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友原创基地每日文章近百篇  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会  社科院调查显示新浪网领先优势明显
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财经 游戏 邮箱 短信 论坛 聊天 汽车 房产 传媒 高尔夫 天气 答疑 导航
滚动 | 互联网 | 电信 | 业界 | 硬件 | 学园 | 软件 | 数码 | 手机 | 无线 | 下载 | 笔记本 | 台式机 |
首页 | 专题 | 封面秀 | 国际名刊 | 总裁在线 | 总编在线 | 品牌观察 | 调查 | 评论 | 论坛 | 每日精品 | 产品库 | 3G通信 | 半导体

鸣谢

本期科技观察得到了互联网实验室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独家发布·
[中国CPU市场研究报告]

·调查问卷·

你认为中国有必要研发国产CPU吗?
很有必要
没有必要
不知道

如果中国要研发国产CPU,你认为应该把研发的重点放在哪类CPU上?
通用微处理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

你认为目前我国研发国产CPU的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技术上缺少核心人才
缺乏强大资金的支持
研发容易,产业化难

名词解释

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英文单词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负责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并实现本身运行过程的自动化。在早期的计算机当中,CPU被分成了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分,后来由于电路集成度的提高,在微处理器问世时,就将它们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了。需要智能控制、大量信息处理的地方就会用到CPU。

CPU有通用CPU和嵌入式CPU的分别,主要是根据应用模式的不同而划分的。通用CPU芯片的功能一般比较强,能运行复杂的操作系统和大型应用软件。嵌入式CPU在功能和性能上有很大的变化范围。随着集成度的提高,在嵌入式应用中,人们倾向于把CPU、存储器和一些外围电路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构成所谓的系统芯片(简称为SOC),而把SOC上的那个CPU成为CPU芯核。大部分嵌入式CPU都是针对某个应用。

CPU是IT产品的核心部件,是汽车、飞机、船舶、工业控制的“神经中枢”,而且是利润最丰厚的部件之一。

往期回顾


·IBM修改联保条例意欲何为?
·3G的春天没来 华为冬天怎么过
·知识产权与中国诚信社会
·员工隐私和企业安全哪个更重要?
·日本企业是不是歧视中国消费者
·教授阚凯该不该受到批评?
·精神的堕落 科技腐败现象揭底
·IT人“生存状态”拉响警报

 

制作信息

责任编辑:布衣

 

编者按:无芯的代价,是眼睁睁地看着利润的大头被拿走,是日日夜夜被外国断货的噩梦缠绕,是最具实力的公司也摆脱不开的打工命运,是国家安全赤裸在别人眼皮底下的耻辱。一颗颗的“中国芯”便在这样的悲壮氛围里诞生,一次次地慰藉了国人的心灵。
    然而,如果只停留在精神慰藉的层面,中国芯并不能改变可悲的现实:国产CPU产业化几乎都面临很大困难。花了巨额的科研资金,如果只是为了证明:看,我们也能造自己的芯了,这比无芯之痛更令人心痛。[发表评论]

互联网实验室:CPU发展的产业建议
  发展CPU还需要有配套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并最后用到整机中。在国产CPU还很弱小的情况下,仅仅有产品还不能成功,必须形成自主产业链。 >>全文 [发表评论][下载报告:中国CPU市场研究报告]
各方评论:
·分析:中国离世界芯有多远 ·分析:中关村缺颗“中国芯”
·中国该不该做自己的CPU ·网友观点:CPU是一种战略物质
·网友观点:中国CPU技术落后的原因分析 ·观点:“龙芯”热的五点冷思考
 ※ 一颗、两颗、三四颗 颗颗都是“中国芯”
 

    10月31日,一颗叫做北大众志-八六三CPU系统芯片在安捷伦的测试系统上通过了量产测试。这样,在“中国芯”的家族中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到目前为止,被冠名“中国芯”的国产处理器芯片已经不下10个。[“中国芯”问世再次震惊世界][发表评论]

[通用微处理器]

    主要用于工作站和高性能个人计算机系统。

    ·龙芯系列“龙芯一号”CPU自2002年9月面世,风头一时无二;12月23日,由中科院计算所、海尔集团、长城集团长软公司、中软股份、中科红旗、曙光集团、神州龙芯等国内七家联手发起的“龙芯联盟”于正式成立。

    ·威盛系列:原先的Cyrix,后被威盛公司收购。

[嵌入式微处理器]
    主要用于运行面向特定领域的专用程序,配备轻量级操作系统。它的应用极其广泛,像手机、VCD、机顶盒都是应用这类处理器。
    ·星光系列:2001年3月“星光一号”诞生,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码影像专用芯片。
    ·方舟系列:由方舟科技公司(原中芯微系统公司)研制,应用在国内教育、金融、税务等行业。
    ·汉芯系列:2003年2月26日,“汉芯一号”在上海面世。国内首个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SP。
    ·神威系列:2002年11月,上海复旦微电子公司研制成功神威一号,代表国内CPU研制最高水平的高性能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
    ·万通1号:8月底六合万通微电子公司研发的“万通1号”通过测试验证。
    ·青鸟嵌入式芯片:北大青鸟研发的嵌入式CPU产品。
    ·北大众志-八六三CPU系统芯片:由北京北大众志微系统科技公司和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内部拥有八百万个晶体管,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CPU系统芯片。    
·《21世纪经济报道》:七大“中国芯”基地躁动 
 ※ 中国芯产业化举步维艰 比无芯之痛更令人心痛
    『无芯之痛』鞭策一批勇者开始打造中国芯的艰难之旅。“星光”系列芯片、“方舟”系列芯片、“龙芯一号”、“汉芯一号”、“神威一号”,这些蕴含希望、力量的名字不断抚慰着、振奋着“芯痛”的心。然而,如果只停留在精神慰藉的层面,中国芯并不能改变可悲的现实。[发表评论]
    手机最大生产国却没有一枚国产手机芯片;而无论是家用电脑、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信息家电等各个市场,都是Intel、AMD、Cyrix等巨头的天下。花了巨额的科研资金,如果只是为了证明:看,我们也能造自己的芯了,这比无芯之痛更令人心痛。[发表评论]
[中国芯研发红红火火 产业化之路举步为艰]
  “产业化的难度,远比研制国产CPU的过程要困难!”复旦微电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这样认为。“即使从中低端开始,要真正寻找突破口也不容易。”

    产业化之路艰难不但是复旦微电子自己遇到的问题,而是整个研发国产CPU的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有人呼吁我们应该利用后发优势,重点发展芯片设计,以芯片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来带动芯片生产工艺的进步,但是这显然是有些太过于乐观。

    即使是有海尔、长城、中软、中科红旗、曙光这些产业巨头参与的“龙芯联盟”,目前也没有给“龙芯”产业化带来多少可喜的成果,“2003年研发出100款以上基于龙芯的专用产品,并在两年内达到总计百万台以上的市场销售”的目标似乎只是热血之言,“形式上的意义大于实质,至于产品出来,更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据说:目前龙芯仅生产了1万枚,销路还很难说,这是一个因“商业机密”无法考证的数据。)  [发表评论]
  ·中国芯产业化现状调查 ·新闻聚焦:NC能否成就“中国芯”?_

 ※ 中国芯 走“通用”路还是走“嵌入”路

    对国产CPU更具挑战性的一个疑问来自专业领域。中国CPU发展的优先级究竟是给通用CPU还是嵌入式CPU?在英特尔、AMD等巨头在前,通用CPU发展之路能否走通?[发表评论]

嵌入优先

    ·中科院倪光南院士是提出优先发展嵌入式CPU的倡导者,他曾提出:“目前对中国公司来说,切实可行的做法是为各种信息设备(IA),如手机、掌上电脑、信息家电、网络计算机等等,开发嵌入式的CPU,它不必有很高的性能,也不必和x86结构兼容。”倪院士相信“嵌入式CPU对半导体生产工艺的要求较低”,“一旦开发出嵌入式CPU和它的配套软件,可以迅速产业化。”[发表评论]

通用有理

    ·龙芯CPU项目负责人之一唐志敏博士却并不担心通用CPU的未来,他认为选择发展嵌入式CPU或通用CPU“应该是企业自主的行为”。唐志敏坚持“政府应该支持通用CPU”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体现:“纵观各类CPU芯片,我们可以发现,通用CPU芯片领导着技术发展的主流,提高芯片性能的各类技术,都是首先在通用CPU芯片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然后再逐步应用到嵌入式CPU中去。”[发表评论中科院计算所李国杰谈研制龙芯的策略考虑

 ※ 编 后

    中国需要国产的CPU,但是是否需要研制如此多的大同小异的国产CPU?研发国产CPU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我国的科研资金本来就匮乏,支持研发一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PU都难,而将这些资金、人力分成若干份后,能研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CPU的可能性便约等于零了。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有了一堆大同小异的嵌入式芯片,一次次被冠以“中国芯”的头衔鼓吹一番,但能够成功产业化的却微乎其微,最后便杳无声息、无疾而终了。

    同样是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我们为什么不能将这些集中起来生产一款CPU呢?无论是嵌入式的还是通用的,只要性能优越价格合适,不用说能占有国内的市场,即使是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也不是难事吧?道理是这么讲,不过现在看来却没有实现的可能。到底为什么?不知道这问题该提给谁。[发表评论]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