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十七:面对疫情,哪些人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应该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李慧杰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专家
中科院心理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理事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地域广、影响范围大,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这样一个重大的疫情,对全国人民心理冲击比较大。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划分,面对疫情受到心理影响的人群分为四级:
第一级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
第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
面对疫情中国心理学会将开展为期一年的“抗击疫情安心行动”。主要做法如下:
确定四大目标:为受影响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做好严重精神障碍等转介工作
坚持五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科学有序、精准施策、持续高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将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纳入各级政府疫情防控整体部署;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动态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与援助重点;实施分类(卫计委文件划分的四类人群)分级干预;严格遵守心理服务伦理。
危机事件四级处理方式:一般性困惑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个体咨询解决;心理障碍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解决;严重的危机事件通过及时的危机干预、处理解决。
构建五大体系:心理普及体系;心理咨询体系;联结与转介体系;评估督导体系;教育培训体系。
完成六项任务:1)科学知识普及: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基本知识推送;“百名专家”系列视频讲座;2)线上心理状态自评;3)线上自助式心理调适;4)多技术支持下的远程个体咨询。短期:依托支付宝公益、阿里健康平台开展疫情后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的电话接听及短程心理咨询;中期:依托华为健康,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创伤研究与援助课题组与美国国家PTSD中心、斯坦福大学联合开发的CBI-I系统;5)在线自杀主动预防:利用大数据开展线上自杀事件的预防与紧急干预;6)严重精神障碍等转介:联结相关精神卫生中心,做好转介资源的推荐。
5、在应对疫情中,哪些群体的心理健康亟待关注?他们可能出现哪些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对此,个体、家庭、社会单位等,应该有哪些防范措施?
李慧杰
在应对疫情中,以下群体的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
确诊人员。这个群体在确诊后的不同时期,心理状态会有不同表现。一是在隔离治疗初期,他们会出现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失眠或攻击等状态;二是在隔离治疗期,除上述可能出现的心态以外,还可能出现孤独、或因对疾病的恐惧而不配合、放弃治疗,或对治疗的过度乐观和期望值过高等状态;三是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会出现濒死感、恐慌、绝望等状态;四是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恐慌、不安、孤独、无助、压抑、抑郁、悲观、愤怒、紧张,被他人疏远躲避的压力、委屈、羞耻感或不重视疾病等心态。
-
疑似人员。他们的心态是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怕被歧视,或焦躁、过度求治、频繁转院等。
-
医护及相关人员。他们的心主要是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过度亢奋,拒绝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
-
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包括亲属、家人、朋友)。他们的心态是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虑;或盲目勇敢、拒绝防护和居家观察等。
-
不愿意公开就医人群。他们的心态是怕被误诊和隔离、缺乏认识、回避、忽视、焦躁等。
-
易感人群及大众。他们的心态是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
通过上述人员心理状态可以看出来,尽管每一类人群心理表现都有侧重,但是较为集中的反应是恐惧、焦虑、不确定、愤怒等情绪。这些情绪带给人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稳定。情绪不稳定,认知不稳定、身体反应不稳定,生活不稳定。这些不稳定加上对疫情发展的不确定,会加大愤怒的情绪反应。愤怒情绪又会激化社会各阶层矛盾,对全民防控工作带来不利。甚至会导致防控工作出现阻力。
对上述人员的心理状态要分层次、分类型做好干预。无论在做哪一类人群的心理干预中,帮助对方稳定情绪,化解疫情带来的不适感觉,都是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人员的特点,进行具体化的干预。
目前不仅要对重点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重要的是还要对全体民众和每个家庭进行普遍的心理教育。让民众了解疫情发生后如何进行心理自助。
除了要让民众了解必要的疫情防控知识外,还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了解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平衡会打破,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即进入了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要了解出现了心理危机后,会出现情绪、认知、行为、生理哪些反应。让人们知道这些反应和我们平常理解的生病还不一样。这只是一个人在遇到突发事件之后的应激反应。这些反应是一个正常人在遇到非正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这些反应会有好转。通过让民众了解这些,可以淡化他们的恐惧、焦虑和不确定性,让情绪稳定下来,安下心来。治病的安心治病,隔离的安心隔离,预防的安心预防,这样会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另外还要让民众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当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采取一些方法,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使心理障碍或精神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发生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建议民众多尝试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方式。比如:
一是,你的健康你做主,一定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目前举国上下要求的不流动、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等事项,都是需要认真去做的。这是疫情防控的经验之谈。
二是,积极主动地配合当地政府和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因为面对巨大灾难,个人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放在整个社会组织框架下,才会有更好的保障。
三是,试着把你的情绪表达出来,倾诉,绘画,唱歌,运动等方式都可以,感觉能够让自己好好表达感受就可以,这会让你感到好一些。
四是,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避开和别人谈论这次经历,他们可能也希望说一说,互相了解、治愈。
五是,不要勉强自己去忘掉它,面对这样的事件,谁都不容易忘记,甚至会铭记一生,这是正常的,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就可以。
六是,别忘记你身边的人和你有一样的经历和类似的感受,试着和他们谈谈。
七是,要花时间好好睡觉、休息,并且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回归规律生活
八是,如果你有任何需要,请你向家人或社区说出你的需要,其他人也许能够帮助或者提供更多的方法缓解你的不适感。
第九,如果感觉心理冲击难以应对,目前每个城市都有官方的公益心理求助热线,大家要主动寻求心理热线专家和其他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第十,教给大家一些身心平衡、简单易学的小方法。比如深呼吸的方法,可以帮助民众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