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谢麟振:手机电视广电需要与电信合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13:28 新浪科技 | ||
中国移 动通信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谢麟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9月8日,中国移 通信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谢麟振做客新浪“对话3G”栏目,聊手机电视和3G。目前手机电视是非常热的话题,并且有广播方式和电信方式两种技术手段。谢麟振做客新浪期间将对这些热门话题与网友交流。 嘉宾简介: 谢麟振先生,信息产业部通信委常委、中国移 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随即留校任教,1979—1982年在美国California大学Berkeley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系(EECS)进修。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家光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年调入电子工业部任通信与系统装备司任副司长。1998年任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司副司长。2002年回校任教,仍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2003年任中国移 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国产手机企业首脑论坛主席,中电华通首席科学家。谢麟振先生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并拥有一项专利。 精彩观点摘要: ·3G业务本身在支持大容量语音业务方面有优势。而在支持大容量数据业务方面没有优势,因为它的带宽不能超过五兆,不可能做的很宽,原因是如果超过五兆之后它的多径干扰会很厉害。反射以后形成干扰。 ·根据预计,中国3G覆盖全国的笫一期建设的投资加起来是2050亿(赛迪集团测算),恰好等于中国运营商一年在网络的投入,比如去年投入是2150亿人民币。所以不要以为3G投资高得不得了。 ·我现在不同意对3G的大容量数据业务要求非常高,非常的完备,那是以后WiMAX的事情。这么小的手机上,要进行娱乐享受,我认为是勉为其难了。但基本的超大容量的、低成本、高质量的的语音,以及中低速率数据在这个手机上是可以做到的。 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上午好! 目前手机电视和3G都是非常热的话题,前一段时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手机电视的标准,主要以广播方式为主的手机电视标准,同时业内都知道,电信方面也有自己手机电视的标准,就这个话题,今天我们请到了业内著名的人士作客新浪,聊手机电视和3G的话题,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中国移 动通信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常委、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谢麟振。首先请谢司长给各位网友问声好。 谢麟振:各位网友大家好,能够跟各位网友沟通,听听各位网友的真知灼见,非常好的机会。我会讲很多的观点,会刊载在中国移 动通信的刊物上,这个刊物能得到各位观众的关心和媒体的关注,我感觉非常的高兴。今天再次谈一些热门的话题3G和广电和手机电视的话题,非常高兴能够和各位见面。 主持人:在我的印象中,谢司长是罕见的集政府官员和学者教授为一体的业内专家,这种情况应该好像在业内不多见,我觉得您的视角可能不一样。所以我首先问一个问题,您前几天给新浪科技专门发了一篇文章,可能是刊在中国移 动通信方面的文章。文章提到了3G将是一个高速率、大容量的数据业务。 谢麟振:是超大容量、高质量、低成本的语音业务和中低速率数据业务相结合。 主持人:这里有一个探讨的问题,中低数据业务,为什么您会这样认为呢? 谢麟振:这是我最近一年的思考,因为我在部里工作,还在移动联合会工作,又在中电华通做产业方面的工作,从产官学的角度来看3G,我得到一个结论,当前的定位是中国目前对3G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3G的发展与否,包括它的规模,什么时候能够盈利等等问题,应该密切的和它的业务定位相联系,这就是大容量、高质量、低成本的语音业务和中低速率数据相结合。用我现在的观点来看,我借用一句话,也许可能更能点明我的主题,记得中国大文学家杜甫先生有一句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改为“安得3G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信息寒士俱欢颜”。因为3G的定位我要放在超大容量、低成本、高质量的语音业务,和中低数据的业务,不是做高速数据业务,原因有四: 第一,从3G技术来说,本身是CDMA的技术,WCDMA、CDMA2000、TD-SCDMA,都是CDMA引过来的,CDMA最大的技术的长处和优势就是大容量的语音业务,因为它能够运用人类的交流中的语音的静默期,实现零信号的传输,大幅度的降低了之间的干扰,这是CDMA独特的优势。所以这样的CDMA的做法,3G做语音有非常大的优势,数据业务没有可能利用这一优势。这是和数据业务的差异。所以说3G业务本身是对大容量语音业务有优势。 第二,3G本身不太可能支持好大容量的数据业务,因为它的带宽不能超过五兆,不可能做的很宽,原因是如果超过五兆之后它的多径干扰会很厉害。反射以后形成干扰,所以它不可能超过五兆。大容量数据业务,像WiMAX是十兆、二十兆,3G本身不是一种做大容量的数据业务有优势的技术。以后还有4G或者是WiMAX,因为技术他们本身带宽很宽,是用子波的技术把各载波的带宽做的很小。 第三,3G可是非常的好支持语音业务和中低数据业务的技术,很便宜,质量很高,包括切换做的很好。这种优势在语音业务、中低速率数据业务方面很明显。这样的话能够做出来语音成本低,语音的成本、单位时长的语音的成本可以比2G低十倍,但实际上可能到4倍。目前做到的在国际上是1倍,现在的3G用户才1亿,2G的用户是20亿,如果把3G的用户数同於2G的用户数,语音就可以便宜4倍或者更多。3G的数据业务比现在的2G业务便宜至少5倍以上。所以它是适合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 第四,3G本身已经成熟了,它的成本比初期要大幅度的降低,根据赛迪集团测算预计,中国独立建立一个TD-SCDMA网(5000万用户),需一千亿的人民币,中国移 动做全国的WCDMA网,这个数字是750亿,如果把CDMA2000升级为1X ev DV网的花费投资是300亿,加起来是2050亿,恰好等于中国一年对电信业的投入,去年投入是2150亿人民币。所以不要以为3G高得不得了,实际我们现在电信的投入已经是三个网加起来的还要多一点。所以这个概念已经不是以前的概念了。这样的情况再加上中国语音的需求是全球少见的,各位网友可以看看信息产业部和移动 公司的年报和中报。中国的语音通话是全球遥遥领先的,去年是1.25万亿分钟。今年到7月份的信息产业部的通告,是9150亿分钟,比去年增长了33%,去年是33%的增长,这少见。而且中国的语音通信的时长,一个用户每个月中国移 动是367分钟,有数据对比,NTT Docomo语音通讯时长是70分钟,还在下降,所以差不多是5倍以上。中国人是爱打电话的,而且是转向移动网,这是中国人民迫切的需要。33%是什么概念,两年几乎就是1.7倍到1.8倍,几乎接近翻番!2G网络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如果加上中低数据的要求,音乐和彩铃彩信,特别是流媒体业务(每秒24帧,达到准VCD质量,320×240的格式,画面较好、语音清晰流畅,80K-100K就可以了),对2网络的压力就更大了。 中国广大用户对3G的需求是基本的,我觉得3G应该放在满足中国大众的基本的语音需求和最基本的数据需求的定位上,这是雪里送炭的问题。所以我现在不同意对3G的数据速率要求非常高,非常的完备,那是以后WiMAX的事情。这么小的手机上,要进行娱乐享受,我认为是勉为其难了。但是最基本的语音信息,低成本的语音信息,以及中低数据在这个手机上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将来做了3G网络以后,把电话费(移动)在每分钟1毛钱以下,中国大众会拍手欢迎。如果我们手机上以后能支持流畅的、基本的流媒体业务,能看到电视节目和新闻节目,图像较好又不需要缓冲,价格又很便宜,老百姓会觉得我们中国做了一件大好事情,成本又低,每分钟1毛钱以下,相当於短信的价格。我觉得3G应定位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老百姓的服务的设施上来,是为了满足老百姓基本的信息需求,包括语音和基本的数据业务需求。而大容量的数据需求,让以后4G或WiMAX去做。这也是我们的财力可以负担的。 中国移 动通信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谢麟振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3G投入不高,国家是不是应该立刻发牌照或者是尽快的推动这个事儿? 谢麟振:3G非常有意思,我以前非常明确不支持过早发展3G。2003年我认为不成熟,我不同意3G那么热。2005年底3G成熟了,价格也下来了,我才同意。以后WiMAX发展,我当然会为WiMAX讲话。但是反过来讲,我作为一个专家,应该根据发展规律来讲话。把3G定位在超大语音和中低速率数据的基本需求,这是合适的。我认为是应该也快发牌照了。不是3G已经死亡,而是3G应该作为全民的基础设施,解决千万、亿万老百姓的基本信息需求的重要的国策来考虑。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3G能解决移动通信基本的简单的业务,但是之前业内很多人对3G的数据业务期望值非常的高,并不是期望3G具有更大超容量的解决语音通信的功能,您怎样看待业内的需求。假如说将来3G没有像大家想像中的赚那么多的钱,是不是有人会反对,当初上3G的初衷是错误的? 谢麟振:这个问题很好。如果把3G定位在大容量、高速的数据业务上,我认为是勉为其难的。第一,看需求,如果在手机上做大容量的数据业务,手机屏幕不可能有显示这么大容量数据的空间。我刚才讲到100Kbs的速率就可以使手机全屏画面较好、流畅,如果要做大容量的、高质量的、享受性的大的数据业务,在手机上也显示不出未!要显示出来高的数据量,除非把屏幕做的很大。不过在这里我谈论的是手机,一个天生的适合人们随身携带的工具,现在全球有25亿人在使用这个工具。我们不是在谈论大的显示屏。 我觉得业界过去对3G的期望值太高,希望它做的很高。我认为500K到1兆就可以了,如果更高,让WiMAX和4G做吧。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差异化。3G解决中低数据业务,其他的用WiMAX和4G技术来解决。 谢麟振:WiMAX当前就可以上,用大的笔记本可以做。而3G业务要求更软切换,质量Qos很高,这种切换能够保证语音业务的质量,而现在我们的语音业务质量并不是特别的满意。3G能把语音的质量提上去(因为其支持语音的容量大!),而将价格降下来。而且中国每年有百分之三四十的语音业务增量,满足这个需求是应对一种巨大挑战! 主持人:用3G技术能不能看现在关注的手机电视呢? 谢麟振:用3G看手机电视应该是完全可以的。我觉得在小的屏幕上,数据率有几百K就够了,高数据速率电视,手机屏幕也显示不出未,我的屏幕就是这么大,如果再大了我的口袋无法装了。1兆的速率在手机上看就足够了,根据各方面的研究,人们在手机上看视频的忍耐程度一般是20多分钟,不可能老盯在上面。如果在手机上2..4英寸的手机屏幕上看,百K 量级就可以了,再多的速率是显示不出来的。 主持人:前段时间由移动通信联合会参与主办的手机电视的论坛在深圳举行,当时您在会上的一个发言引起了业内的轰动,我记得好象是说“信产部对手机电视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定论”,请您介绍一下。因为现在广电总局已经发了一个广播方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信产部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是怎样的呢? 谢麟振:我只能代表中国移 动通信联合会,我不能代表信产部的看法。手机电视的复杂性在於它涉及到两个产业链、两个独立的非常有影响的产业链的交叉、交汇和交融。所以应该由广电部和信产部,或广电运营商和信产部运营商共同筹划的事情。因为目前广电系统谈的很多,我认为这个方案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用卫星实行转播、直播,手机进行接收。卫星复盖不到的地方用转发器进行信息补充覆盖。我觉得这个产业链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并用电信的信道进行回传。这是广电主导的方案,我认为卜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另外还有电信运营商的方案,直接通过电信的网络,移动网络、用移动流媒体的方式进行数据电视的传输。刚才也讲到,已经有了百十万的用户,移动和联通都已经做了,现在巳有70个频道。将来3G会做得更好,质量更高。因为3G的主打业务可能是流媒体信息。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广电主导的、一个是电信主导的,是两大运营商,都是有巨大能量的运营商,但是手机电视应该引起两大运营商的交叉、交汇和交融。这两大运营商各自掌握了手机电视产业链的非常关键的环节,广电掌握了信息源、节目源,没有广电参与不可能有手机电视的问题。另一方是电信运营茼,掌握了手机终端,用户和终端相连,谁有了终端谁就有了用户。广电能不能独立形成一个只用於接收电规的手持终端的系统,我个人认为可能性很小。 主持人:用联想的手机发展DAB。 谢麟振:离开移动通信手机自己发展独立第二个手机、第二个系统,这个可能性很小。手机电视之所以能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附在移动手机上。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不附在移动运营商那儿呢? 谢麟振:因为用户不会选择不具有通信功能的,专看手机电视的手机,我就不会选择,口袋里装两个手机,一个是打电话的,一个是看电视的,这我就要考虑了,我不认为是非常必须的。如果两个功能在一起就可以,手机入网有移动运营商主导的入网证。DAB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是独立的。现在全球手机已经有25亿了,手机入网是由移动运营商主控的。 中国移 动通信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谢麟振 主持人:移动运营商有没有可能手机装了广电手机电视的标准,担心不听电信运营商的,所以给你卡一下? 谢麟振:两方面合作。广电有一个39号令是关于发放牌照的,我认为也应该考虑给电信运营商以适当的机会。手机电视终端必须要和电信运营商进行协调,因为你要进入人家的网络。手机电视终端的标准必须要符合入网标准,据我所知,现在能够接收数字电视的手机是不符合入网标准的。当然以后也可能有变化,即使以后可以入网了,但是3G时代手机多数是定制的,我也可以不定制你的手机吧。。现在手机的价格是和手机的量密切相关的,不进入定制,手机的量就无法上去,价格就下不耒。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两边看的,我发现终端非常的重要。比如说中国移 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是在终端上进行的。终端能不能有几千万以至上亿的规模,对产业的生存下去至关重要。只有能入移动通信网的手机才可能有此规模,因为老百姓会选择必须要带有移动通讯功能的手机,不可能单买专门的看电视的手机。 主持人:您怎么看广电方面利用主管内容卡脖子,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电信运营商,联通和移动首先都要和上海文广合作,我记得广电经常强调,只要是有电视内容的,都必须和广电合作,您怎样看待这现象呢? 谢麟振:广电内容必须要实行牌照制,,这是一个大的前题,也是电信网必需面对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十五的时候提出促进三网融合,“十一五”是推动三网融合。我们中国移 动联合会和中国老百姓,都希望这个三网融合问题能解决好,两大部门,两大独立运营商能够互相协作,互相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我曾经想过,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主持人:前几天业内有一位有点名气的人在新浪上发了一个博客,建议广电和电信合并算了,您怎么看?您有没有听过讨论。 谢麟振:当前情况下,中国的国情还不大可能,因为中国特殊的国情,意识形态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只要双方能够从产业发展的大局,从国家发展的大局,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会找到途径的。但不要只强调自己的方面,这样的话可能做的不好,老百姓得不到利益,两大运营商也未必能得到好的回报。 主持人:半个月前召开了第十五届广电设备展,在会议上广电总局的一个副总工程师杜百川在演讲中提到了“现在搞IBTV是广电向电信单方面的开放资源”,意思是电信也应该对等的开放,您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谢麟振:对等开放我认为很好,实际早在信息产业部刚成立的时候就提出来对等开放,但国家出的文件是分离的。我希望能对称开放。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广电先发布了手机电视的标准,信产部还没有公布呢? 谢麟振:公布数字电视的标准是广电部的职能,国标委发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帧格式等标准,这个标准自然是由广电来做的,这不是信产部的职能。但这不是手机电视的标准,手机电视现在有三种标准,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之外,还有一种是直接从广电传输塔发送,叫DVB-H,手机上接收电视塔的信号,这是广电单向下传的,当然也可以加进电信回传信道。 主持人:这是电信方式还是广电方式? 谢麟振:广电主导方式。 主持人:如果颁布标准还是广电。 谢麟振:是的。是单向传输的。 主持人:是不是还有一个DMB? 谢麟振:是的。卫星直接下传,数字DMB的方式,。这是前面提到的目前广电主导性的。这种方式在国外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如韩国,是由SKT提供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种标准应该一起来考虑,相互合作。 主持人:我们从联想手机和北京广播电台在北京合作DAB可以看到,广电直接接触手机企业。 谢麟振:目前模拟电视手机可以入网,但是数字电视手机可能就要再协商了,因为入网标准中尚无此类业务。。 主持人:等于联想的合作今后还是会有麻烦的? 谢麟振:是要符合入网的标准的。标准是移动运营商确定的,入网测试,入网标准是部里定的。 主持人:我知道北京广播电台还动员韩国做DAB手机的企业跟他们合作,不是跟手机功能结合,就是DAB手机。上海东方明珠和上海龙广就公布了一个信息,要生产DMB手机,要不要信产部管? 谢麟振:这个手机如果有通话功能是要入网的。 主持人:只要通话功能,不带数据业务。 谢麟振:不可以的。 主持人:如果不走这个路线,广电自己要这么做,把DMB功能和手机功能结合在一起,不入网,就这么卖。 谢麟振:如果有通话功能但不入网,是不带网标的手机,目前是非法的,是所谓的黑手机。我想广电也会反对的。黑手机是国家要信产部整治的,这样,信产部就要发愁了,怎么到这个地步。 主持人:所以我现在搞不懂,上海东方明珠搞的DMB手机带不带通信功能,现在没牌照,中国现在发了60多家的手机牌照,肯定是没有上海东方明珠。 谢麟振:手机是要测试和入网的。当前媒体有些同志对这个了解的不是很透彻,以为买个手机装上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情况。有它自己的一套规范和标准。我们希望双方坐下来,好好的考虑。比如节目源是广电主控的,是我国的国情,但是入网与发放网标是移动通信主管部门控制的。产业链会交叉、交汇和交融,产业链那头节目源很重要,没有节目源就没有手机电视、但那一头也重要,决定了以后能不能生存下去。这相当於一个孩子能不能生下来,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的两方面的问题。有几亿用户用,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所以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应引起业界的思考的重要问题。 主持人:今天谢司长到新浪聊天,聊的非常的精彩。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请谢司长跟网友说几句话。 谢麟振:非常感谢网友对信息产业的关心和支持,这是我们能够向前发展的基本的动力,大家提了非常好的建议,促使我们不断的思考,我本人就深有感触,正面的、同意的、或者从另一方面提出来的,都非常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经常看新浪网网友的意见和反映,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听取各位网友的意见。 主持人:感谢谢司长作客新浪,同时感谢广大网友积极参与,本次嘉宾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