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专题 > 正文

格罗夫山考察队深入冰缝采集样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14:27 大连晚报
科技时代_格罗夫山考察队深入冰缝采集样本
内陆队冲过一条约2米宽的冰缝,此次他们进入的冰缝规模与此类似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深入冰缝10米深处探索“杀人陷阱”内部秘密,采集到大量蓝冰样品及冰芯样本,险些遭遇雪崩危机,缝内低温几乎冻僵探险队员

  本报特派记者刘万恒中国南极中山站电

  在南极格罗夫山进行综合考察的内陆队勇士于1月31日成功地对一条深近千米的南极冰
缝进行了深入考察,3名队员在安全绳的保护下深入冰缝内部10余米,成功采集了大量蓝冰样品并收集了冰缝内的气温变化信息,这是我国南极考察队员首次进入到冰缝深处并进行样本采集及气候观测,这次冰缝内的探险也在我国南极科考历史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深入2米宽,千米深的冰缝内部

  在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大陆,覆盖着平均厚度达到2000多米的冰盖。冰盖不仅像空调器一样调节着全球的气候变化,也犹如一部厚重的挡案库,记录着长达几百万年悠长岁月里整个世界的风云变化、环境变迁等气象信息,冰盖也因此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

  内陆队队长琚宜太告诉记者,要直观地采集到冰盖中蕴藏的各种信息,最好的方法是深入冰盖内部,而冰缝无疑是深入冰盖的唯一途径。琚宜太说,对于考察队员而言,冰盖上密布的深浅各异、大小不一的冰缝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危险,它们仿佛冰原上的一张张大嘴,随时可能吞没来此考察的人们甚至雪地车。然而冰缝的存在,也为直接采集冰盖内部样品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能。

  在本次格罗夫山综合考察开始之前,“酌情进入冰盖内部进行直接观测”已经成为内陆考察队的工作目标之一。在陨石收集、地质考察及测绘、冰盖进退等重点考察工作取得顺利进展后,1月31日下午,中国第2次南极科考队内陆考察队琚宜太等3名队员在格罗夫山6号营地北侧的冰缝密集带选择了一条冰缝进行内部观测并采样。春节后记者随同领队魏文良前往6号营地慰问内陆队员时曾到过这条冰缝,在方圆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到处是这种边缘被雪坝覆盖的冰缝,琚宜太们选择的冰缝最窄处约2米多宽,从冰缝顶部往下看,只能见到大片的蓝冰,根本无法确认其深度,让人不禁心生寒意。琚宜太告诉记者,从6号营地所在冰盖的平均厚度分析,这条冰缝的深度至少达到1000多米。他们选择了冰缝最窄的“开口”处棰绳而下,两条安全绳分别被固定在两辆雪地车上,并用冰槁固定在油桶上以减少摩擦。在悬挂了专门的升降设备后,冒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险情,队长琚宜太首先进入冰缝,随后

中央电视台记者潘明荣也“以身试探”进入冰缝内部。

  冰缝内险些遭遇雪崩

  第二个进入冰缝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潘明荣告诉记者,刚刚下到冰缝内部3米左右深度时,队员们就踩到了一道由积雪和厚冰形成的“雪桥”,这使得队员们有了一个可以踏足的近距离观测地点。潘明荣说,从3米深的雪桥上向冰缝内四处望去,只能见到蓝幽幽的冰壁,冰壁上还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冰钟乳,景象极为壮观。在雪桥上,琚宜太采集了大量蓝冰样品,并测得冰缝3米深度气温为零下25度。随后考察队员又继续向下深入,继续前进5米后,冰缝顶端发生了轻微震动,大量冰雪从缝顶坠落,为避免发生意外,队员们在冰缝内部不同深度采集了蓝冰样品,并测得冰缝内部8米深度气温为零下34。7度,随后安全退出冰缝。琚宜太说,在冰缝内部采集到的蓝冰样品和气温资料将随同内陆队在格罗夫山采集的地质、陨石、冰雪等方面的样品一起,带回国内进行研究。

  首次深入冰缝取样并观测

  据了解,在以往3次格罗夫山考察中,我国内陆队员曾利用绳索下降到冰缝中部,但像本次考察这样直接深入冰缝并进行气温观测及冰雪采样,在我国南极考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琚宜太告诉记者,以前科学家通常通过钻取冰芯来“阅读”南极冰盖这部档案库,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中,我国科学家也曾经在南极内陆冰盖“不可接近之极”——DOMEA钻取到长达108米的冰芯,而本次冰缝内部观测和取样的成功,也为今后我国南极工作者对南极冰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