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警惕卖方主导风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8:29 计世网 | ||||||||||||
贾鹏雷 西门子要把手机卖给明基,这几乎重演了去年IBM跟联想的收购游戏。 再往前追溯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在这两桩事件之外,飞利浦把中低端显示器出售给冠捷(AOC)公司、乃至阿尔卡特和汤姆逊把手机出售给TCL都与此事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值得
我们必须注意到,这几个交易都是卖方主导型。尽管看上去是桩周瑜打黄盖的买卖,但事实上,卖方是占绝对主导的。这决定了这些交易的性质、以及被出售的资产的优良程度。 健力宝数易其手却始终无法起死回生,固然是因为健力宝很难找回当初的元气,但对于接受一方来说,当初并没有窥知自己之所以买到的幕后原因。张海曾对媒体说,在见到李志达的前一分钟,自己都没想过要卖健力宝,但是“我看到他是一个想做点事情的老人,被感动了”。这样温情的解释似乎有点“幽默”了。事实上,当时的健力宝,内部千疮百孔,外人却不得知。 TCL现在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李东生在4月份的一个论坛上曾有意无意的说,当时的收购可能稍微有点着急。因此,他也把TCL从收购中苏醒的期限从18个月延长到24个月。 困难这可能是暂时的,但也提醒后来者,面对这种诱惑很大的交易时,必须拥有足够的慎重。 出现这种对困难估计不足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关键的原因是——中国企业购买的欲望,甚至要大于卖方出售的欲望,这可能会使收购成功的喜悦掩盖潜在的风险。 假设我们能知道曾经试图竞标西门子手机的其他厂商的想法,似乎能明白更多。自西门子放风要出售手机之后,包括华为、摩托罗拉、LG在内的手机厂商都曾经是绯闻主角,但他们都不是答案。原因只有两个,要么是讨价不成,要么就是发现不值得买。看看西门子的做法,“不值得买”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PC、手机、电视、显示器这些业务在全球市场都已经度过辉煌期。试图出局的IBM、西门子、飞利浦等已经发现了这是一个“不好玩”的业务,甚至找到一个买主都难,放眼世界,接盘者似乎只在中国。 这批中国企业正拥有扩大规模的强烈愿望,并且对于自己背靠的中国市场具有强烈信心,这使得他们自信满满。但我们还必须再次提醒:这种卖方主导的交易,往往是看上去很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