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友原创基地每日文章近百篇  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会  社科院调查显示新浪网领先优势明显
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财经 游戏 邮箱 短信 论坛 聊天 汽车 房产 传媒 高尔夫 天气 答疑 导航
滚动 | 互联网 | 电信 | 业界 | 硬件 | 学园 | 软件 | 数码 | 手机 | 无线 | 下载 | 笔记本 | 台式机 |
首页 | 专题 | 封面秀 | 国际名刊 | 总裁在线 | 总编在线 | 品牌观察 | 调查 | 评论 | 论坛 | 每日精品 | 产品库 | 3G通信 | 半导体

调 查

你支持方舟子打假吗?
支持
不支持
没有明确态度

  你认为最近高级知识分子学术腐败事件频出,根本原因在哪里?
为了攫取学术界的声名与地位
学术成果审核制度有漏洞
个别人的品质问题
其他

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高级知识分子学术腐败现象?
主要通过个人的自律
建立严密完善的学术成果审核制度
主要发动社会舆论监督

相关事件

   北大处理王铭铭

   聚焦王铭铭事件:要学术争论不要大批判

   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不应该对王铭铭求全责备
   东南大学校长卷入剽窃风波 师生论文被指抄袭
   东南大学论文风波暴露中国博士生教育深刻危机 
  “公开信”拔出萝卜带出泥 海外学者瞒天过海遭非议

责任编辑

雷 永 青

010-82628888-5162

往期回顾

12.15 19期 百名科技界巨子展望2004
12.11 18期 2003年 IT业遇到的最坏一年
12.02 17期 疑问:国产EVD是否前途未卜?
11.28 16期 中国互联网10年之清明上河图
11.27 15期 水货笔记本:让我欢喜让我忧
11.25 14期 看中国IM市场未来之路
11.24 13期 微软大中华区CEO陈永正的下一步
11.20 12期 2003年国产手机时局图大揭秘
11.18 11期 IBM、戴尔挑战国内品牌
11.14 10期 科学家职业声望排名岌岌可危
11.07 9期 IBM修改联保条例欲何为
11.04 8期 中国需要几颗“中国芯”
10.30 7期 3G春天没来华为冬天咋过
08.29 6期 知识产权与中国诚信社会
07.29 5期 员工隐私和企业安全哪个更重要?
07.18 4期 日本企业是不是歧视中国消费者
07.04 3期 教授阚凯力该不该受到批评
06.22 2期 精神的堕落 科技腐败现象揭底
06.14 1期 IT人生存状态拉响警报

缘 起

    有一位网友写信给方舟子,说他没能找到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常智杰在其网页上列举的5篇1997-1999年间发表的论文,要求方舟子查证。方舟子查了一下,发现问题要比这位网友反映的严重得多。

     12月15日“方舟子打假专栏”登出网文称,常智杰在个人简历的英文网页上列举的1997-1999年间发表 的8篇论文中,有7篇是“捏造”的。

     方舟子指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常智杰副教授捏造论文一事,在清华大学掀起风波。不仅学生关注,还连续当选BBS十大话题。方舟子和常智杰两人更是通过E-MAIL一来一往,针锋相对。>>[评论]

针 锋 相 对

方 舟 子

常 智 杰

   (1)在美国《骨与矿物质研究杂志》的网站里搜索常智杰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个人履历中列举的8篇论文,结果其中7篇搜索不到。1篇是真的,发表于美国《生物化学杂志》。发一封电子邮件给常智杰。    (2)常智杰解释说,之所以找不到这些文章,是因为该杂志没有上网。常智杰没有跟方舟子说明,他的那些论文其实是会议摘要。

 

   (3)方舟子写第一篇文章:《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成批捏造论文》方舟子表示当时他可以确信常的那些论文都是捏造的,只不过不清楚的是他是怎么捏造的。

 

 

   (4)常智杰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方舟子指清华副教授造假 当事人称一派胡言》)时说,那些资料上网的时候,是由秘书打印的。相关刊名及页码标识出现打印错误,“我没有及时发现,在事后没有认真核对,这是我的疏忽”。经方舟子指出后,网页上的打印错误已经得到更正。常认为方舟子据此推断他“捏造论文”和“由此谋取清华副教授教职”,是“一派胡言”。
   (5)方舟子写第二篇文章:《清华副教授的论文是这么捏造出来的》。文中指出,常智杰通过改变期刊名称、页码,删掉“增刊”、“摘要”的说明,把豆腐块大小的会议摘要伪造成论文。   (6)新浪科技拨通了常智杰的电话。常表示,对此他目前将不做任何的解释和评论,所有关于这件事情都可以通过系里做出说明,他目前不想表明任何态度。 
   (7)方舟子写第三篇文章:《就这样给学术履历涂脂抹粉》。文章不仅指常智杰一人,进而牵涉到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另外两位教授,一位是系主任陈应华和另一位主任助理罗永章。矛头直接指向他们三人在自己的学术履历上“涂脂抹粉”。

  目前,没有回应。

 ※ 新 浪 追 踪 报 道 一

 

清华副教授造假事件升级 新浪联系双方当事人

   电话联系常智杰: 常智杰表示,对此他目前将不做任何的解释和评论,所有关于这件事情都可以通过系里做出说明,他目前不想表明任何态度。

   电子邮件联系方舟子: 方舟子明确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常是主观上这么做的。方舟子给出三个理由:第一,我向他询问为什么那些论文找不到时,他不明白地告诉我那些是会议摘要,而是以那份期刊不上网为由搪塞;第二、从期刊名称到页码都错,而且一错就是七篇,不能说是无心的错误;第三,他说是秘书打印错了,我很怀疑是否真有这么一位秘书,因为履历一般是自己输入的。>>[评论]

 ※ 各 方 评 论

   ●北青报评论:方舟子何时才能卸下英雄”的负担    

    学术失范已经不是新话题了,学术腐败、学历腐败、论文作假不断见诸报端,一些学者利用国际间的学术信息不通畅,大肆编造金灿灿的个人资历,或者将普通的论文“膨化”成重大成果,以此牟取学术利益,诸如此类的伎俩之所以能够吃得开,和我们的学术体制缺陷是有着因果关系的,可以说,是体制的缺陷造就了学术上的“原始积累”现象,更重要的是,学术领域似乎缺乏一种自纠的功能,如果没有方舟子这样的“异类”出现,造假吃假的现象似乎就能通行无阻。>> [评论]

  李虎军想起了“清华十戒” 

    这里,我想起了近两年前的一个新闻热点:《清华大学教师科研道德守则》“即将出台”。新闻说,该守则的初稿正在讨论修改之中,大约在2002年四、五月份出台,其内容有十个方面 ,包括科研成果的客观性,同行评议的规范,科研中的信誉分配问题,科研中的利益冲突等等。一些媒体形象地称这个守则为“清华十戒”。 

    不知这部守则后来出台没有,但我先是用GOOGLE搜了一阵,后来又去清华新闻网上搜了一番,没能找到守则正式出台的消息。如果守则已经出台,不知它是否真如曹南燕教授所说,“这十个方面的规定,实际涵盖了当前科研工作者科研道德的方方面面”(2002年3月26日《中华读书报》)。

     如果守则真能涵盖当前科研道德的方方面面,我们还希望它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这样,清华在做“解释”时,在处理涉及科研道德的事件时,就有了一个文本上乃至制度上的依据,其它大学和研究机构呢,也就有了一个参照。>> [评论]

    相关阅读:不许剽窃、不许伪造 清华大学出台教师“十戒”  

    ※ 新 浪 追 踪 报 道 二

清华大学曹南燕教授:“清华十戒”还没有出台

     浪科技电话联系了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曹南燕教授,她说,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确实说过,《清华大学教师科研道德守则》原本估计在2002年四、五月份就能出台,可由于清华大学慎重起见,加上审核工作非常忙,所以现在还没有出台。>> [评论]

 ●网友评论:
  网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注意打假准确性 网友:给方舟子、常副教授和一些解释的同学的话

※ 结束语: 清华会给出一个怎样的解释?

 

      一场关于学术履历的真假是非,最开始由方舟子的朋友的一封信,到方舟子给常智杰的一封邮件,逐渐变成双方的针锋相对,和媒体间的追踪报道以及bbs上的热烈讨论。事情到这里,因为有一方已经保持暂时沉默而使辩论停止,在清华的bbs上,听到的大家所期待的最响一个声音:清华会给出一个怎样的解释?>> [评论]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6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