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凯力1984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之后曾担任美国太平洋贝尔公司战略技术评价部经理、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特别顾问、世界银行顾问等工作。1987年以后长期担任邮电部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我国电信政策与发展战略的研究。2000年到北京邮电大学工作,目前兼任信息产业部电信法起草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有关中国电信是否拆分的讨论由来已久。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电信拆还是不拆、以 及如何拆,似乎都还没有最后作结论。同时,许多人也对我国加入WTO后电信业的前景表示担忧:中国电信一旦拆分,我国的电信业如何应对西方电信集团的冲击?还有人对中国电信拆分方案的可操作性提出怀疑。
上周,本报发表记者文章《中国电信可能不会被分拆》,在电信行业引起争论。力主拆分中国电信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博士对于“不会分拆”提出异议,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关键是破除市话垄断
《财经时报》:据报道,您建议拆分中国电信的主要内容是把市话从中国电信中剥离出去。您是不是能讲一下,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阚凯力: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在我国电信领域形成有效竞争,以竞争促进我国整个电信领域的发展。目前,我国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距离形成有效竞争还差得很远。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市话基本上没有竞争,而这又使整个电信领域的竞争不能正常进行。
《财经时报》:为什么其它业务都有了竞争,但市话就没有呢?
阚凯力:这主要是因为市话具有“天然垄断性”。电信业内把从电话局到用户的电话线叫做“最后一公里”,它把用户牢牢地锁定在现有的电话公司上。就像任何家庭装了一根自来水管就很难接受第二家自来水公司的管道,而这根电话线就像自来水管子一样。同时,市话网重复建设的成本也太高,在目前的资费状况下根本无法存活。因此,世界各国至今没有一个能够真正地打破市话的垄断。
《财经时报》:市话的垄断对其它电信业务的影响很大吗?
阚凯力:市话网是所有电信业务的必经之路,可以说是整个电信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我国目前的市话基本由中国电信独家经营,如果中国电信只经营市话,对其它电信业务的影响就不太大,就像目前的自来水、煤气、电力输电对其它业务影响不大一样。问题就出在中国电信不但独家经营市话,而且还经营各种竞争性的电信业务。这样,中国电信在其它业务的竞争中就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市话这个“有利条件”。
例如,一些其它电信公司的IP电话接通率低,其实不一定是这家公司的系统不好,问题往往是在市话的接口上被“卡了脖子”。又比如,据反映有些地区的市话公司又搞起了寻呼,收费低得让人吃惊。其实是因为寻呼必然要打市话,所以市话多出来的收入被用来补贴了寻呼。但这样,其它的寻呼公司就活不下去了,使我国电信领域竞争形势最好的业务也受到很大破坏,实际上对消费者的长远根本利益不利。
因此,国外都把市话和自来水、煤气、电力等行业归并为公用事业。因为它们都有天然垄断性,所以不但要对资费严格管制,而且对这些公司的业务范围严格限制。例如,如果允许自来水公司卖洗衣粉和其它使用水的产品,那么这些产品也会很快形成垄断,或者叫做垄断的延伸。因此,建议把中国电信的市话剥离出去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在其它电信业务领域形成公平有效的竞争,以竞争促进发展,最好地保护消费者的长远根本利益。
《财经时报》:既然市话具有天然垄断性,拆分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阚凯力:市话的天然垄断性在目前是无法解决的,所以拆分的目的仅仅是把它限制在不得不垄断的最小范围内,不允许市话公司经营任何其它电信业务,按照公用事业管理。这些市话公司将为其它电信业务提供接入服务,同时可以为这些业务的运营商提供代理维护、代理销售、代理收费等服务,成为整个电信运营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还是具有很好发展前途的。
也是为了中国电信
《财经时报》:那么,拆分中国电信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阚凯力:熟悉中国电信情况的人都知道,中国电信并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企业,它的实体实际上是全国的三十多个省级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中国电信的所有全国性业务也都在这几十个公司里混合分散经营,根本没有形成全国性的优势。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中国电信是“周朝天子”、“联合国秘书长”。
例如,长途电话的800号被叫付费业务是一个典型的全国性业务,但是因为中国电信的体制就在全国搞了三家。这样一来,任何一个地方电信公司推广这种业务,钱都让被叫方的电信公司收走了,谁都觉得不划算,所以这项业务一直就很难推广。
又比如,市面上见到的电话预付卡主要是地方的,全国性的预付卡很难推广,其原因也在与此。因此,把市话剥离出去之后,将把中国电信的各种全国性业务都集中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它的整体优势,真正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完整统一的中国电信。
为何久拖不决?
《财经时报》:拆分中国电信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将近半年,为什么还一直定不下来?
阚凯力:首先,我仅仅是一个研究电信体制的学者,并没有直接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所以内情也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认为,拆分中国电信是我国电信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所以作出这个决策必然要慎重考虑。与西方国家的电信体制改革相比,我国的改革走得已经非常快了。西方国家几年、十几年做的事,我国在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就做了。所以说,不但我国的电信发展速度早已打破了世界纪录,我国的电信体制改革速度也已经打破了世界纪录。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超高速的改革必然要求人们的观念也跟着“急转弯”。
中国电信最近两年的体制改革速度非常高,现在又要拆分,一些干部职工想不通,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绝不是说中国电信可拆可不拆。因为如果不拆,前面讲的两个大问题就解决不了。所以可以说,中国电信的拆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拆得越早,我国电信领域的有效竞争形成就越快,我国的电信事业发展就越快,而中国电信分为几个企业以后的发展也就越快。
入世对电信的影响
《财经时报》:有观点认为,入关在即,中国需要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电信来抵御外资的入侵,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阚凯力:在WTO的问题上,电信运营业与生产制造行业根本不同。WTO的协议明确规定,不允许外资在我国独立办运营业与我国电信企业竞争,只允许外资在我国的电信企业中投资占有股份,而且基本电信业务必须由中方控股。因此,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完全不存在我国电信企业面临外资的竞争甚至被挤垮的局面。事实上,外资与我国电信企业的关系将完全和近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海外上市的情况一样,不但没有对这两个企业造成威胁,而且给它们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提高了管理水平,大大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因此,你刚才说的“外资入侵”完全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
《财经时报》:那么,我国加入WTO与拆分中国电信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阚凯力:如果说有,就是中国电信更要加速拆分。目前,中国电信的市话业务与全国性业务捆绑在一起,如果不拆,我国政府和中国电信都将陷入左右为难的局面。一方面,如果中国电信不接受外资,必然会影响中国电信的进一步发展。但另一方面,如果引进外资,企业就要对投资方负责,力求谋取最大利润。对于其它业务来说,这可以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解决。但是对于处于垄断地位的市话,这就存在保护消费者利益还是维护投资方利益的矛盾。更有甚者,如果垄断的市话与竞争性业务绑在一起上市,中国电信就更难免要利用这个“优势”去搞垄断延伸了。那时,不论是政府管制部门还是国家控股的中国电信都将处于很为难的境地。
上次分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
《财经时报》:前年中国电信刚被“一分为四”:寻呼划拨到联通,移动和卫星也被从中国电信分出来。事隔两年,再一次拆分中国电信,是不是意味着对上一次拆分的否定?
阚凯力:中国电信上一次的拆分,开始有几个方案。其中一个方案叫“一分为三”,就是把中国电信分为寻呼、卫星和其它电信业务三个公司。但是,卫星公司从来都不是中国电信(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的一部分,而是归邮电部直接领导的平行单位;而中国电信当时准备把寻呼分出来在海外上市,剥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因此,这个方案实际上是一个维持现状的方案。
另外有一个方案叫做“网业分离”。当时,中国电信独家控制的长途干线网是电信事业发展的瓶颈,对全国型电信业务(数据、IP电话等)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所以,为了避免大规模的重复建设,这个方案建议把长途干线网从中国电信分出去(自然就包含了“长市分离”),成为所有电信运营商的公共平台。最后,若干个方案折衷的结果形成了“一分为四”方案,把移动从中国电信分出去了。
任何改革都很难“一步到位”,而“一分为四”的结果总的来讲是积极的。一方面,它使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竞争相对公平了,也由此带来了最近联通公司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大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它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解决干线网的重复建设问题,所以近两年我国干线光缆重复建设的规模很大。同时,它也没有解决地面业务的垄断问题,尤其是市话的“垄断延伸”问题。所以,现在再一次拆分中国电信也是不可避免的。
赞成“竖拆”
《财经时报》:据说,这次拆分中国电信有两种方案:“横拆”与“竖拆”。“横拆”方案是指中国电信按南北一分为二,而“竖拆”是指把市话、长话和数据分开。您赞成哪种?
阚凯力:我们讨论拆分中国电信绝不是因为看中国电信太大,把它拆小了才顺眼。无论怎样拆,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解决问题。从刚才讲的几个问题来看,“横拆”方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但南北两个中国电信都将完全保持现有的经营格局,而且将对全国性业务的开展造成更大的困难。因此,只有所谓的“竖拆”才是惟一可行的方案,而方案的核心就是把市话由中国电信中剥离出去。
另外,有一些同志提出不同意拆分中国电信,而是允许中国电信经营移动通信,组织少数几个市话、长话、移动、寻呼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公司,进行全面竞争。这种意见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市话的天然垄断性,以及市话与其它业务综合所带来的“垄断延伸”,所以也是不可取的。
《财经时报》:有人怀疑拆分方案的可操作性,因为拆分后的电信经营者多了,之间都要进行互联互通和资费结算,工作量甚至与经营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会大大提高结算成本。您对这个问题怎样看?
阚凯力: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多了,结算的工作量肯定会有一些增加。但这是引入竞争所必须的,否则退回独家垄断就不需要结算了。说它与经营者的平方成正比,恐怕言过其实,最多也就是线性关系,因为网间的接续主要是各个经营者与市话的接续与结算。同时,目前资费结算中的难点,其根源就在于结算各方的利益冲突。市话剥离后,它与各个经营者的关系理顺了,所以接续与结算反而会比现在方便。如果维持目前的状况,中国电信自己的各种业务之间都不结算,竞争性业务没有结算或租用电路的成本(实际上是互相补贴),这对其他经营者就是严重的不公平竞争。(记者李亮/文)(完)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