公里的位置,我们把20%作为一个参考点,点间距1270米,我们建议在市区40%的时候比较合适。另外对于基站选型也很重要,不同的情况下基站不一样的,容量需求情况下,考虑高容量的蜂窝基站,在站址选择远端的基站,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的概念,可以扩大覆盖范围。另外一种方案就是郊区方案,相对市区方案来讲,更强调的是覆盖,而不是容量,这地方话务增长比较缓慢,可以以较低的网络负荷进行设计。这是我们的设计,在需要覆盖的地方基站范围可以达到10公里,每平方公里是0.2之间,随着话务量增长,基站站间距缩小不是很大,这说明增加基站数据不是很多,这是郊区的情况。 这是简单的比较主远端基站和传统宏蜂窝的比较,在某一个临界点选择主远端基站还是宏蜂窝基站,通常来讲主远端基站没有配件的损耗,宏蜂窝基站有一个配件的损耗,所以没有塔放的时候,临界点可以看到不同的工具临界点不一样的,下行有效功率会进一步缩短。 爱立信在无线领域,或者WCDMA领域做了很多年的工作,我们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这是爱立信新的基站类型,有宏蜂窝,还有主远端的,还有宏蜂窝中容量的基站,现在宏蜂窝基站可以达到3×4,中容量达到3×2,还有微蜂窝的基站产品。 下面分享爱立信在全球商用方面的经验,首先看一下全球WCDMA的部署情况,现在WCDMA部署从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五、六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开始是技术部署网络,第二个是商业部署,开始向消费者企业提供一些业务,下一个阶段是扩大网络的覆盖,这根据国家的不同需求,国家有牌照的要求,第一年达到人口覆盖多少,第二年达到多少。再就是容量的建设,到现在成熟的阶段,大众市场已经发展起来了。全球的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另外欧洲已经拿了牌照好几年了,从2002、2003年开始。美国去年部署了非常大的宽带CDMA的网络,我感觉通过今天这个会应该不如商业部署阶段。 看一下全球WCDMA的商用网络达到92个,爱立信支持其中50个的建设,爱立信在WCDMA方面有很丰富的组网经验。看一个实例一个亚洲的运营商,本身也是2G运营商,现在网络有99%,提供的业务有语音和视频的数据业务。另外这基站的间距是600到700米,远郊区是几公里的站间距,另外也是采用单载频的,而且采用塔放器。 另外举一个欧洲的例子,我们看到 意大利在2G方面的设备,这一家是一个全新的运营商,初期选择2500个站,而且这个站的选择和2G运营商谈了一些协议,可以放基站的放2G的,另外自己也选择了一些站点。到2003年3月的情况,覆盖670个城市,覆盖整个国家45%的人口,3G发展到2004年4月,第二期人口覆盖率达到62%,到2005年度人口覆盖率达到75%,这也是采用塔放,现在网络用户数达到4、500万,爱立信也是这家运营商主要的设备提供商。这是在北美的例子,去年年底的时候CDMA的网络,也上了HSDPA的网络,这个网络建立在原来的基础之上,爱立信参与网络的优化,优化之后指标有很大的提高。今天主要跟大家介绍这些在3G基站组网方面的经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