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烧.com》专题 > 正文
《烧.com》 第四篇 衰退 第20章 迢迢出嫁路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2月09日 20:06 新浪科技

  我不会去猜测哪儿出现了问题。

  ——康卡斯特首席执行长Brian Roberts在被问及并购失败时说

  丁磊举着啤酒杯,笑说:“我的话可以说,但不能全算,我可是喝了酒以后说的,不可以都写。”有记者补充:“另一种解释是酒后吐真言吧?”

  2001年1月6日晚,北京国际俱乐部一层酒吧间,丁磊此时正面对着各种并购传言,他喝了许多酒,却没有透露一句和并购有关的信息。

  2000年的寒冬,天气不但没有往年那样冷,反而透着丝丝暖意。然而互联网业界的记者却始终感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凄凉。年初业界流传的“2000年是网站倒闭年"的预言看来是真的应验了。

  击破水面的第一颗石子

  2000年12月20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当记者依次翻开摆在面前的一份份当天的报纸时,一个题目映入眼帘。“中华网扬言要收购国内三大门户网站",醒目而刺激的标题,作者是《北京晨报》记者刘书,在文章中,她写道:叶克勇(中华网首席执行官)提议,“在美国,新浪搜狐网易都没什么名,股价很难涨上去。中华网却不然:拥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全球业务及4.85亿美元的现金,在西方投资者心中拥有良好的形象。新浪、搜狐、网易与中华网合并是最理想的选择,中华网欢迎这种合并。这会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叶甚至将中华网比喻为一条能在纳斯达克抗击风浪的大船,几条“小船”如果不傍着它,等到被淹着时再喊“救命”就晚了。

  一条很惊人的消息。

  从2000年11月初开始,网上的业界论坛中就开始断断续续出现所谓网站之间的并购传闻,传闻的一方是中国网站,另一方则是国际网络集团。其中涉及网易的传闻最多,而且与以往不同,此次传闻的不是“才大气粗”的网易去收购别的公司,而是有人要来收购网易。在11月底就有媒体用“TOM.COM还是Lycos 到底谁会收购网易?"来发表文章,分析网易是否会被收购。

  文章分析:“尽管网易的董事长丁磊曾出面辟谣,但传闻依然愈演愈烈,有人说收购方是香港的TOM.COM,有的说是全球第三大网络集团Lycos。据网易公司最新公布的2000年第三季度财政报告显示,网易本季度净亏损为502万美元,即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净亏损试算额0.168美元。加上股票期权相关的报酬净亏损465万美元,亏损总额达到967万美元。第三季度营收总额为255万美元,较1999年同期的40万美元增长了538.7%,较2000年第二季度的173万美元增长了47.4%。

  “从1999年开始,国外的大型网络公司开始有计划地步入中国市场。雅虎于2000年11月9日宣布并购台湾最大门户网站奇摩,取得奇摩网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而其在中国内地的业务也发展神速,已给新浪、搜狐等中国门户网站造成巨大的威胁;全球第三大网络集团Lycos,也于日前静悄悄地在上海建立了它进军中国市场的根据地;据说2001年美国在线(AOL)等网络巨头也要抢滩大陆。到那时,中国网络的格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像网易这样的网络公司是否能够生存真的很难说。也许此次网易要被收购的消息真的是个传言,但它确实给中国的网络公司敲了警钟。"

  另外一位记者这样写道:中国网络业的“血液”在美国。我们仿佛在看一场木偶戏,抖动线的手在大洋彼岸。很多人对王志东说,“你们没做错任何事,但股票就是跌了。"他也就对记者说,“我们比千秋,不争朝夕。”但朝夕渡不过,又何来千秋?

  就在流言蜚语四处传播的同时,中华网放言要收购三大门户望站。是真是假?

  记者也参加了此前一天(12月19日)中华网召开的媒体座谈会。这个记者座谈会(事后据中华网人士讲并不是新闻发布会,因为到年底了,中华网公司希望新闻界能够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批评),给了记者一些中华网的材料,包括公司首席执行官叶克勇先生的一篇讲话。

  “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材料我们在会上念都没念。结果就被记者给发掘出收购这个大新闻来。"事后中华网中国总裁李永长对记者说。当天许多记者参会之后确实觉得没有什么新东西,就提前离开了。

  在材料中,叶克勇针对目前纳斯达克股市的低迷提出未来中国门户网站的出路——那就是——如果没有变化的话,就没有出路。他毫不避讳地指出,摆在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面前的路有三条:

  第一条路是商业模式不变,走现在的路。依三家公司的现金,支撑三至四年没问题。但这条路的风险是,股价不会起来,许多股东会不满意,有的股东可能会状告上市公司、状告董事、状告管理层。这样公司就必须有人引咎下台,管理层就要变,管理层一变就要乱,公司乱了,什么就都没了——这是条艰难的路。

  第二条路是变。不能单靠中国市场,收入也不能单凭网上广告。而国内网络广告市场在未来三五年才能发展起来。走出国门也是有风险的,因为国际管理与运作经验不是短期内能学到的——这条路也够呛。

  第三条路就是合并。合并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中国概念股公司合并,第二种是与其他网络或其他行业公司合并。

  事后《中国青年报》记者贾双林在网上发帖子记录道:“这一新闻却是从我眼皮子底下溜走的。当天下午一点半,我来到北京饭店参加中华网的新闻发布会,中华网给记者的资料中有一篇叶克勇展望中国互联网的文章,但我尽顾着跟人聊天了,没细看。到两点多,会还不开始,我有些急了,因报社还等着我去拼版,就先走了。等晚上回家上网一看,好家伙,一个醒目的标题跃入眼帘:中华网要收购三大门户。作者是《北京晨报》的刘书,她根据叶克勇的那篇文章和一些相关资料,嗅出了中华网要收购三大门户的味道。接下来,网上网下又跟捅了马蜂窝似的热闹,‘收购’又成了所有人挂在嘴边的热门词汇。我赶紧又找出那篇稿子来看,不过,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莫非,真是我愚钝?”

  网易是那个情人

  “中华网扬言要收购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报道出来后第二天,三大门户网站对此反应激烈,语气中甚至透着火药味。2000年12月21日的《北京晨报》便以“三大门户反击:收购我们?别开国际玩笑”为标题报道三大门户的反攻。

  “当面对共同的对手时,一直相互竞争的国内三大门户网站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媒体把三个人的力量集结在一起。新浪网王志东说:“他收购新浪?我还想收购雅虎呢!”虽然这话让人感觉有些意气用事,但事实上王志东还是理智地为记者分析说:“看到好的东西,买到手是正常心理,但不能一厢情愿呀! 一得买得起,二不能是恶意收购。新浪现在资源、现金、产品、管理地位上都在健康向前跑,想收购它——难。如果是恶意收购,新浪也有办法对付。"

  搜狐张朝阳则不假思索地回答:“买搜狐?没可能。这我自己心里最有谱:从页面访问量、广告收入等方面我们的战斗力刚发挥出来,优势越来越明显,怎么会被收购?"张朝阳还解释,可能有人认为我们第三季度的收入低,但这是一个不含水分的真实数字。而且,股票价格多少是暂时的,我们手里的现金足够支撑到我们赢利。

  在三个人当中,只有网易的反应让人感觉底气不足。丁磊表示:“中华网也没跟我们说这事呀……"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网易此次可能是最终被收购者。

  也就在当天,12月21日,网易方面为记者安排了一次专访。接受采访的是网易首席运营官陈素贞。她说:“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我们要对股东、对用户、对员工负责。合作是约会,策略联盟是订婚,合并是结婚。现在有钱的人很多,两家公司合作要看很多情况,比如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产品线是否具有互补性,以及双方的经营理念是否相同,对未来的看法是否一致,只有能够达到双赢的结果,才会合作。这就像买东西一样,一定要挑好的,要看是1+1<2,还是1+1>2。"

  贾双林在网上的帖子也简单描述了这次采访。“12月21日,网易的COO陈素贞与部分记者见面,公布网易在NetValue和iamasia(两个互联网评测机构)的网站评测中领先的消息,林木(《财经时报》记者)去了,刘书去了,《北京青年报》的赵旭去了,我也去了,有关网易对中华网放言收购怎么看,自然是记者们提问的热点,连我这么懒的人也问了。我说:假如您碰到中华网的李永长,他半开玩笑地对您说:‘瞧见没有?报上说我们要收购你们了。’您怎么回答?陈素贞笑着用一句英语做答:‘Nothing is impossible。’”

  陈素贞的话听上去也是模棱两可,底气不足,因而可以判定至少是传言涉及的双方已经有所接触。事后有关人士透露说,陈素贞说话就是这样子,其实当时所说的两家接触过是错误的,网易直到2001年6月才与中华网就收购一事进行接触,当时与网易接触的并不是中华网。

  求爱,不是抢婚

  也许是怕树大招风,也许是不想过早成为焦点,就在三大门户反击中华网的同一天,香港《南华早报》的消息说,中华网断然否认有意收购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中华网的首席投资长兼策略副总裁Jack Lin说:“这些报道根本不属实。我们认为这很可笑,在我们作出一项决定前,都必须向我们的股东汇报。报道中的细节简直是无中生有。"

  2000年12月22日晚,接到几百个咨询电话的中华网公司中国首席执行总裁李永长不得不出面澄清事实,他在北京市中心的高档写字楼恒基中心接受了天极网站记者信海光的专访。李永长为收购传言作出解释:“是求爱,不是抢婚。”

  他说:最近我们行政总裁叶先生对今后世界的网络发展走势做了一下研究,为今后的网站发展指了三条路,合并是其中之一。他在讲这三条路的时候,曾经说到与新浪、网易、搜狐之间的合作与合并,中华网集团欢迎他们与中华网合并,这样可能造成双赢局面。结果就被报道成中华网有意收购三大门户。

  信:那么收购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永长:说“收购"这件事情不对也不行,因为文章里确实包含了这个意思,我们的意思是合并,互相加盟、合作,这里面当然包括“收购"。有人说我们要一下子收购三大网站,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网民说得好:“收购那么多网站做什么?都是差不多的,小泡沫加大泡沫最后变成一个更大的泡沫,是不是破灭得更快"呀?”我们怎么可能收购三家?没那个必要。

  信:那么说不管收购几家,中华网还是有这方面的计划的。

  李永长:当然不能排除。行业之间的这种互相加盟、合作、合并、收购是完全合理的、正常的。

  信:中华网和这三家网站有没有就合作的事情接触过?

  李永长:这属于公司的内部机密。我们既不能说有接触,也不能说没接触。但我可以回答这句话,“业界之间的互相接触也是一种必然会发生的现象。"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谈了,谈到什么程度,在没有做出正式决定之前,按照上市公司的规矩,是不能透露的,他们也不能透露。但比较轻松地说,我们这次是放出了一个求爱的信号,表达了一种愿望:为了抵御共同的风浪、为了做得更好,我们之间应该开展合作,甚至合并。

  对于几家网站很强烈的反应,李永长认为很正常。他认为放出了一个求爱的信息,结果要看双方的意愿。“当然也可能是这样:我们求爱了,对方表面上是扭扭捏捏,谁爱你呀?但心里已经动了。"不过李表示如果谈不成的话,中华网也不会恶意收购。

   后来记者分析,当初中华网把那份材料拿出来给大家还是有深意的。李永长特意提到国外网站的入侵,“我们是想让大家认识到,在中国网络界面临这样一种困境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整合的情况。中国互联网界到了应该思考、重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到了应该动作的时候了。至于怎样具体操作那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但前提应该清楚。雅虎已经把奇摩吃掉了,下一步它肯定会把‘爪子’伸向大陆,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人进来。这三家网站即使不和中华网合作,也肯定会受到其他网站的诱惑、威胁。”

  e龙董事长唐越不久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一名网络资本市场的专家的身份发表了观点,他认为,中国门户网站低估了雅虎等国际巨头的能力。目前,对于中国门户网站来说,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相互之间的兼并与被收购的可能都存在。而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门户网站有能力内部整合的可能性不大,除网易因丁磊是其绝对大股东外,另几家的生死权都握在几家不同的美国机构投资者手里,他们会否取得一致意见?由其中一家牵头将中国门户网站合而为一是其利益得以保障或最大化的最佳方式吗?或者,将手中持有的中国门户网站的股份,都转给一个如雅虎这样已瞄准大陆市场的第四方,才是自己“保赚不赔”的绝佳方案?

  又一个强悍人物走了

  2001年的元旦在网络人看来实在是太短了。元旦刚过,一股冷空气便乘虚直下,进入灰蒙蒙的北京城。 屋漏偏逢连阴雨,被并购的传言阴云还没有散去,高层辞职又降临到网易头上。

  1月3日的北京很冷,风也很大,号称“中国网络第一楼”的嘉里中心楼内春风洋溢,楼外却一片肃杀,楼内楼外恍如隔世。仅仅半年的时间,中国的互联网业便进入长久不去的寒冬。前一天,纳市中国网络股又是一片大跌。

  网易CFO何海文要去职的消息给整个冬天又加了一把雪,这个让新闻界感到神秘好奇的女人曾经被描绘成一名强悍的实权派人物,甚至有报道说她比丁磊说话还管用。

  下午两点,当近10家媒体的记者来到嘉里中心网易公司会议室不久,何海文和公司首席运营官陈素贞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何海文还是一贯的精干打扮,深蓝色西装,只是面容显得有些疲惫,说起话来嗓子有些哑。其实许多记者知道,这个时候并不能挖到什么内幕新闻,从何海文直面媒体的说法看,她离职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自身而非网易。

  何海文阐述自己离职的三个原因时显然准备充分:

  原因之一是身体健康问题,在她1999年8月份加入网易的时候,当时只有几十个人的网易在广州的一个三居室里办公,17个月之后的现在,网易已经是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众公司。而且,网易从第一轮种子资金、第二轮风险投资到最后在纳斯达克上市,何海文作为伴随这个过程、并且某种程度上促成这一系列成长的首席财务官,自然对网易感情深厚。因此,在网易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后,她就有条件放松自己了。网易从第一次融资到上市也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何坦言自己有些跟不上网络公司的节奏。

  原因之二是,学计算机出身的自己又到了充电的时刻了。

  原因之三是公司成长过程中要有更有经验的人来补充,这样会使管理层更加完善。何海文说:网易再找到新的CFO的话,只能比我更有经验,更能干。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何海文一再强调“我没有离开网易",而只是不再做公司的CFO。据悉,在何离开CFO位置以后,将继续做网易的战略发展顾问,保留董事会席位。她真正的离开时间是在1月底,之所以还要继续做这么一段时间,是因为上市公司必须为股民保留一段缓冲时间。她说:“在过渡阶段,网易不会在财务方面有混乱状况,新任财务官也处于遴选过程中。”

  当时何海文手里还有1%的网易的股票,但她并没有打算出售,原因是“我当初拿到这些股票的价格比现在要高”。她承认自己今后还将关注网易的发展,并在战略规划上给网易以支持。何海文在网易的工资将拿到一月底为止。当记者问到何海文还会不会再回到网易CFO的位置。何回答:“有句英文是never say never,我也一样。”

  继CFO何海文女士辞职后,1月5日,负责企业发展的资深副总裁关国光也离开了网易。关国光于1999年7月加盟网易公司任企业发展总监。此后,关先生一直负责网易公司在寻求合作伙伴、建立新的平台及对外公共关系方面的业务。离职前,关先生全面负责网易的企业发展事务。

  半年后,当网易公司有关人士再次谈到这一事件时,不禁产生很多感慨。此前我们已经讲过,何海文与关国光两人对网易的发展功不可没,而且何本身就曾是出售网易的积极推动者。

  “在网易上市后两个月,何海文就曾提出过出售网易,因为她已经不看好互联网。"但是当时这一提议遭到黎景辉、陈素贞以及董事会的反对。而何海文的专长在上市而不是日常的财务管理,所以最后她要选择辞职这条路。

  就在何海文向外界宣布辞职的同时,路透社刊发署名文章称网易公司正在委托高盛寻找海外购买人,准备把自己卖掉。目前,可能的买主是来科思(Lycos)、美国在线(AOL)和雅虎(Yahoo)三家公司中的一个,而不是盛传一时的中华网。

  网易的创始人及主席丁磊告诉路透社的记者,董事会还未明确作出一定要出售公司的决定,但如果通过出售能盈利,公司也会考虑这种方法的。他说:“我们并没有明确的决定,一定要出售公司或进行合并。但如果有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且对人对己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呢?"高盛集团的发言人拒绝对此事作出评述。

  2001年1月4日12点37分,记者收到网易的公关公司宣伟公司发来的公司声明,其中第一段写着:“近日有外电报道,网易公司有意出售给国外互联网公司。网易公司就此声明:任何有关于此的报道均属谣传,网易公司希望媒体和公众不要在谣言的基础上妄加推测。"后边还有三段文字,大致的内容是说网易正在开发新产品以回报投资者,以及网易近期又在某公司的调查中名列第一等等。

  然而在同一天,1月4日,受美国联邦储蓄宣布降低利率消息刺激,纳斯达克股市当日大涨14.18%,中国的几个网络股也纷纷上扬,唯独网易不但交易额少得可怜,收盘价格也比前一天缩水1.02%。华尔街的常见现象是,如果整个股市大幅上升,同地同类公司股票价格也上升,而其中一家公司股价下跌,原因又并非是业绩报告,那么,多半是因为公司内部变动或可能被兼并而引起投资者对该公司产生了降价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一旦网易遭到外国公司收购,那么原本就竞争相当激烈的中国互联网门户市场将面临一次新的整合。目前中国的门户网站正陷于网上广告收入下降以及股价下跌的窘境之中,使得这些互联网公司很难再从股票市场上融资。如果得到一家资金实力雄厚的外国公司的并购,那么将确保网易可以在2003年实现赢利前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且还有利于网易获得外国公司的管理技术。

  据驻香港的摩根斯坦利亚洲互联网研究公司的分析专家Sunil Gupta称,一旦上述收购成功,那么这一举措还可能刺激其竞争对手也寻求获得外国公司的并购。他说:“如果中国大陆互联网市场上排名第二而且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遭到收购,那么这一市场肯定会出现大规模整合。其他所有公司都将不得不考虑其目前的处境。”不过据丁磊称,网易现在还有9000万美元的现金,公司无需卖出,也可到2003年获利。

  雪夜醉语

  2001年1月6日,21世纪的第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黄昏时分,路上和人行道上,便都变白了。那雪花在冬日暗蓝的漫漫暮色中,扬扬洒洒,连成一片。几天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而衍生出的喧嚣和吵闹戛然而止。但即使是再厚的雪和再安静的黑夜,也无法让最原始的商业活动和最现代的网络停止脚步。

  当晚7点,丁磊出现在国际俱乐部酒店一层咖啡厅,与8、9个记者一同围坐在酒桌旁,一边喝酒一边闲聊。在大家东拉西扯了近一个小时后,刚刚宣布辞职的原网易CFO何海文也赶来了。

  其实记者们大多心里有事——自从前几天业内传遍网易要被外资收购的时候,大家都在等着网易的创始人丁磊能够站出来解释一下。当丁磊手中的第三杯啤酒喝到一半的时候,记者们实在忍不住了。他们最想知道的是:要卖掉网易,到底是不是真的?  看来丁磊早有准备,针对最近关于网易要被收购的传言,他说:“网易是我一手做起来的,我对网易充满信心,对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充满信心。网易现在只有三百多人,我们一直还在扩大,在招人,网易是不会被卖掉的。”

  但是他也说:“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各种商业运作都是不可避免的,一直有很多公司想和我们谈,谈谈为什么不可以呢?就像谈恋爱,这是一个双向选择,我没法阻止别人喜欢我。现在的问题是谈都没谈,媒体的报道都是捕风捉影。 但是如果一个漂亮的女孩,从街上走过,别人都会多看上几眼,被别人喜欢,这是女孩的荣幸。而今天的网易公司就像一个漂亮女孩,至于双方会不会拍拖、结婚,这是以后的事情。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应具有开放思想,如果被收购对企业、对整个行业都有益的话,有什么理由拒绝?"后来,关于漂亮女孩的说法又多次被丁磊使用,这些话也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媒体上刊出。

  记者问:“网易到底会不会被卖掉?”

  丁磊回答:“没有绝对的说法。举个例子说,如果有人想买搜狐,找张朝阳谈判。别人提议出十亿美元,张朝阳会说:‘你开什么玩笑?’对方要是出五十亿美元呢?张朝阳就会说:‘好,咱们谈谈吧。’如果对方一下加到七十亿美元,或许张朝阳就说:‘啊?合同带来了吗?’”

  “你认为网易现在值多少钱?"

  “这不是我说了就算的。"

  “那么在新浪、搜狐、网易三家网站中,为什么偏偏是网易被传要卖掉?”

  “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一样。为什么在这几个公司的创始人中,偏偏是我选择不再做CEO?"

  “那么当初法新社的报道是怎么来的?"

  和丁磊同来的网易前CFO何海文替他回答了这个问题:“可能是想和网易合作的公司比较多,有哪家无意中说错了话吧,并且翻译也有问题。在新闻中本来是公司没有做出决定,但翻译成中文后就变成了‘(由于内部争执不下)没能做出决定’。”

  她接着说:“现在新闻界对这个太敏感。上一次在香港,丁磊和TOM的人吃了一顿饭,结果所有的媒体都说TOM要收购网易。”

  有记者问:“对于何女士的离职,外界有传言说和网易上季度的财务报告有关。"

  丁磊回答说:“如果说财务报告有问题,首先负责的就是我们的会计师事务所,而不是何海文,那可是全世界最好的几家之一呀!”(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世界最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被蒙上了眼睛)

  “新浪和搜狐都已经给出了将要赢利的年限,网易什么时候能够赢利?”

  已经辞职的何海文说:网易要在2003年赢利。

  据丁磊介绍,对于一个美国上市公司来说,如果有人提出以比市价高得多的价格去收购它,它必须做出回应,否则小股东就有权起诉它,“因为我们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据丁磊透露,网易曾就其他公司提出的收购建议做出过回应,但他拒绝说明有意收购网易的是哪家或哪几家公司。

  有人认为,丁磊占有网易58.5%的股权,只要丁磊愿意,网易就必卖无疑。丁磊趁机给记者上了一堂资本市场常识课:“如果某个企业要收购美国一家上市公司,他必须取得85%以上股权的同意,而这与在董事会里一人一票完全是两码事。”

  那天晚上,丁磊喝了好多酒,但是自始至终未说出网易到底与哪家公司接触过。不过人们从他的语气中可以听出来,网易一定与某些可能的买家进行过接触。两天后,2001年1月8日,网易公司正式发表声明,辟谣称:“近日有外电报道,网易公司有意出售给国外互联网公司。网易公司就此声明:任何有关于此的报道均属谣传,网易公司希望媒体和公众不要在谣言的基础上妄加推测。"

  飘渺的买家

  但是到了2001年1月9日,又出现另一种说法:美国第三大网络集团Lycos将要收购网易。据记者了解,Lycos亦曾对中国台湾的门户、社区网站大感兴趣。但因为奇摩已被雅虎并购,故而将目光投向大陆市场。尽管Lycos在2000年5月才到我国台湾设立网站,在亚洲地区属于后进者,但它在近期快速追赶,通过与当地伙伴合作,以体现积极的整合效应。由1999年12月起的一年内,Lycos已在亚洲9个地区设了10个网站,预计2001年1月18日它还将在新加坡建立一个特别的网站。

  那天贾双林看到网上的传言,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突然想起自己有Lycos Asia北京公司经理张立的名片,于是就拿起了电话。在电话那边,张立言辞非常之谨慎:“这一消息绝对是讹传,我们的回答就是一句话:绝无此事。”我转而开始迂回:“那Lycos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总可以透露一二吧?是收购开路呢,还是自己建设?”张立倒是很客气:“我很愿意向您详谈这个问题,但电话里说不清楚,这样,咱们约个时间,比如礼拜五,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来找我。”

  结果到了采访张立的那一天,他并没有淘到什么新闻。之后,我们也在由京报集团主办的“e碰撞论坛”上见到了张立,他的回答十分官方:这事儿我不好说。

  传言出现的第二天,1月10日,广州的记者却从丁磊嘴中套出收购网易的绝不是Lycos的回答。当天,丁磊、首席执行官黎景辉、首席运营官陈素贞联袂来到广州,出席媒体联谊会。三位核心人物齐现羊城的本意是回顾网易2000年的不俗业绩,并对2001年的核心发展方向进行一番描述,然而记者们的兴趣显然不在于此。从丁磊现身到最后离去,他都未能避开记者们关于网易收购的种种诘问。不过当他被同桌的记者们劝了不少的王朝干红后,他给出一句话:“绝对不是Lycos。”言毕旋即顾左右而言他。

  事实上,在2000年年底,网易就开始与其他公司接触,寻求被购并。它们接触的公司有Lycos、美国在线、联想,本来与美国在线和联想谈得比较好,但是最后由于无法处理Fm365而作罢。但网易却没有与中华网就并购接触过,一直到2001年6月。

  2000年底的寻求并购行为在业界专家眼中再正常不过,尽管涉及的公司都是已经上市的中国网络界第一方阵的企业。同样从2000年9月到12月,美国高科技企业太阳公司的股价暴跌了50%,降至26美元,原因是它的忠实用户——许多网站破产,它们的股票锐跌90%。

  以帮助卖企业为“生意”的易凯网络资本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分析,翻遍所有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的研究报告,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市场的调整已经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长夜过去是黎明,东方已露出鱼肚白。但是它们同时也都认为只有少数真正的领跑者才有机会触底反弹,大多数基本面不够牢固的网络企业将永远地葬身海底。

  那就是市场将会转暖,但问题是你不能把天气(更不能把天气预报)当成救生圈。对绝大多数没有现时基本面支撑的网络企业来说,寻求出路可能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头等大事。处于第一方阵的网易、新浪和搜狐,也有它们的苦衷。它们低得令人怜惜的股票交易量将迫使它们寻求真正的流动性并为此接受结构性的调整。在市场里,没有永恒的收购方,每一个此时的收购方都有可能在彼时成为被收购方。在它们很好地解决了股票的流动性问题之前,它们的收购能力将是有限的。

  关于出路,第一方阵之间整合的可能性恐怕不大,主要的障碍不在于商业而在于野心和文化。但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将很有可能通过交易成为跨国巨头进入中国的跳板。“因而明年市场中的比赛将不是扎大款,而是傍大腕。风险投资将不再是新经济最主要的推动力,取而代之的将是目标企业同产业资本以及不同层次产业大腕的融合。还是那句话:卖并不是坏事;产权的流动是美的,因为产权的流动是可以为股东创造价值(或者至少为它们减少损失)的。在卖的旅途上将没有人孤独。”

   清醒看世界 评2001年十大新闻赢掌上电脑MP3大奖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发表评论】【IT业界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烧.com》 第四篇 衰退 第19章 裁员风暴(2001/12/09 20:04)
《烧.com》 第四篇 衰退 第18章 分家与驱逐(2001/12/09 20:02)
《烧.com》 第四篇 衰退 第17章 不被祝福的婚礼(2001/11/28 22:21)
《烧.com》 第四篇 衰退 第16章 当游戏失去规则(2001/11/28 22:19)
《烧.com》 第四篇 衰退 第15章 我是谁(2001/11/28 22:18)
《烧.com》 第四篇 衰退 序言(2001/11/28 22:15)
《烧.com》第三篇 巅峰 第14章 追赶末班车(2001/11/28 22:14)
《烧.com》第三篇 巅峰 第13章华尔街网易(2001/11/28 22:10)
《烧.com》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浪商城推荐
  嘉合铭数码相机专题
  • CAXIO QV4000
  • 富士6900套装版
  • SONY PC110E
  • NIKON 995
  • OLYMPUS C-40Z
  • OLYMPUS C-3020Z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348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