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准制引燃洗牌效应 国产手机面临二次革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14:14 通信世界 | |||||||||||||
本刊记者 刘启诚 经过被称为第一次革命的5年成功发展后,国产手机正在陷入一种危机。而在这种危机中却正孕育着一种躁动情绪。那些没有倒下的以及正在涌入的“革命者”,正在踩着倒下者的尸体寻找另一次革命的浪潮。
“国产手机正在重复彩电业的故事”,夏新总裁李晓忠如是说。因为这是一个过度竞争的市场,“(今后)每半年淘汰出局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可能到了3G的时候,洗牌的效应会进一步的明显。” 2003年一举打下半壁江山,让洋品牌有些无措的国产手机,在2004年激烈竞争下却出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先是上海易美倒下了,然后连带倒了南京熊猫。要知道,这家曾是央视2003年广告标王的手机厂商,曾发誓要取得中国手机市场第一。然而豪言未曾散去,熊猫便轰然倒地,让“谁成央视标王谁就倒霉”再次一语成谶。 与熊猫一起落难的还有中科健,这个陷入资金丑闻的手机企业现在面临崩盘的可能。而曾是国产手机标杆的TCL,因为市场份额的下滑不得不以赶走老总的方式救市。 国产手机江湖水深 2000年,当以波导、夏新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企业出现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怀疑的态度,当时业界一个主流的看法就是,国产手机必将重蹈彩电产业的旧路。另一个观点是国产手机厂商无法与洋品牌竞争,因为手机是一个比彩电产业技术要求更高的产业。而在当时,国产彩电企业在技术上没有多大突破的情况下,以价格战抢占市场,内部竞争异常激烈。此后的5年,国产手机发展印证了第一种观点,驳斥了第二种观点。 今天中国大陆已有40多家手机生产牌照企业的,但如果算上许多贴牌企业,则有百家左右。与国外手机企业相比,国产手机起步之初没有核心技术,企业不但规模偏小,而且尚未完全掌握制造移动电话的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底层软件等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基本上都由国外公司生产供应。因为技术短板问题,国产手机厂商只好走低端路线,在价格和渠道上大做文章。然而这种无奈之举,却击中了洋巨头们的软肋,国产手机在市场上一路飙升。而近年来,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一年以1亿用户的速度急速增长,则在客观上为国产手机创造奇迹提供了舞台。在2003年底,2004年初的时候,国产手机已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却渐渐暴露出国产手机发展的诸多问题。从手机的核心技术到产品质量、从贴牌企业过多造成产量过剩到价格降得太低无利润可赚,更为要命的是,在经受了国产手机厂商三板斧的国外厂商也开始在低端和渠道上大做文章,对国产手机反攻倒算。2004年下半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开始大幅下滑。 世道乱了的时候,便会有人趁火打劫。虽然市场颓势已见,但许多企业对手机市场依然向往,认准必有富矿。奥克斯便是这类企业的代表。这个做空调的企业在2004末期振臂一呼,号称要将手机当白菜卖,并且为取得手机生产牌照不惜与信息产业部对簿公堂。 而身在其中的企业正在寻求突破口。当年以一款A8手机确立了自己江湖的地位夏新,2004年因为市场份额的下降,一度受到媒体的质疑。李晓忠对于夏新低谷并不讳言,“我们在深刻反省自己的问题。我们已经努力了,但是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李晓忠认为投放新产品不足,投放新产品的能力速度比较慢,对质量问题的控制能力比较差,整体营销运作方面不够老到等是夏新失手2004年的主要问题,也是国产手机面临的主要问题。 但李晓忠不认为技术问题是夏新手机发展的瓶颈,因为“夏新从去年在技术瓶颈就已经突破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今年夏新还是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管理。2005年是夏新的管理优化年,今年我们在原来ERP系统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供应链、需求链这一块的管理。重新树立一个流程,把新的流程IT化、规律化,再设法提升整个运作的效率,来应对市场的竞争。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两年的努力,能够使夏新的管理达到一个国际企业的水平,这是我们内部提出的一个目标。” 相比于奥克斯这样的江湖新兵,老江湖夏新显然对手机市场的理解更深。 谁将擎起“二次革命”大旗 “二次革命”来临的前兆已渐明显,寻求突破的国产手机正在打破旧的格局。核准制的实施是国产手机“二次革命”的导火索,而3G市场的启动将是最猛烈的催化剂。 去年11月30号,发改委公布了手机牌照发放制度改革,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今年3月30日,深圳华为、青岛海信、大连大显泛泰、宁波奥克斯、江苏高通5家企业成为首批通过核准程序获得手机牌照的企业。显然,首批5张牌照只是一个开始。根据今年2月19日发改委发出的公告显示,提交手机牌照申请的厂商已经达到了40余家。目前长虹、UT斯达康、创维、多普达、金立、紫光、长城等都是接下来获得牌照的热门企业,中国手机市场的一股新势力全面登台。 僧多而粥少,狼多而肉寡,这意味着比第一阶段更为残酷的市场竞争已经开始。风暴之下,谁将立于潮头? “核准制是为了表现公平合理,有人愿意做手机,政府部门经过一定的审核之后让他进来做,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案。但是就今年的手机市场情形,新进来的企业不大可能一下做成很大的规模。” 李晓忠如此看待新进来的对手。对他来说,革命靠血气方刚是无法成功的。在李晓忠看来,国产手机下一步竞争的中心是3G手机。夏新之所以去年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是因为将更大的精力的投入到了3G手机的研发。“去年我最难做的一个决策就是是否做3G手机,如果去年不做3G手机的话,我们在2.5G手机的竞争不会是现在这个状况。”在3G手机研发上已经投入了一个亿的夏新,最初被人认为走得有点早,有点冒险。 “夏新投入3G是早还是晚,几年后才能看清楚,这个是人算不如天算。但是到今天我们还要坚持做下去,因为我们觉得有信心能够取得好的收获。和华为、中兴比起来我们已经是很晚的了。”夏新3G手机把的目标不仅仅盯在国内市场,“如果那样,我们没有收回成本的希望。现在国际上都有很多运营商都开通了3G服务,我们已经在同这些运营商谈合作。市场是存在的,主要是看你怎么通过产品,怎样通过自己所建立的综合运营的体系来获得这个地盘。” 李晓忠真正看重的对手是华为、中兴和海信。目前在国内,包括夏新,能拿出WCDMA的手机也就这几家。“至少我相信这四家能够保证在国内3G发牌照之前实现量产”,李晓忠说,“在中国3G市场起跑的时候,我们肯定是站在起跑线上,这种状况,挺不错的。” 得3G者得天下,虽然无法立判,但对于国产手机来说,没有人能够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