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学术腐败怪现象
|
剽窃 有系统抄的,有局部抄的;有抄今人的,有抄古人的,还有抄外国人的;有抄得“巧妙”的,有抄得“笨拙”的,还有干脆全抄的。[东南大学校长卷入剽窃风波
师生论文被指抄袭]
拼凑 一些人以数不清的学术头衔包装自己,做学问的态度极不端正,虽身在学术界,却心有旁骛。或热衷于浮名,或竞逐于市利,或垂涎于权势;表面看整天东奔西跑,“研究工作”搞得轰轰烈烈,而事实上玩的是学术游戏,耍的是“鹦鹉学舌”,虽也有不少的“论文”、“专著”,但细考起来,一点真知灼见也没有。
[国家科学基金委首次公布2001年学术腐败案件]
[学术腐败触目惊心
弄虚做假别有洞天]
|

高校学术腐败现象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代笔、买卖书号、徇私关照、项目垄断、虚假鉴定、内定奖项、近亲繁殖等八个方面。
|
学术泡沫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学术研究成果当然是多多益善。然而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哪里会来得那么容易?有的人倾其一生都难有所成。一代学术大师郭沫若、孙冶方、范文澜、何其芳等就干脆提倡“一本书主义”,主张坐得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多年最终写精一本书。可现在,有的学者动辄以“著作等身”夸耀自己,更有少数学者竟号称自己“著述过千万”。[著名学者谈“基因皇后”、酒变油与纳米热] |
学术腐败频出 根源何在?
|
学术腐败的社会根源有多方面的原因,受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现在科研主力普遍不具有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把科研、学术当成追名求利的手段,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除此还有体制的因素:中国的科研机构、学术机构缺乏独立性,实际上是官场的一部分,因此学术腐败与政治腐败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对学术腐败缺乏舆论监督和惩罚,学术腐败的风险很低,获利很大,也就会使人难以抵制诱惑。[评论]
--------[非公平竞争产生学术腐败]---------
|

我是在学古人凿壁偷光
|
碰撞:能否公开“问题”院士姓名?
|
自中国工程院新一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成立以来,共受理对院士的投诉信21件,涉及院士18人。但是却没有公布具体涉及院士的姓名,到底有没有必要公开“问题”院士的姓名呢?[评论]
|
反思:学术腐败如何根除?
|
一个有着光明未来的民族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民族,而有思想的民族必定拥有自己的学术大师。“学术腐败”不仅破坏学术研究的规则,腐蚀学术队伍,阻碍学术大师的产生,而且还会遏制一个民族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的提高。因此,对于学术腐败,我们绝不能宽容,更不能沉默,要拿起学术批评的武器,激浊扬清,鞭挞“学界南郭”,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学术腐败的滋生和蔓延绝不是偶然的,除了受社会腐败现象的不良影响之外,还与学术道德严重滑坡、知识产权观念薄弱、相关法规缺失、监督机制残缺不全、编辑出版制度松懈、评审机制漏洞、立项管理不科学、成果鉴定主体错位、学位授予机制不严密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可见,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中科院制订科学道德自律准则遏制学术腐败]>>全文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