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解密发改委手机生产核准制专题 > 正文

企业一窝蜂哄抢牌照 核准制可能导致投资过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18:57 IT时代周刊

  《IT时代周刊》特约记者/曹增光(发自北京)

  手机制造牌照制度的松动对行业发展来说是福是祸?现在下结论也许为时尚早,但对一直谋划进军手机制造的企业来说,核准制绝对不是个福音

  首批通过核准制的手机制造商名单公布后,众多榜上无名的企业在羡慕5个幸运儿的
谁来领取200万的珠宝 05年百姓赚钱直通车!
缤纷下载俱乐部 女性钻石液晶电脑上市
同时,也铆足了劲儿往可能4月公布的第二批名单里挤。这其中,赫然站着两大彩电企业,深圳创维与四川长虹。

  “手机业整体存在投资过热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国家发改委核准牌照如果按照业内猜测的那样,不计数量发放的话,整个国内手机行业的投资泡沫只怕会越来越重。”一位手机厂商的负责人对《IT时代周刊》记者说出了这样的盛世危言。

  其实,第一轮的手机投资泡沫已经破裂。2003年的深圳科特,2004年底的江苏易美,2005年初的南京熊猫……还有一部分企业即使没有壮烈牺牲,也是伤痕累累地硬撑着,这些都是有据可寻的。

  只是很少有人愿意将其定性为一次投资过热后的“泡沫”,而委婉地称其为“行业发展必然的重组”,而新进入的手机厂商像房产商鼓吹房价仍然上涨一样,他们永远看不到手机产业目前危如累卵的危险程度。

  企业一窝蜂哄抢牌照

  3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一改过去动作迟缓的惯例,一纸公告彻底将过去岿然不动的5号文件禁令尘封进了历史,手机市场终于开闸泄洪了。

  深圳华为、青岛海信、大连大显泛泰、宁波奥克斯、江苏高通5家企业的手机生产项目申请报告获得了批准。

  对于手机行业牌照管制由信产部审批转移到发改委核准后的首次行动,这次获批5家企业显然让业界有了更大的期望值。一位长期研究通讯行业的咨询公司专家对《IT时代周刊》表示,这次之所以出现一窝蜂哄抢新发手机牌照的现象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从1999年信产部明文规定将手机牌照之路封死到现在,整个市场蓄积了太大的冲量,现在手机牌照终于开闸了,企业蜂拥而至可以理解。

  另外,以前牌照是需要租借的,按照行业内的规矩,一部手机大概花在牌照上的费用为50元左右,而现在可以重新申请新牌照了,完全省却了牌照租借的额外支出,因此等于进入手机行业的成本和门槛大大降低了,这也激发了一些站在手机行业外围逡巡的企业冲动的欲望。

  按照发改委的表态,目前,除了已经申请到手机牌照的5家企业外,还有数家企业处于等待核准申请的流程中。在发改委3月30日首批核准名单公布后,包括之前誓言能拿到牌照的长虹、创维都公开辟谣,表示在下一拨核准名单上将榜上有名。显然,不管是进入者还是等待者皆对手机行业的前景颇为看好。

  但手机行业的确“钱途”无量吗?投资风险早已乍现,但可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跳出整个手机行业把脉一下,目前的手机业已经是拥挤不堪了,虚假的繁荣现象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先兆已经浮现

  其实,早在2004年,信产部负责统计数据发布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就围绕着手机牌照发放可能会存在投资过热的问题进行过探讨,同时,整个行业库存量超越2000万的警戒线,如何做好手机宏观环境的调控将是一个关键问题。但此次,发改委重新打开手机行业牌照限制的大门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

  手机企业的频繁进出现象昭示出行业的潜在风险。其实,早在2003年,一些手机企业半途逃跑,消费者无处投诉的现象就已经浮现。2003年,深圳科特因走私被查封,公司法人人间蒸发,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深圳科特借牌东方通信推出、生产数量已达10万部,并且大部分已流向市场的两款手机Q18、Q28的售后服务成了悬念。而这些已经购买科特手机的用户只能望洋兴叹了。

  无独有偶,2004年12月,江苏易美手机成为第二家甩手不干的企业,易美手机总经理人间蒸发,除了给银行带来了一笔不良贷款外,还欠了其关联企业1.62亿元的应收账款。而刚刚转过2005年3月,南京熊猫作为手机行业中一支劲旅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宣布彻底撤出手机行业。

  在一些手机品牌关门散伙的同时,国内手机企业的一些领头羊TCL、波导也纷纷发布预警提示,TCL的领军人物万明坚挂冠而去,整个手机行业已然风声鹤唳,而一些以前曾招摇过市的企业进入了“冬眠期”,根本就没有了踪迹,更罕见其新品的推出。而恰恰是这些处于休眠状态的企业最为可怕,一旦环境不好他们将是第一批被击垮而逃亡的企业。

  消费者将为后果买单

  而一旦手机企业玩“失踪游戏”的话,最终企业可以承担一部分投资损失卷铺盖走人,留下这笔“烂账”将由消费者全部承担,试想消费者购买了手机如果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话,企业已经蒸发了,售后服务更是无从谈起。而这和整个行业的不理性投资休戚相关,特别是此次发改委一次性放入这么多家“饥渴者”,每家都呐喊着要一年达到1000万部的销售量,很明显是幼稚的想法。

  如果进入的手机企业都在质量上有所保证的话,将来即使退出,消费者也不会承担如此大的伤害,但恰恰是国内手机品牌产品的质量让人不敢恭维。近日召开的2005年中国移 动通信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公布了年初对国内22个厂家,22种型号的手机进行的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手机产品合格率仅为63.6%。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某些企业一旦通过检测,拿到进网许可证就偷工减料是导致手机质量低劣的主要原因。因此,国内的手机企业往往出于成本考虑或者简单的引入国外设计方案稍加修改便推出产品,这都为产品质量埋下了隐患。其根本原因与国内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关系很大。

  在牌照松绑后,手机行业又会热闹起来。但与探讨手机行业投资过热,产能膨胀导致库存增加相比,鲜有企业或专家考虑到这么多品牌手机一旦出现过多的“甩手掌柜”后,销售出去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手机的售后服务、维护等如何维系?消费者的利益又有谁来保障?

  此时发改委不设数量控制的发放新手机牌照很可能造成大量新产品上市,而一旦企业中途撤出,留给消费者的问题是已经销售流通的数以百万计的手机就变成了“坏账”。况且高达30%以上的质量投诉率预示着,胜利大逃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消费者最终就成了投机者和市场机制缺陷下的牺牲品。

  发改委应提早预防

  但是,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宣布对移动通信产品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中间对新进入者设置的门槛并不高,只需要有消费电子类背景,企业注册资本达到2个亿,并成立手机研发中心。而这些表面看起来硬性的指标对企业来说跟没有限制一样。

  一些企业只要稍微“粉饰”下申报资料就可以顺利过关,而发改委也无法保证企业上报资料中有无虚假水分。显然,这对遴选适合企业进入市场会出现漏洞,一些规模颇大的企业稍微动点手脚就可以绕过这层限制。不过,国家发改委在核准首批名单发布前已经发了预警信息,提示加上正在申请的手机企业的产能,国内手机总体已经达到了5亿数量的产能,甚至已经占到了全球手机销量的80%。

  但这依然无法浇灭新进入者的热情,高达40家的待批者踢破了发改委的门槛。有专家呼吁,希望发改委在新的手机牌照核准上要慎行,特别是需要出台相应预防行业投资过热的配套政策,或者在新加入的数量上设置一定限制。这样,才能做到“有保有压”,控制行业膨胀速度。否则,像当年其他行业上演的“快进快出”的现象将会在不久后出现。

  而且,当初手握手机牌照审批生杀大权的信产部却在牌照核准上保持了出奇的低调姿态,显然,由于牌照核准权转给发改委后,信产部的态度异常沉默,但作为信息产业调控的主管部门,信产部应该在行业把控上多提建议,尽量避免投资过热袭击手机行业。

  有专家慨叹,目前的手机行业环境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这就像一个围城,城里的人窒息的想出来,而城外的人削尖脑袋往里钻,浑然不知道这里的风险有多大。作为厂商来说投资手机产业承担的得与失的风险,但很少有人顾虑到,这么多家的手机品牌一旦一哄而上大干快上后,最后伤害的会是消费者,发改委与信产部都应从维护消费者利益出发给手机行业打好预防针。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