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专题 > 正文

中国南极中山站3年内将拥有新卸货码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4:03 大连晚报
科技时代_中国南极中山站3年内将拥有新卸货码头
中国南极中山站3年内将拥有新卸货码头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填埋上千立方米土方,铺设数百米水工布,中山站第一条跨海堤道昨日施工完毕,新建堤道将成为未来鸳鸯岛码头的运输通道,工程人员表示3年内中山站将拥有新卸货码头

  本报特派记者刘万恒中国南极中山站电

  截止北京时间2月7日上午,中山站鸳鸯岛码头新建项目的80米跨海堤道水工布铺设工
作全部完成,这标志着鸳鸯岛码头的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完工。码头建设项目负责人孙云龙表示,预计3年内中山站将拥有一座全新的卸货码头。

  这条跨海堤道位于俄罗斯进步二站油库与鸳鸯群岛之间,北京时间1月2日晚10时,这条道路的土基全部完工,随后工作人员开始在新形成的堤道上铺设水工布并准备浇注水泥沥青。北京时间2月7日上午,道路正式贯通,这标志着鸳鸯群岛码头项目一期工程已提前10天完工。

  码头项目负责人,22次科考队领队助理孙云龙介绍说,中山站鸳鸯群岛码头项目是为了完成极地十五能力建设而实施的先期准备工程,由于受中山站所处地理位置和站区冰情等因素影响,如何顺利卸货已成为历次科考队必须面对的难题,而中山站原有的振兴码头被冰山层层围困,卸货驳船和小艇无法顺利靠近。据统计,从1988年建立中山站以来,考察队共计划卸货11次,其中只有5次顺利卸在中山站振兴码头,4次卸在俄罗斯进步二站,2次没有实施。为了解决

十一五期间大量建设物资、装备的卸运问题,尤其是顺利装卸未来建设内陆第三站所必须的施工机械,建设新的卸货码头已成为当务之急。

  自22次科考队登陆南极后,来自中港航3公司的金晓博工程师和厦门工程机械公司的郑龙伟等队员就开始了紧张的码头设计与建设工作。在工程设计的头一周里,金晓博与郑龙伟使用经纬仪在鸳鸯群岛一带的海冰及岛礁上完成了近200个定点观测,精确测量出了鸳鸯群岛的海面及路基高程。为尽量减少对南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随后进行的道路建设工程不能使用爆破等常规工程手段,只能使用中山站仅有的1辆铲车和1辆挖掘机“愚公移山”,一点点从附近的山丘上取土填海,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机械师郑龙伟和张长顺边整修年久老化的仪器边填埋海堤,共填埋砂石上千立方米,提前完成了80米跨海道路的第一阶段工作。为了对新建设的堤道进行加固防漏,路面上必须铺设水工布,此时经考察队动员,全体在站队员义务为码头项目劳动2次,终于在春节到来前完成了道路建设的全部工作。

  孙云龙介绍说,按照工程计划,鸳鸯岛码头建设将在3年内分批次完成,今年度夏期间将完成从俄罗斯油库到鸳鸯群岛之间的基本跨海堤道的修筑任务;第二个度夏期间将完成跨海道路的加固和整修工作,并开始在群岛犬牙交错的礁石上平整场地,第3个度夏期间完成简易码头的建立工作,并择时建设正规、条件完善的卸货码头。

  金晓博工程师说,中山站鸳鸯岛卸货码头跨海堤道全线贯通还只是整个工程项目的第一阶段。“虽然工程总量不大,但在建筑材料严重不足、施工机械老化、简陋、故障不断的条件下,工程开展非常困难。”金晓博表示,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首期工程提前半个月完工,他将利用这段富裕时间尽量开展二期工作,并对新建设的海堤道路进行拓宽、护坡及路面休整。金晓博说,新的鸳鸯岛码头地处海湾开口处,度夏期间没有冰山阻挡航路,位置开阔便于卸货,建成后码头平均水深超过5米,可以停靠400吨的卸货驳船,将大大提高目前中山站的装卸货能力。

  2月7日 晴

  凌晨的时候中山站又下起了漫天的大雪,短短20分钟内,整个土黄色的站区就被雪花覆盖成了一个洁白的世界,可是等我一觉醒来后,窗外又是艳阳高照,南极大陆的土地仍然以最本真的颜色面对着科考队员们。

  接收邮件的时候得知大连又下了一场大

暴雪,同事们应该又走上了大街小巷开始忙活了吧,像“
麦莎
”、高温酷热和雪灾一类的事情其实是我们新闻记者的节日,虽然有些无良,但事实如此,比如说现在我就很希望中山站来上一场狂风加暴雪,好让自己的镜头有更多可以记录的景象和场面,完全不必考虑狂暴的风雪会给野外施工及勘测的队员们带来多大麻烦。请上帝原谅我吧,阿门。

  这种一小时前还大雪飘飞,一小时后就艳阳高照的景色其实已经看不了几天了,今天已经是2月7日,3天后格罗夫山考察队将从遥远的内陆起程返回,17天后,雪龙号将离开这传奇般的中山站回到我们可爱的祖国,梦中的家乡,把我们送回到翘首盼望的亲人身边。在南极的这些日子里,虽然枯燥和无聊占据了不少的时间和空间,虽然抱怨和思念时常侵入我们的心灵,但在距离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对这块冰雪覆盖的大陆已经产生了一种依恋和不舍,开始打开电脑翻看从出航仪式上拍摄的照片,从登上雪龙号的新奇和惴惴不安到台湾海峡的风浪;从南中国海的万顷波涛到望加锡海防海盗时的睡眼惺忪;从跨越赤道的汽笛到弗里曼特的异国风情;从第一座冰山到第一只企鹅;从初登中山站的欣喜若狂到出发营地的欢呼和激动;从跨越1200公里的国际救援到南极内陆格罗夫山的万年冰雪;从春节晚会上众人端起的热气腾腾的饺子到运油小艇穿梭在冰山丛中时水面上那些宛如艺术品的冰山和它们的倒影……我突然发现即使不借助这些图片的串联,这近4个月来的每一个生活场景,每一个工作的片段都可以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这些记忆的片段就像生命的烙印一样,也许将伴随我一生。其实这些天没有工作可干的时候我一直在脑海模拟这样的片段:在我老去的时候,静静地坐在暖炉前,窗外下着鹅毛般的大雪,我的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出现一个个在南极的场面,回忆结束之后,我蹒跚地走到窗前,轻轻地叹息:这好像是南极的雪花啊。(以上场景纯属幻想,虽然恶俗,但却几次进入我的梦境)

  在南极没事可做的时候,以前并不抽烟的我也学会了点燃一支香烟,看着一片纯蓝色的电脑屏幕发上半天的呆,在这些头脑空白的时刻,我会回忆一些南极生活中值得骄傲的事情,并再一次加深自己对南极的印象和记忆。当我不再拥有打开窗户就能见到房间外皑皑南极冰盖的机会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这些曾经拥有过的经历,包括点着香烟在电脑前的发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