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中山站恢复地球重力固体潮观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14:50 大连晚报 | ||
本报特派记者刘万恒中国南极中山站电 作为中山站一项重要的极地观测内容,南极中山站重力固体潮观测已经因故停止了6年。近日,这一重要项目的观测已经恢复正常,科考人员已经开始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 负责该项目的考察队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郑少怀告诉记者,固体潮是地球对日月引力作用的响应,地球重力固体潮的观测资料包含与地球各圈层物理结构和动力学性质有关的丰富信息,目前,固体潮的观测与研究已成为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描述地球动力学过程、解释地表运动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郑少怀介绍说,由于南北极的大部分区域被冰雪覆盖,大气、温度变化非常显著,采用观测得到的重力潮汐资料和气压、温度观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可以确定极地的大气重力信号。同时,通过根据不同海潮模型计算的海潮负荷对观测结果进行改正,对重力潮汐观测结果和潮汐理论模拟结果之间的分析比较,探讨海潮负荷和极地固体潮的耦合机制对于地球物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球重力固体潮的幅值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极地的幅值较小,因此,南北极又是研究重力固体非潮汐变化的最佳场所。 鉴于以上原因,本次南极科考开始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门派人带来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重力固体潮观测设备,以恢复这个科研项目的日常观测工作。自2005年底来到中山站以来,郑少怀就开始进行实验室内外部的整理及相关仪器的调试等。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搁置了近6年的实验室被修葺一新,从国内带来的相关设备也于近日开始试运转,目前数据采集状况良好。郑少怀将作为固体潮观测队员在南极越冬,并进行长达400多天的观测。郑少怀说,固体潮将作为一项常年越冬观测项目持续下去。 据了解,美、日等南极科考大国多年来一直在南极地区进行重力固体潮的连续观测与研究工作。我国在南极地区进行重力场和固体潮的观测与研究始于1985年,最早在南极 长城站进行观测,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开始在南极中山站进行重力潮汐观测,并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观测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从2000年以后,中山站的这个项目一度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