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互联网经过近年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我国网民数达3.38亿。

中国首封电子邮件发送始末

措恩用英语输入了“Across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cornerintheworld”后,又将这句话译成德语输入。我很快翻译出,这句话中文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详细] [评论]

系列策划

中国互联网市场状况

互联网市场经济状况

根据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中国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为167.6亿元,环比增长17.0%,同比增长22.2%。相比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7.1%的增幅,互联网表现抢眼。

主要数据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职业结构 收入结构 城乡结构
中国网民男女性别结构保持在53:47的比例 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目前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1.8%。 网民重心仍在逐渐向低学历倾斜,高中学历占41%。 目前网民的最大群体仍是学生,占比31.7%。 网民中最大的群体是学生,收入结构中低收入者比例较高 目前农村网民规模达到9565万人,农村网民规模在逐步增大
我国网民数达3.38亿 我国网民收入结构

网络为生活添彩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截图

大陆第一个bbs站点:曙光bbs

搜索引擎的开端“天网”搜索

改变下载历史的软件“网络蚂蚁”
   1987年9月20日我国向德国成功发出第1封电子邮件,内容为“穿过长城、走向世界”。 标志着我们互联网的开端。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首个BBS,至今已有15个年头。至今仍活跃在各大BBS的网民不计其数。       北京大学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成果,1997年10月29日正式推出,最初仅提供Web信息导航服务。 随后中文搜索市场百花齐放。     1998年6月份第一个测试版提供下载后,由于它短小精悍和快速下载功能,很快就在网络中散布开来 ,成为改变历史的下载软件。

Web 2.0让我们的网络生活更多彩

C2C市场淘宝PK易趣

门户网站的记忆2001年的新浪

早期网络游戏的传奇“传奇”
 Web 2.0技术包括网络视频、社交网络、博客、维基百科、RSS等功能,多人互动参与让我们网络生活更精彩。      双方的免费大战最终以淘宝完胜而告终,淘宝也在C2C行业几近垄断,今年上半年淘宝交易量已达809亿。      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聊天室、BBS、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网络社区等。主要代表有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等。       2001年进入中国,半年试玩后开始收费。一度风靡全国,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陈天桥因此收入亿元。

中国科技产业60年——互联网

第一篇 触网时代

     [编者按] 1987年——1996年是我国互联网的第一个十年,从1987年9月中国向德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出,再到中国加入国际计算机网络得到NSF的确认,之后王运丰教授和德国措恩教授一起为中国申请了“.CN”顶级域名 , 直至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了国际互联网。1994年——1996年是我国互联网进入应用初潮,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了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BS站点曙光BBS站,1995年8月初清华内部建成的水木清华bbs,以及一个时代的标志瀛海威时空的成立,还有中国计算机公用互联网CHINANET的建成,都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产业步入升级萌动的年代。

第一封电子邮件

1987年9月20日我国向德国成功发出1封电子邮件,内容为“穿过长城、走向世界”。

中国日报当日报道

87年9月25日,中国日报消息:中国与世界1万个大学、研究所和PC厂家建立计算机连接。

美国NSF的确认信

1987年11月8日,NFS的主任斯特芬·沃尔夫表达了对中国接入国际计算机网络的欢迎。

CANET的建立者们

90年10月,王运丰与措恩教授商讨中国顶级域名字母。最终申请.CN顶级域名。
 

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

1994年4月20日,中国被国际正式承认成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之一。  

中国第一个bbs曙光bbs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至今已经历15个年头。
1995年清华大学bbs成立
1995年8月8日水木清华BBS系统正式开放,水木清华代表着中国高校的网络社群文化。
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
1995年1月,由国家教委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进入网络。
互联网CHINANET建成
1996年,我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建成并开通,开始全国范围提供服务。
瀛海威的巨大广告牌
中国互联网先驱瀛海威于95年5月成立,最初发起人主要有张树新、姜作贤等。

第二篇 淘金热潮

      [企业淘沙] 1997年——2007年是我国互联网不平凡的十年,十年中有繁荣,也经历了低谷。1997年——199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扎堆诞生,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都在这个时间成立,成为了现在互联网的旗帜企业;而曾经的亿唐、找到啦!、易趣等都已迷失在大浪淘沙之中。2000年——2002年,中国互联网遭遇寒冬 ,新浪、网易、搜狐先后赴美纳斯达克上市,在互联网的泡沫寒冬之际,三大门户股价一落千丈,2001年9月,网易遭纳斯达克停牌。2003年——2008年,我国互联网走入多元化的浪潮,新浪等网络门户地位的确立,大批网游公司上市催生网游淘金热,视频、SNS不仅吸引大家眼球,更是风投们争相追逐的对象。

1997年6月网易成立
1998年5月8848成立
1998年11月腾讯成立
1998年12月新浪成立
1999年2月找到啦!诞生
1999年7月中华网上市
1999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
1999年亿唐成立
搜狐前身爱特信科技
1999年底百度成立

第三篇 上市纷涌

     编者按:在中国改革开放前,信息技术在全球也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这一时期的IT行业的发展,几乎等同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这20多年间,中国经历了计算机的从无到有,为以后的产业化打下了基础 。

2000年4月新浪赴美上市
2000年6月网易赴美上市
2000年7月搜狐上市
2003年12月携程赴美上市
2004年5月盛大赴美上市
2004年9月腾讯在港上市
2005年8月百度赴美上市
2007年10月金山在港上市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上市
2007年11月巨人赴美上市

第四篇 多元化步伐

     [应用时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宽带网民达3.2亿,占总网民数的94.3%,手机上网用户达1.55亿。

至2009年6月底,中国拥有个人博客/空间的网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82亿人。博客应用在网民中的应用已经趋于稳定。  

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以达到2.02亿,在用户规模继续增长的情况下,使用率出现轻度下滑,下降1.9个百分点。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8788万。目前中国网民中,大约4个人中有1个人是购物用户,预期未来几年电子商务会保持快速发展之势。

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2.17亿人,网游用户增长一方面由于网络游戏黏性较高,另一方面,经济情况迫使人们减少娱乐消费投入。

截至7月中旬,目前风头正劲的SNS网站开心网已吸引了超过4000万注册用户,其每日登录用户超过1200万,新增注册用户仍在递增。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5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46%,半年内手机网民增长超过3700万。手机上网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