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明基接手西门子手机业务专题 > 正文

台资IT业迎来亏损拐点 明基走上坎坷品牌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5:03 计算机世界

  杨霞清

  李焜耀选择6月8日这个黄道吉日迎娶西门子的手机。尽管西门子手机已经多年亏损,但李焜耀不在乎。他要借结亲豪门“西门子”的机会,让明基手机品牌快速切入全球市场。从1998年到祖国大陆大规模投资设厂,到2001年明基单飞,如今明基拥有外设、数码产品、系统产品与通讯产品等四大自有品牌产品群,短短几年,李焜耀实现了明基的几次飞。

  这是很多代工出身的台资IT企业想走或正在走的路。

  也是在6月8日,沈阳,富士康CSD 2005年经销商大会开幕。之后将移师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成都、深圳等地。这种司而见惯的例行会议对于CSD(通路产品事业处)来说却是今年最大的事情。富士康CSD于2002年成立,负责富士康自有品牌产品的营销。这几年来,富士康的大老板、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台铭一直在主宰着富士康的“转身”——从世界PC机配件转为代工与品牌兼备。郭台铭以28亿美元身家进入今年2月公布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的“台湾科技首富”。富士康的“转型”让其很多OEM客户感到不安。

  与此同时,长三角、珠三角的广袤土地上,成千上万家台资企业工厂里的机器正在隆隆运作,流水线的工人熟练地重复着几个动作,厂长经理们开始担心是否今年夏天会不会缺电,工人会不会再要求涨工资。

  投资设厂的后台老板们开始寻思,在人力成本、土地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何去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制造业利润日趋摊薄,是固守还是开辟新天地?

  根据不完全统计,光苏州一地,就聚集了一千多家大大小小的台资IT企业。“想要高速增长,必须回祖国大陆。” 这观点在在台湾达成了共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台资企业大规模地涌入内地投资设厂。祖国大陆成为了台资企业不可或缺的支撑点。很多企业把祖国大陆当作“母体”,从这里走向世界。正如台湾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一样,在祖国大陆的台资企业亦面临着如何从低利润的代工向自有品牌转型的难题。

  上篇:

  “苏州造”的辉煌与危机

  在“苏州造”的自豪与经济规模背后,也有着危机。

  如果苏州瘫掉,全球IT抖一抖

  “如果沪宁(上海-苏州)高速路上堵车,全球IT供应链都得抖一抖。” 苏州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谢鸣这么形容苏州的重要性。苏州市市长阎立也有类似看法。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笔记本电脑10个有3个是苏州制造的。以苏州为主的长三角地区目前是是中国IT产品的最大的制造基地,而这其中又以台资居多。

  2004年,苏州IT产品的销售超过260亿美元,约占全国销售的10%。苏州有2000多家IT企业。目前,苏州成为全国IT产品最大的制造和出口基地。苏州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450亿元,在各大城市中排在第四。目前,苏州是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最集中的地区。在苏州5500家台资企业里面,大约有三分之一是IT企业。

  自2002年开始,苏州与台北电脑公会合作,每年举办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目标是打造“中国IT第一展”。专门被台北电脑公会派过来承办博览会的柯奕豪介绍,如果再早几年,电子信息博览会未必能举办得起来。苏州成千上万的IT企业才是电子信息博览会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博览会举办后,每年新增台资IT企业200多家。

  谢鸣在2001年出任苏州台办主任,之前在苏州新区管委会任职,曾参与了7年前李焜耀把明基的工厂落户苏州的谈判以及后来华硕在苏州新区建厂的谈判。“背后有很多故事”,单是与李焜耀的谈判就花了一年时间。

  根据谢鸣介绍,台资投资苏州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3年到1998年,我国台湾省一些小的企业进行试探性投资,每年投资额在10亿美元左右。在此之前,依托香港的优势,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PC的配套环境。这期间最具有意义的是李焜耀综合比较了珠三角与上海的其他地区后,下决心把工厂设立在苏州,并说服供应商也搬来了。现在李焜耀总是与“发现苏州”联系在一起。

  第二阶段是1999年到2003年,属于战略性投资阶段。其间的投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华硕、伟创、仁宝、台达等把制造基地搬了过来。2000年20亿美元,2001年41亿美元;2002年45亿美元。初步形成了较为齐备的笔记本、光电、手机、数码相机以及外设等产业相关环节。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是创建自有品牌、深入研发的阶段。投资范围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营销)发展。苏州政府有意识地把高层次的投资作为重点。

  台资企业进入苏州,可以说是群聚效应。一般是龙头企业进来,上游的零配件供应商就跟着入住了。接着吸引新的龙头企业跟进,新的龙头企业又吸引零配件供应商。如,当年明基决定把工厂设在苏州,说服其零配件企业进来,因为零配件工厂的存在,又吸引如华硕等大型工厂的进驻。如此环环相扣,日趋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先来者也享受了“先来”的好处。明基的曾文祺形象地说,“7、8年前我们预测在苏州会有大发展,就像去钱塘江观潮,先来的人总站在第一排,看得最为清楚”。而现实也印证了曾文祺的说法,明基成为了政府的另外一个名片,并且成了苏州各个政府部门欢迎的座上宾。

  几年间,台资企业在苏州迅猛发展。

  根据华硕电脑集团(苏州)总经理李祖尧介绍,六年前华硕苏州生产基地初创时期,仅有300人,业务仅100万美元。而去年已经达到了3万人,增长了100倍。有一次一个月进来了4000人。仅2003年华硕的进出口总额就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出口35亿美元),列全国前五名、江苏省第一名。华硕的厂房占地800多亩,合4万平方米。早上厂区跑一圈3公里,环内道一点五公里。

  苏州只是台资企业投资祖国大陆一个缩影。在上海以及周边城市,台资企业遍处可见,如上海浦东密集的集成电路业等等。在很多台资本企业看来,长三角具有得天独到的优势。上海是“台北”,而苏州则是“新竹”。而在珠三角地区,一些大IT企业也活跃期间,如富士康等。

  “想高速增长,就回祖国大陆去。”这种观点在台资企业相当普遍。“祖国大陆是一个母体、母市场,从这里走向世界。在这里成功,到国外做才有意义,如果在这里做失败了,国外也会很难做。” 明基中国营销总经理曾文祺接受采访时说。

  富士康相关人员说,“连美国人都评估祖国大陆市场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我们为什么不进来呢?”而李祖尧透露,去年华硕在苏州的制造量已经是在台湾的两倍。

  目前,在华东设厂的企业中,很多都能数出名字,如明基、华硕、宏基、旺宏、和舰、华科、力晶、友达、铼德、伦飞、雅新以及志和等,更多的是默默地埋头做事。

  当“低成本”已成往事

  在苏州新区的金枫路旁,坐落着明基的四个工厂。这里绿树成荫,有好几个大草坪和篮球场,占地面积一共有800亩地。工厂里的工作人员统一穿着专门的鞋子,参观者得戴上鞋套。厂区里十分明净,比一般的办公环境还干净。其中三厂是生产视讯产品(如LCD),产品从配件到生产需要18套工序,三厂一共有工人2千7百多人,普通工人的工资在1000到2000之间,这些工人都是熟练的技工。

  “苏州工人的工资每年以20%速度在增长。”一位从台北过来的人说。曾文祺在一次会议上谈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明基工厂门口停着一辆车,车上下来的人不断给涌出的工人发传单,“只要你愿意,马上可以到XX公司上班”。

  “抢人才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曾文祺不无感慨。而今年春节,珠三角的“民工荒”也颇为严重,为了留住和吸引熟练的工人,大家只能涨工资。

  工资涨上去,问题马上就来了。制造业本来利润就低,工资涨,再跟着地价涨,制造业迈进了“微利时代”,将开始面临着如何避免亏损的问题了。

  “台资企业制造基地的大迁移,最看重的还是祖国大陆成本低的优势。”谢鸣这样认为。

  随着祖国大陆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的提高,台资企业面临着利润的挑战。这个挑战对于作为投资的重地苏州等制造基地而言非同小可。

  随着制造成本的上升,有一些意见和议论逐渐出现。比如有建议把工厂往祖国大陆的中西部地区迁移等。但这种意见遭到了很多否定。来自台北电脑公会的柯奕豪认为,工厂的迁移牵一发动全身,必须是整个产业链搬过去,整个迁移才有意义。这样投资成本将是巨大的。而且如果考虑到从港口到中西部的交通成本,人力成本的差距会被抹平。而且,要形成一个产业链很难。

  苏州政府认为苏州作为台资企业的投资重镇靠的不是“低成本优势”。苏州市长阎立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说,苏州最大的竞争力是“完善的产业链”。制造IT产品需要的绝大部分零部件,苏州都能提供。而明基相关人员介绍,工厂所需的上百种零部件,在一小时路程内,都能找到。

  除了产业链优势外,政府的服务水平是决定这个地区是否能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明基集团全球副总裁洪宜幸,曾在1993年到1995年曾担任宏基的中国总经理,他回忆说,当时最困难的是物流系统问题,其中最为棘手的是海关问题等。现在大部分都解决了。

  阎立给记者说了这么一件事情。为了缩短通关时间,苏州政府多次与海关总署协商,并设立了苏州海关。产品在上海海关靠岸后能直接到苏州海关再报关。根据苏州台办谢主任的回忆,1999年产品从上海海关到苏州的工厂,需要4天时间,2002年缩短到2天,2004年最短的时间已经达到4小时。海关总署甚至和各个地方的开发区一起研究加快通关速度。

  在“驻点”到来前拐弯

  制造业利润的降低是全行业的事情。如何在“亏损点”到来之前拐弯,是很多代工企业面临着的问题。

  全球十大笔记本电脑品牌中,至少有8家是由一家叫广达的公司代工的。“为什么它帮IBM戴尔东芝代工了,其他竞争对手还要它代工?答案很简单,它成本低。制造没有什么技术可言,取胜的资本主要靠成本低,品质好。而只有规模化才能形成低成本。”一家台湾厂家的中国区总经理说。

  在制造成本很透明的情况下,谁的开工量大,谁就能把成本降低,从而推迟到达“驻点”(亏损点)。

  相关人士分析说,代工厂商有两条路,一是做更加的规模化专业化,二是转型做品牌。

  更多的企业选择向自有品牌发展。“做市场品牌非常艰苦,但这个仗还要打,因为,利润空间太小,必须要转型。”谢鸣说,转型做品牌时,需要提供平台。

  祖国大陆的市场大。在台湾省,电脑买到200万到顶。祖国大陆是2000万,市场容量基本上在10倍左右。台湾企业到祖国大陆来是一种潮流。

  不仅仅是企业在转型,制造基地苏州也在转型。这应该是整个中国都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大量的制造工厂对苏州产业结构的形成有诸多不利的地方。目前苏州产业基本是两头在外——研发和销售都在外,“赚钱的都在外面”。

  “我们要尽快地改变这种现状,努力提倡把一些研发中心逐步的引进来。但需要时间。而且不是苏州一个地区就能改变这种状况。”阎立说,现在苏州对于招商也不是什么企业都招手,尽量倾斜向高附加值的企业招商。

  下篇:坎坷品牌路

  为了避免低利润,很多代工企业走上品牌建设的道路,并把祖国大陆当作练兵的地方。

  路径的选择

  花了两、三个星期,约好的采访时间一推再推之后,富士康科技集团CSD事业处中国市场产品销售总经理陈富铭终于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这是他第一次接受采访。富士康CSD的市场部人员说,她不断沟通、促成这次采访的目的是“希望这是一个开始,以后需要多跟媒体打交道。”

  陈富铭2000年来到富士康深圳,从事产品批检。2002年,富士康在全球成立了12个通路事业处(CSD),专门从事自有品牌推广。陈富铭任中国市场产品销售。他开玩笑说,从事生产与品牌工作的区别是要调整心态——去接受记者的采访,而不是闷头做事。

  两三年间,标有富士康标志的主板、机箱、散热器出现在市场上。其中主板从2004年上市,1年以来祖国大陆市场的出货量排名已进入前8位,机箱出货量在市场前2位,散热器出货量在市场前4位(不包括OEM的量)。

  富士康做自有品牌的切入点是很多前辈的积累——代工出身的台资企业做自有品牌总是先从DIY市场(如显示器,光驱,健盘等)做起。当年华硕推自有品牌,首打就是主板等外设产品,之后再慢慢延伸到笔记本等领域。

  明基的品牌在祖国大陆还是比较有名的。曾文祺接受采访时承认,四大类产品中配件产品的收入占到50%,“但不要忘了以前是90%。”曾形象把主板等外设产品比喻为“母牛”,而数码产品、笔记本及通讯产品等喻为“现在的孩子”和“未来的明星”,“母牛”哺育着这些“孩子”,未来成为公司的“明星产品”。

  一般而说,台资企业做品牌都不会脱离原有的基础与优势,也没有必要。从某种意义上,制造是品牌的“母体”。而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制造基础给品牌带来好处的同时,有可能呈现“代工和品牌不能兼得”的境地。

  某知名代工厂销售自有品牌的笔记本电脑,马上遭到OEM客户的激烈反对。客户认为代工厂对其产品非常了解,又销售自有品牌笔记本电脑与OEM客户的产品竞争,这对OEM客户是不公平的。在客户威胁撤单的情况下,厂家把代工和品牌方面进行了分拆,才让矛盾有所缓和。华硕电脑中国业务事业群总经理许佑嘉说,很多代工厂很想做品牌但到现在还没有做,都是这个原因。

  “代工和品牌一般不能兼得。”洪宜幸分析说,代工厂商涉猎自有品牌。一般前面有两条路走。一是分家,代工和做品牌部分独立运作,比如早期的Acer,分出了代工厂纬创,现在的华硕、AOC(冠捷)等。二是自有品牌与OEM客户定位不一样。如明基,自有品牌定位于消费、时尚类产品,与OEM客户商用产品不冲突。“要么是代工厂掌握了大部分关键部件的生产,如LCD,OEM客户不得不来找你。最好的方法是分开。”

  曾文祺把做代工的人比作学理工的,左脑比较发达;做品牌比如为学文科的,右脑比较发达。“学理科的人会不会感性?会不会写出好文章?有。但比较少。同样,把代工和品牌都做好的企业也很少。”

  这种难度可以从台湾企业目前的状况看出,全球IT产品大部分由台湾省生产,笔记本制造70%到80%来自台湾省,但台湾省知名的IT品牌可以数得过来。

  “代工和做品牌不一样,做自有品牌属于‘少量多样’形式,而代工属于‘少样多量’形式。做自由品牌要面对许多客户,而代工可能只是一家客户。”陈富铭如此看待代工与品牌的区别。因为面对着客户不同,台资工厂一般都是低调做事,有的工厂大门连名字都不写。

  谢鸣认为台资企业做品牌面对的挑战集中于人才不足、资源不够、网络不够。制造业是程序化,工业化,而营销是另外一回事。能把生产做好的人,不一定能做好品牌。代工工厂的管理机制与品牌的管理机制很不一样。而渠道的铺设方面,由于中国太大,各地差异化严重,怎样稳定渠道,怎样对消费者描述自己的品牌产品,都是很大的学问。

  南京八达公司是Acer的老牌代理,其总经理金先生谈起国内消费者对Acer品牌的认识时有点无奈。“Acer自认为是IBM的品质,竞争对手是戴尔、IBM等,但老百姓却总当国内品牌比,这就是品牌的落差。”

  金老板认为,如果单从品质上来讲,Acer不会输给戴尔与IBM等国外的品牌,Acer的机器由世界上最大的广达、仁宝、纬创三个工厂制造。Acer笔记本电脑在全球是五大品牌,全球销量五百万台。而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销售商只在几十万台左右,Acer还掌握着笔记本电脑的产品开发和研发,国内笔记本电脑厂商却没有——但老百姓却总认为某些国内的牌子更硬。

  目前进入祖国大陆的台资企业面临着“夹生层”的尴概。在一个市场分析师眼里,台资牌子没有国外品牌那么响,价格不如国产品牌那么低,消费者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曾文祺却不这么看这个问题。“对国外品牌宣传我们的大众化,比较偏重大众化的价格。对祖国大陆本土品牌宣传我们是精品。对国外品牌来说,我们的质量跟它一样,但价格比它低。但对本土品牌,价格差不多,但我们品质好。我们的策略是推大众化的精品。”

  许佑嘉则认为,品牌的整体的运作包括研发实力(产品的差异化)、品牌的推广实力、渠道的建立以及售后服务环节。自有品牌和代工最大的差别在于代工是客户下单,卖出去就结束,而不用管品牌的推广、渠道的建立和售后服务的完善。

  “并不是说品牌,打上一个商标,向客户卖出去就是品牌。” 许佑嘉说,品牌的概念分成三个阶段,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不要把知名度等同于品牌。曾文祺也认为,品牌的忠诚度和美誉度很重要。

  曾文祺认为,台资企业的新品牌树立起来需要选择新领域新市场。“我认为祖国大陆市场和消费电子市场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如果台资IT企业再去做商用品牌,跟IBM拼,成功率会比较低。”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明基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