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烧.com》专题 > 正文
《烧.com》第三篇 巅峰 第13章华尔街网易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1月28日 22:10 新浪科技

  100位雄心勃勃的人走进华尔街,不久就有99位被抬出来,虽然看不见伤口,但是个个已经瘦骨嶙峋。耶稣在华尔街都会受到冷落,何况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凡人。

  2000年3月28日晚7点,记者如约来到网易公司新的办公地点——北京东三环国贸商圈附近的嘉里中心。一同被邀请的有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和科技日报的记者。原本以为采访或者是座谈是从7点钟开始,结果当记者们赶到后,网易市场部人员
却说:“原本丁磊要和大家一起吃饭的,但是他临时有些事情,我们先吃饭,然后再谈。”

  没有办法,几个人到楼下的餐厅吃饭。由于心里有事,每个人都希望早早结束吃饭尽快进入正题。在吃饭的过程中,这位网易的员工不断给丁磊打电话,但每次打完都告诉我们需要再过一会儿。

  9点钟,晚餐终于结束。一行5人径直来到网易的小会议室。在等了将近两个小时以后,10点钟左右,终于等到了丁磊。“你们应该恭喜我,今后我能为中国的互联网做更大的贡献。"一进门,还没有坐稳,丁磊就说。

  “你是指自己辞职吗?"丁磊的开场白显得很突兀和让人摸不着头脑,大家面面相觑了两秒钟后有人问道。

  “是的。今天找各位来,想提前和各位知名记者聊一聊,反正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丁磊的语气确实像与大家很熟识的感觉,但是记者们还是不太清楚什么意思,也许是来个事前专访,也许是搞个实战演习,或者只是想随便聊聊,不过后者的可能性不大。“既然把我们当作朋友,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哪怕然后你再告诉我们哪些不能透露,我们做新闻可以掌握尺度。但是我们希望知道最真实的故事。"一位记者终于按捺不住,说出大家的心声。

  “可以呀。但是由于公司正处于上市前夕,有些事情不能随意乱说。"丁磊说,然后他补充道,“最新的事情是我马上要辞去首席执行官的职务,改任首席技术官。”

  其实这早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不过对其真正原因还是无从得知。

  “为什么?是不是为上市做准备呢?"

  “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很重要,而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更重要——原因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应扬长避短。”丁磊的说法听起来很实在,但大家总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毕竟在三个月前,丁磊还在对别人说,“我本身能力很强。1997年,我是工程师角色;1998年是一半工程师,一半销售员;1999年做管理,到现在我还认为自己可以负载这么多角色。”而仅仅3个月过去了,他却开始反复强调,“做CEO非我所长”,信誓旦旦地要“扬长避短”,去做自己喜欢做的技术了。当问到有关上市的问题以及公司股权,丁磊更是三缄其口。他只是说很多故事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讲出来。

  谈话持续了近两个小时,但是大家都觉得很不尽兴,因为感觉上丁磊只不过是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敷衍了事,并没有说真话。

  ——这就是我们以后经常见到的丁磊,而这些也从网易上市前的动作开始。与新浪搜狐一样,2000年初的网易的一切工作,也全部指向了海外上市。

  丁磊辞职

  在新浪的人事震荡不久,2000年3月8日,一个类似的消息从网上传来。不过这次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或者说是早有预谋的。

  据当日的台湾《明日报》报道称,网易总裁兼CEO丁磊6日在台湾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于下月辞去总裁职务,专注技术开发。丁磊是在由机场前往下榻旅馆——西华饭店途中接受该报记者采访的。

  3月17日,互联网上又传来消息,网易公司接替丁磊出任CEO的人选已初现端倪。据了解,新任CEO来自美国硅谷,是出生于美国的华人。丁磊将转而担任网易公司技术总监(CTO)。

  此前记者曾经要求对丁磊进行专访,结果被公司市场部人士以丁磊太忙为由拒绝。

  但是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3月28日下午,记者接到网易市场部的电话。

  “明天网易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丁磊辞职,晚上7点钟能否到公司来一下?丁磊想和几个关系比较好的记者朋友谈一下。"

  “是接受采访吗?"

  “不是,因为只找了几个关系不错的记者,他希望大家能够给他出出主意。"

  记者有些高兴,有了一个能够挖到些内幕的机会。

  后来发生的事情已经在本章开始时做了交待,我们一无所获。

  第二天,2000年3月29日,一个让丁磊和互联网界忘不了的日子。

  那天下午,在北京长城饭店富丽堂皇的大小会议厅中,丁磊遭到国内众多媒体的围攻。此时此刻的丁磊看上去还是那么的年轻,略显幼稚与消瘦的脸庞多了些许憔悴,他穿着平时很少穿的笔挺西装,打一条鲜艳的黄色领带。和他一同前来的有公司新的领导团队的成员——首席执行官黎景辉、首席运营官陈素贞、首席财务官何海文等等。

  当时现场的形势却不轻松,似乎是一边倒,平日里与他关系不错的记者也咄咄逼人,尽管有了前一天晚上的预演,记者们尖锐而刺耳的问题仍让丁磊透不过气来。在一段事先准备好的说辞之后,记者们把问题集中在上市以及有关公司内部管理的让他难以回答的方面。

  “网易的管理层调整,据说不是为了在海外上市。那为什么要在上市前的这个节骨眼上调整,而不是在上市之后?"“听说网易在海外上市的申请未得到证监会的批准。网易今后将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你用什么来保证,今天建立起来的团队,不会像过去一样,三个月之后就分崩离析?”

  在此起彼伏的现场提问当中,还间或有一两个黄头发、白皮肤的国外记者,其中文的流利与问题的火药味同样让人难忘。不过丁磊等一干管理层倒是严防死守,除了说辞职是公司发展等记者已经熟烂于胸的原因之外,对公司上市等问题一概不予回答。

  好不容易等到新闻发布会结束,记者接着参加一个更小范围的专访会。看得出来,为了严格保证记者的可控性,事前参加专访的记者名单被严格审核过,而且一家媒体只能有一人。一名工作人员守在小会议室门前,详细核对记者名单时,北京某知名报纸——《精品购物指南》的两名记者有一名被挡在外边,虽然这名记者与挡驾者十分熟悉。

  本以为新闻发布会后由公司市场人员精心安排的专访会改变刚才的气氛,结果让丁磊没有想到的是,仅仅10余个记者的专访却搞得一点不比刚才轻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刚一开始,记者所提的问题就火药味十足。一位女记者问:今天的管理团队,究竟是在为美国网易工作呢,还是为中国网易工作?

  关于海外上市以及过去一年里公司管理的问题让丁磊很头疼,没有办法,这些问题他无法回答。于是他让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何海文挡驾。“不管怎样,大家都是在为网易这个品牌工作。"

  对于记者关于网易是否要在海外上市的问题,丁磊的沉默以及何海文的频频回答令这些无冕之王很不满意,当时就有记者不客气地说:“我们是在问丁磊,而不是问你(何海文)。"

  会后有媒体用无情的语言来描绘了这次记者专访,并且将何海文暴露在舆论面前。某媒体把她称作“丁磊背后的女人”。

  此后不久一位网易公司员工向记者透露:丁磊与何海文、关国光他们两人的私交甚好,因为网易的成长他们功不可没。当年丁磊在广州创办公司不久,就结识了在内地寻找投资项目的美国某投资公司的代表何海文。虽然何海文的公司当时并不同意向网易投钱,但是他们两人却因此而成为朋友,而丁磊的一步步成长也离不开何海文的帮助。“有一段时间两人天天通长途电话,何海文告诉丁磊公司到底应该怎么做。”直到1999年初网易搬至北京,何海文与关国光二人加盟公司,此后公司的融资以及上市等大动作,均离不开二人的操刀。

  而对其他人,丁磊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网易有句著名的广告词,叫做“轻松上网,易如反掌”。到2000年年初,已经有人将这句话重新标点,成了“轻松上网易,易如反掌”。意思是说,网易人才流动性太大,来得快,去得也快。1999年里,网易由一个12名员工的公司,迅速膨胀到近200人。这期间,网易流失了至少三员大将,包括与丁磊打天下的陈磊华,独身北上开拓市场的黄志敏和得而复失的陈剑峰。

  不过丁磊虽然有些独断,但是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好学,让网易迅速在众多网站中显露头角也并不容易。当时在《计算机世界》工作的刘韧曾经两度采访丁磊。2000年元月的采访,给他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时隔一年,丁磊言谈中的英文单词多了起来。网易办公室里摆了不少杂志,几乎没有一份是中文的,不知这是否和丁磊缺少留洋背景而Internet又十分崇洋有关。”但是丁磊在2000年上半年确实在加强自己与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因为海外上市马上来临。

  美国护照

  果不其然,2000年3月29日下午,就在丁磊和他的新团队将其辞职原因归于公司发展需要国际化的管理、而对诸如“上市"等问题一概不答的同时,互联网上传来网易申请在美国上市的消息。

  消息来自路透社,消息称,网易于美国时间3月28日(国内的3月29日)提出上市申请,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公开发行7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R),以筹集1.2亿美元资金。据了解,每1股ADR相当于60股普通股。网易仅比新浪晚了一天,这是那一周内第二家申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著名门户网站。中国另一著名门户网站搜狐已于2000年2月14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上市申请。

  在当天的丁磊辞职发布会上,一位外国记者用中文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网易海外上市的申请未得到证监会的批准。网易今后将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对这个尖锐而又现实的问题,当时丁磊没有回答,他的高参首席财务官何海文替他用英文回答说:“We wouldn't like to talk about it today(今天我们不在这里探讨这个问题)。"

  的确,网易和新浪、搜狐一样,需要通过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而这是他们要过的最困难的一道关。要过证监会,先得过信息产业部,没有信息产业部的批准,证监会也不会考虑。因为如果国家规定ICP属于电信增值服务,不许有外资进入,也不许在国外上市,所以,当时网易和新浪、搜狐们最头疼的,是采取什么样的结构绕开ICP不准含有外资的禁令。

  后来的方式参考了新浪的做法,在网易的公司结构中,广州网易是依照有关要求成立的全中资公司,运营中国的网易网站,丁磊、丁波兄弟俩分别拥有其80%和20%的股份;而要在美国上市的部分则主要包括技术服务公司和广告代理公司。丁磊在北京另行注册成立了一家由在开曼注册的上市公司全资控股的外商独资企业——北京网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网易),向广州网易提供技术和软件服务,同时,注册广易通广告公司来经营网易的在线广告业务。

  表面看上去内资公司广州网易与即将上市的那家在开曼注册的网易没有任何股份关系,从上市公司的法律结构上看也不包含中国的ICP公司,当时有一种说法在媒体中很流行,那就是此网易(经营ICP业务的广州网易)非彼网易(在美国上市的网易),但是通过一系列关联协议,上市公司实际上完全控制了广州网易的业务、管理和营业收入。这些关联协议,特别是北京网易、广州网易和广州网易股东之间签署的《运营协议》实际上将广州网易变成了上市公司的完全附属。

  譬如说,《运营协议》中有一条,广州网易的股东已经同意,在进行任何股东表决时,都与北京网易协商并根据北京网易的指导进行投票表决。北京网易有权指定并可以无需任何理由罢免广州网易的董事会成员、总经理、财务总监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此外,一旦北京网易确认中国法律允许其自身、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投资或经营上市公司网站业务的全部或部分,北京网易将获得广州网易的全部资产或股权,除非被中国法律禁止。据业内人士推测一旦丁磊离开网易上市公司,广州网易会无偿转让给上市公司指派另一个境内机构(个人)继续经营国内ICP业务。 而且这个协议的合同期长达20年。所以“此网易非彼网易”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留给外界的假相,从某种角度而言,真正的中国网易网站实际上被包含在了上市公司中。

  与此同时,为了激励员工,也为了向其他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看齐,网易在上市前也进行了股票期权分配。时间大约在2000年2月,春节后。据有关人士透露,当时得到公司期权的员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1999年8月以前来的,最后确定以7美元一股的价钱实现,第二类是1999年8月以后进公司的员工,确定以10美元一股的价格实现,当然以后还可以每年分配。公司上市后一年可以实现20%,全部完成需要5年时间。当然由于后来公司的股价一路下跌,基本上没有人去实现它。

  上市心切的网易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一再将上市时间推迟。2000年5月18日,媒体上再次传来网易延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消息。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网易原拟于5月15日至21日这一周在纳斯达克上市,集资约1.2亿美元,但因受到中国监管当局的阻碍而延迟上市。而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资料也显示其上市工作会延至下月。外电引述一名网易的投资者表示,有关上市问题相当敏感,当被问及上市延迟是受到近期市况影响还是监管问题时,他称两者都有。

  几乎在同一时间,私下里与丁磊一样忙于上市的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表面上也表示,因近期纳斯达克市场走势动荡,公司推迟了赴纳斯达克上市的计划。张朝阳认为,此时不是上市的好时间。张朝阳还表示,还未获得中国信息产业部的上市批准,他预期在几周内会获得信息产业部的批准。

  马失前蹄

  到2000年5月底,原本已经处于上市前煎烤的网易一不小心又马失前蹄,由于急于在不久后公布的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中取得好名次,以取悦国外投资者并刺激股价高涨,5月59日,许多使用263等电子邮件的用户,收到了一封名为“丁磊致网友的信"的邮件。这封邮件中写道:“……今天,网易将再一次联手CNNIC进行调查,并将把这次调查结果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大家……欢迎大家参加网易和CNNIC的联合调查,不忘投我们一票,谢谢大家!"不少网络公司的职员也收到了同样的邮件。

  其实,几天来,大多数网站都在死命较着劲,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提高自己在即将结束的CNNIC半年调查中排行榜中的名次,其中甚至有一些作弊,但都是私下里运作。而网易以丁磊名义发出的一封电子邮件,吸引了人们关注这次评比幕后的注意力,并招来一片唏嘘之声。

  1999年5月31日,《北京晨报》发表文章,以“网易……”为题,提出疑问,CNNIC真是和网易联合搞评选吗? CNNIC有关人士肯定地回答记者:“没有这回事儿,网易发这个邮件事先并未与我们商量。CNNIC是非盈利的管理与服务性机构,我们决不会做这样的事。”CNNIC有关人士29日得知此事后即与网易总裁办公室取得了联系。网易当晚将邮件中表述的不恰当内容改了过来,重新发了一遍。网易方面承认:“有这回事儿,但不会对其他网站造成不利影响。其实,为了这次评选,各网站都在想办法,做宣传,我们所做的只是奇招之一,是拉选票的一种方式而已。"

  一位网络公司市场部经理的话代表了许多网站的想法:“第一,工商局已明令,未经用户同意禁止向其发送邮件,网易的做法属违规。第二,如果说CNNIC调查是和网易联手,其他网站还怎么参评?网易以丁磊(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名义拉选票,势必会对CNNIC评选的公正性、客观性有影响。"

  2000年6月19日,记者在IPO.com网站查询到,网易的纳斯达克上市计划已经再度从6月19日这一周推迟到6月26日及随后的一周内。当时可以知道的信息是:网易上市的股票符号为NTES。由美林证券公司领导承销,巴尔的摩的DeutscheBanc Alex. Brown 为联合承销商。网易公司的股票将采用美国银行存入凭证(ADR)方式。首期发行750万股,预计上市价格(IPO Price)为16美元。网易公司这次上市公司的注册地由原来的开曼群岛改为了美国的特拉华州(DELAWARE)。

  网易公司的上市资料中公布的1999年的收入为180万美元,纯利润是负的(亏损)627万美元。公司的上市资料已于4月27日上交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同为在美国的特拉华州(DELAWARE)注册的搜狐公司虽然已于2000年2月4日上交了上市所需的资料并于5月26日补充了上市资料,但搜狐公司的上市日期仍不断推迟尚未确定。

  流血上市

  2000年6月21日,网易的上市路演从香港开始,由网易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CTO)丁磊、首席执行官(CEO)黎景辉、首席财务官(CFO)何海文担纲主力。费劲口舌与精力的9天,他们的努力似乎得到了投资人的正面肯定。陈素贞后来告诉记者,当自己29日(北京时间)中午到达美国参加当天的午餐宴会时,明显感受到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投资者认为我们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有优秀的管理团队,也有扎实的业务基础,有可以看到潜力的未来。”

  6月23日,上市日期最终确定下来,6月29日(北京时间)订价,然后6月30日(美国时间为6月29日)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公司以美国证券存托凭证的形式发行初始股450万份,每份合普通股100股,每份定价15.5美元。

  6月30日(美国时间6月29日),矗立于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指数看板,在股市开盘的那一刻,在数层楼高的液晶显示板上亮出15.5美元的数字(网易的挂盘价)。丁磊、黎景辉、陈素贞、何海文一起站在时代广场前,感受走上国际舞台的滋味。丁磊甚至激动得大叫起来,因为上市对他来说,在两年前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网易首日开盘价为15.3125美元,随后虽然迅速攀至17.25美元,但旋即下滑,最低曾跌至10.625美元。收市报12.125美元,下跌3.375美元,跌幅达21.77%,成交量4772800股。而在同一天,整个市场略见上升,道琼斯指数是10447.89,上升0.48%;纳斯达克是3966.11,上升2.29%。几个网络公司的股票价格也有所上升,新浪股票收价是25.625美元,上升3.02%;中华网股票收价是20.4375 美元,上升4.5625%;雅虎股票收价是123.875美元,上升3.82%;美国在线(AOL)股票收价是52.7344美元,上升1.90%。

  国内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纷纷用“流血上市”来形容网易的不幸,毕竟中华网和新浪网的股票首日上市虽没有创造雅虎、美国在线或亚马逊那样的奇迹,但是,它们的股票首日收价都高于开市价格。

  由于丁磊持有网易58.5%的股权,按发行价计算,丁磊身价为2.7亿美元,不过至上市当日收盘时,已缩水1/5,跌至2.2亿美元。一些报纸也乐此不疲地为丁磊计算起了财产损失。

  开市前,美国电视网CNBC访问了网易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并且对访问做了现场广播和网上广播,访问过程用录音、录像和文字方式记录在纳斯达克网站,供投资者随时查访。访问的时候,CNBC记者提出了一些通常首日上市公司必须回答的问题,例如公司的业务、公司对自己的市场看法和基本经营发展方向,等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从美国观众和媒体常例的角度看,首席执行官黎景辉流利地回答了通常首日上市的问题,却没有直接回答挑战性问题,而如何回答挑战性问题往往能体现公司的领导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在市场上竞争。

  5天以后,2000年7月5日清晨,北京的空气异常鲜润,刚刚下完的雨把连日来炎热的暑气冲洗了下去,让人不由得感觉精神为之一振。网易成立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大饭店举行,上午10:30,网易三位高层领导人COO陈素贞、CEO黎景辉、CTO丁磊依次入席,三人步调惊人的一致。

  丁磊几乎是跳着上了主席台,开场白就是觉得北京的天气真是特别好呀!记者注意到身着蓝色休闲T恤的他,脸上始终挂着特别自信的微笑,还时不时地蹦出很诗意的语句。

  “网易在意的不是一时的得失,我们更看重长远的发展。"丁磊在面对记者的一次又一次追问时说道,“股价一时的升降意义不是很大,关键在于企业有没有前途。”至于有人给他算了一下他的身价,他的个人资产已经有上亿美元,是目前国内的网络首富,他说了一句“不以物喜",并且引用了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解释。 据说丁磊也的确没说假话,他回北京时还是坐的经济舱。

  随后的午宴,丁磊不时扮演着大男孩角色,和一个个女记者碰杯,只是杯中酒始终不见少,“我要干一段时间,然后开一家电影公司”,丁磊悄悄说。

《烧.com》授权在新浪科技独家连载,新浪科技特此向本书作者赵旭、王学峰、余东辉(注:三人是新浪科技IT三家村专栏作者)。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发表评论】【IT业界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烧.com》第三篇 巅峰 第12章 最大花瓶的诞生(2001/11/16 18:45)
《烧.com》第三篇 巅峰 第11章 序曲(2001/11/16 18:41)
《烧.com》第三篇 巅峰(2001/11/06 19:31)
《烧.com》第二篇 膨胀 第10章 泡沫指挥棒(2001/11/04 11:58)
《烧.com》第二篇 膨胀 第9章 扭曲的网络(2001/11/04 11:57)
《烧.com》第二篇 膨胀 第8章 72小时(2001/11/02 17:22)
《烧.com》第二篇 膨胀 第7章 全民创业神话(2001/11/01 19:46)
《烧.com》第二篇 膨胀 序言(2001/10/30 18:11)
《烧.com》专题

新 闻 查 询

注册新浪VIP邮箱,赢取每日手机大奖!




新浪商城推荐
  数码录音笔专题
  • 三星数码录音笔
  • 三星USB接口录音笔
  • 13小时数码录音笔
  • 能照相数码录音笔
  • 最新USB数码录音笔
  • 16小时数码录音笔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348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