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国内手机产量大幅滑坡 遭水货冲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3:51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本报讯 (记者 薛松) 中国的手机产量在第一季度迎来大幅滑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1.7%,信息产业部官员称,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将趋缓。 去年年末手机库存大清理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鲁阳副局长在一次论坛上透露,2005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
第一季度是手机销售的传统旺季,但为何产量却如此大幅滑坡呢? 记者采访了TCL等部分手机制造商,他们认为有三个原因影响了今年第一季度的手机产销,其一是去年下半年至去年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采取大量的优惠购机或送机活动,例如广东移动去年通过“一元购机”等促销活动送出去的手机就有150万部,挤占了传统的商业渠道。 受到水货手机的冲击 其次是众多手机厂家为了全年业绩的好看,纷纷选择在去年第四季度大举降价、清理库存,透支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场需求。 最后是遭受水货手机和贴牌手机的影响,厂家人士表示,水货手机在整个行业的占有比例已经达到15%,在一些严重地区如深圳关外已经达到50%以上,这些手机均没有纳入官方统计,却抢走正常销售渠道的大量市场份额。 链接 18家厂商产量低于“生死线” 上个月,国家发改委推出的新发牌政策确立了多项准入市场的要求。这将对那些本身没有与手机相关的业务、只是依靠从原设备生产商或原设计生产商收取许可证费用的厂商带来压力。 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预计中国手机厂商的最低产量要保持在每季度60万部左右,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但在2004年底,有18家厂商的产量低于上述界线。再加上华为和中兴通讯等新兴手机厂商的猛烈攻势,预计到2006年年底,现存厂商中只有25到30家仍能在市场上屹立不倒。(薛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