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专题 > 正文

专访南极21次越冬队中山站站长叶加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11:54 大连晚报
科技时代_专访南极21次越冬队中山站站长叶加平(图)
叶加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当年大连的副县长,今天中山站的越冬站长

  ●从大连走出来的鱼雷兵自有一套管理队员的秘诀

  ●“到上帝身边去工作”的老站长:“享受南极”口号的发明者

  记者专访21次越冬队中山站站长叶加平,听他讲述越冬期间一个站长的故事

  本报特派记者刘万恒中国南极中山站电图片见附件说明;"在上帝身边工作"的老叶登上中山站一个月来,记者时常能听到新队员们对在此驻守了一年的21次越冬队说:你们真是一个团结的群体。而被夸奖者往往一笑:那是“二爷”的功劳。越冬队员们口中的“二爷”,就是中山站前任站长叶加平,一位曾在大连海军某部当过潜艇鱼雷兵,又曾在大连长海县挂职担任副县长的“老南极”。近日,记者专访了率队坚守中山站15个月的家乡人老叶,听他讲述一个考察站站长的越冬故事。

  -“一个团队要平安越冬,凝聚力一定要强”

  用22次科考队领队魏文良的话来说,中山站的站长并不是个轻松的岗位,作为站长,他必须负责全站10几个队员的越冬安全。而作为中山站的前任站长,老叶的口碑非常不错。他告诉记者,在南极越冬生活压力其实并不大——越冬生活完全是共产主义,除了和家里人联系,万事不花钱。但在严酷的南极之冬,队员的心理压力、情感被长久剥夺带来的痛苦非常难熬。

  在南极,冬季风雪的狂暴很难想象。记者刚到中山站时,发现沿着莫愁湖插了一圈竹竿,两根竹竿之间间隔大概20米。后来有越冬队员告诉记者,极夜时,骤起的风雪瞬间就可以让天地间一片混沌,能见度只有几米,竹竿就是用来做路标的。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外,越冬的心理压力还来自和亲人长久的别离,在南极的冬季,想听听妻儿的声音也是奢望。“这种情感的剥夺到底有多痛苦,没经历过的人体会不到。”老叶告诉记者,在心理压力过大时,队员难免出现摩擦和意外。打牌时把扑克摔别人脸上、整天除了工作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这种情况并不稀罕,在远离亲人却离危险很近的南极洲。在58天的极夜里,出现什么都有可能。就是这样的越冬,作为中山站的当家人,老叶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要让所有队员平安越冬,没有强大的团队凝聚力绝对不行。”老叶总结说。

  为了让大家团结起来,他想出了很多“高招”。首先,老叶按照17位越冬队员的年龄排出了9位“爷”、8位“阿哥”的“阵容”,他自己的“二爷”称呼就来源于此。“大家用呢称互相招呼,感觉马上拉近了不少。”此外,老叶还把每位队员的生日都当成大事来办。越冬期间,每名队员过生日,大家都会欢聚一堂,举起啤酒,所有摩擦付之一笑,所有的不满都变成祝福和彼此的鼓励。“‘二爷’总能创造一些让大家敞开心扉的机会,用男人的豪爽弥合危险、枯燥的南极冬天压出来的裂痕。”年轻的越冬队员王海宁、符志坚都很佩服父兄一样的老叶。当然,老叶不是一味地宠爱自己的队员。他的底线就是不能让个人的行为损害集体的形象。“在中山站,你的形象不是个人的,也不是中山站的,在南极洲,我们代表的是祖国。”记者可以体会到,老叶说“祖国”两个字时表情近乎于神圣,“祖国”两个字已经成为漫长越冬期里他始终的精神支T诶弦兜某晒芾硐拢?1次南极考察中山站越冬队成了很多队员心目中相处最融洽的一支越冬队伍。

厨师李钢回忆说,即使是风雪交加的深夜,17位队员在完成了紧张工作后也会聚集到食堂里,共同动手制作夜餐,欢声笑语始终伴随着极夜笼罩下的中山站。2005年7月18日,越冬队员们共同迎来了极夜后的日出,在老叶的带动下,他们像亲兄弟一样拥抱在一起,眼泪流淌在一处。

  -“我爱大连,我爱那里的海参鲍鱼渔家嫂”

  对于大连来的记者,老叶始终抱着一种极其亲切的态度,原来,老叶出身于驻连某部的海军潜艇部队,99年到2000年,老叶还曾在长海县挂职担任过为期两年的常务副县长。“我爱大连,那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老叶告诉记者,在潜艇部队服役时,他是一名鱼雷兵,1999年4月到2000年11月,老叶又从中国海洋学会的领导岗位上前往大连长海县挂职,担任主管科技招商的常务副县长。“大连人的性格融合了北方人的豪爽热情和南方人的细腻聪颖,这让我这个南方人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叶说现在只要有空他就会回“第二家乡”看看,而自己在大连也有很多好朋友,现任长海县委书记、当时的副县长刘锡财至今还和老叶保持着常年联络。老叶对大连的印象是非常美好而难忘的,对于大连留给他的记忆细节,老叶直言不讳地说自己记忆犹新的是“长海三宝”:海参鲍鱼渔家嫂——渔家嫂热爱家庭,理解丈夫,爱家之浓烈,持家之勤俭,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爱大连,更爱那里的‘长海三宝’。”回忆起当年在大连的工作和生活,老叶动情地表示。

  -“我不是去见上帝,而是到上帝身边去工作了”

  其实刚刚上站时,老叶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已经开裂的海冰上,他独自一人,拄着根木杆,在遍布风洞的岩石上大步流星。当记者好奇地问他在干吗时,老叶回答说自己在巡视,一年多的越冬期里这位认真的站长形成了每日巡视站区的习惯,一年下来,老叶已经把巡视当成了每日锻炼。

  “在南极,你必须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这块大陆上蕴藏的平和和宁静。”老叶向记者强调说。即将作为越冬誓言在中山站代代相传的口号“享受南极”就出自于老叶之口。“事实上南极有很多可享受的东西,比如说极夜期间,我们每天可以趁着云层反射的微光在海冰上滑雪两个小时,这种‘专场’待遇在国内是无论如何享受不到的;而南极风速最大的时候,我们在室外工作时张开双臂,就可以被风吹得空中暂时悬停,这样的经历又有几个人能体会到?”说这些话时,老叶似乎对即将告别的南极大陆还有着很多留恋。接受记者采访时老叶常说:“南极是上帝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块净土。”他出发来南极越冬前曾经有朋友向他开玩笑“那你不是去见上帝了?”“我还没有资格去见上帝,上帝只偏爱斯科特和奥茨(南极遇难的著名探险家),我只是到上帝身边去工作了而已。”老叶用这样风趣的回答为自己解了围。这位快乐、认真的老站长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自己还会在来南极越冬,继续自己“在上帝身边工作”的日子。

  1月18日 晴

  在拥有近20名常住人口(越冬队员)和30多名流动人口(度夏队员)的中山站,当一名管理全站人伙食的总厨只怕比当站长还要为难:近60号人人吃马喂三顿饭,如果单凭着山东大厨赵忠林一个人摆弄,只怕忙个要死也作不熟全站队员的三顿饭。于是,所有队员都要到中山站食堂轮流帮厨也就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今天正好轮到我和老佟两人帮厨,按照规定我们得一直给赵大厨打下手直到3天之后。事实上,应该参与帮厨的还有宗堂和杨威两位记者,但小眼镜杨威两天前已经被杨博士带上了雪龙船,幸运的躲过了帮厨的“厄运”,而宗堂因为头天晚上在温习《大长今》直到凌晨,到吃午饭时才露面,于是今天上午的厨房里只有老赵、老佟和我三个人在忙活。其实两个月来,赵大哥和几个记者兄弟相处颇为融洽。轮到我们帮厨时,他早就做好了自己多干的心理准备。

  今天,是我们帮厨的第一天,赵大哥要比往常早起床一个小时,把应该我们收拾的小黄花鱼搞定并用作料喂好,然后才溜达到生活栋,把熬夜写稿早晨睡懒觉的我和老佟从床上薅起来。帮厨的活儿很琐碎,饭前饭后打扫卫生、刷锅洗盘子、削萝卜切菜……,反正逮着啥干啥。虽然手脚闲着赵大哥也不会埋怨,我们自己过意不去。在我记忆里,厨房是自己很少涉足的地方。上大学前吃的一直是老妈作的杂牌“鲁菜”,上大学后吃食堂、下馆子,工作了则依靠未婚妻的手艺和各种饭店大师傅的功夫。在我家新

装修好的厨房里,我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到今天为止,我对于厨房的认识只限于用电饭堡煮米饭和制作香港名餐——餐蛋面(方便面加火腿肠加炸鸡蛋)。这样的烹饪白痴进了操作60人饭菜的厨房自然有点碍手碍脚。

  到厨房后,赵大哥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外行,“在家做过饭吗?”我老老实实地摇头,于是被打发到料理间去削萝卜皮、整理白菜。而炸鱼这种“大工活”则交给了已经成家立业的老佟,结过婚的男人如果不会做饭,恐怕会被老婆扫地出门。即使是收拾蔬菜这种小工活,我作起来也是手忙脚乱,收拾好的白菜赵大哥看了直心疼“这可不是在家里,这白菜叶子还没烂透,怎么能扔掉呢?”老天!要知道我在家里择菜时往往把一棵大白菜摘到只剩一点白菜心,现在的做工已经很细致了。赵大哥刚念叨完,几个蔫巴了萝卜又被我顺手扔进了垃圾箱,不幸又被大厨发现,估计如果我是老赵的徒弟,他能把我狠揍上一顿以长长记性。

  我们谈谈说说干干,一不小心,时针指向十一点半,离开饭时间还有半小时,剩下俩菜影儿都没有呢。这下大厨急了,一脑门子汗都顾不过来擦,闷头儿挥舞菜刀,砍萝卜剁白菜。虽然在厨房该说“切”,可赵大厨那哪是“切”,菜刀举得比脑袋都高,十块萝卜起码有两三块儿大的连我都塞不进嘴里。结果萝卜、白菜如时下锅,但大厨不时把萝卜从锅里捞出来让老佟和我改刀。二十分钟后,赵大哥准时敲钟,队员们从四面八方向食堂云集。看到我和老佟,眼光里多少有点儿意外:大嘴吃四方的记者还能做饭?等在吃口饭,脸上的神色豁然开朗:菜叶子择成这样,帮厨的是果然记者。以前听说厨师做完饭后自己基本都吃不下去,这次我有了切身体会。坐在餐桌旁,看别人狼吞虎咽,我果然一点儿食欲都没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