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建有两条高速公路。
国民经济信息化显然要依靠信息高速公路。而这条公路掌握在电信部门手中,因此人们有理由关注、赞扬、不满甚至批评电信部门的某些行为。因为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信息在这条公路上行驶,可以人为地加速,也可以被动地减速;或者因为收费太贵,而传递不出去,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
继续拆分
拆分电信是在国内已经拥有挂牌的7家电信运营企业之后传出来的消息。原因没有说明。有一种意见始终认为,这纯粹是一种揣测。但相信的人还是很多,并且已经开始影响到电信业的基本建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电信业的固定投资只有全年计划的约30%,许多项目都缓建了。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讲,电信部门,特别是国内最大的那家电信部门,对未来前途惴惴不安,不知按计划上马的项目将来属于谁。因此,延迟了一些本来该做的事。
不管拆分电信是不是已提上议事日程,拆分电信本身能够放出风来就反映出一个实情:大家都承认目前的状态“不对劲”,竞争徒有虚名。由于手机进入高速增长状态,甚至连中国电信的一位高层人士对不许其经营移动通信也公开表示了不满。
同时,反对者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位名叫韩彦的人士撰文列举拆分的几大后果,第一个就是安全问题,实际上是所谓的四五年后,难以抗衡外资掺股的问题。该文断言拆分中国电信后,纵然能使国内电信市场各运营商的规模更加接近,但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不是一些人主观期待的“势均力敌”的市场竞争环境。相反,以联通、铁通、网通较小的规模和实力,极可能的结局是与拆分后的中国电信的各个公司一起处于为外资所左右的被动劣势,进而使整个国家的信息网络安全面临更大的威胁。
该文还认为,由于我国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发展上的差异,拆分还将拉大地区性信息化差距。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其实,所谓拆分,包括用行政手段在垄断行业新建公司,从某个意义上讲,无异于联产承包,划小核算单位。它们本质上都是要迫使生产企业或科研部门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不断发展的目的。
办法本身无可厚非,但实际效果并不一定成功。比如,80年代,因为推行联产承包,农业获得空前成功。国内某些工业企业,包括科研部门,借鉴“联产承包”的经验,也搞“多级核算”、“课题承包”,结局怎样是众所周知的。
一般规律
那么,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感觉并不是这样?从传统产业到高技术,都获得空前发展,短缺经济一去不返。以出口为例,初级产品所占份额越来越少,机电产品已占出口总额的一多半,高技术产品又占到其中的两成。如此的变化,是在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后发生的。很多人于是认为只有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市场经济,让竞争大行其事才是根本的法则。
话是说得不错,但竞争的惨烈程度是当初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的,由于改革开放,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直至合资、外商独资企业都参与进来。而失败的,或处于不利地位的绝大多数都是传统体制下建起来的国企,包括国有科研机构。有数据显示,传统产业中间相当部分的企业,开工率很低。有的企业,甚至像“一五”期间在洛阳建设的某个大厂,如今到了几乎发不出工资的地步。高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全国50多个高新区里的数十万家企业每年创造出几千亿元的产值,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非国有性质的企业。
这些事例并不是说国企再也没有出头之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企成了必然之路,这一点已经成了我们国家对待国企的一个“基本方针”。而“海尔”、“长虹”、“TCL”、“宝钢”等就是最成功的案例。
只有放开所有制的限制,竞争才能成立;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企,国企也才能继续发展、壮大,这两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的一般规律。
未来预测
但是在国家垄断行业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些行业都是国有性质,有不少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过改造。特别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拆分过程极其艰难。按照经济学的分析,这种拆分实际上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中间不可能不遇到阻力。回顾这10年的历史,大型国有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成功的案例很少。很多都是“明合暗不合”,一有机会,又要分道扬镳。拆分国有企业的案例更是鲜见。
和电信市场同时进行打破垄断改革的还有民航业,其前景至今也很模糊。今年以来,民航主管多次发布政令,只允许某些机场的“机票打折”,不允许“红眼航班”飞行。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多数下级部门并不执行。孤立地看,这些事属于某个人,某个部门不遵章守纪。但从宏观上分析,完全是利益驱动。只要某些政策不符合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这种状况就会出现,就会屡禁不止。
电信市场也是一样,可以预见,在保持现有7家运营企业的格局下,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按照这几年的发展轨迹分析,恐怕5年之内很难彻底解决。换句话说,在保持现有格局下,除非靠强硬的行政手段,否则,局面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如果将电信企业再次拆分,因为迄今并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案例可仿效,也就不可能制定出一个基本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原则和细则,新建企业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将很难捋顺关系,由此带来电信市场长时间的混乱也不是不可能的。诚如韩彦一文所说,结果并不是人们所期望的“势均力敌”的竞争环境,反而是人们最不希望看见的场面。
从这个意义上讲,拆分是一个选择,但是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就很难说得清楚了。
谁是敌人
中国将在今年底入世。根据签订的有关协定,四五年后,外资企业有权掺股。可以这样认为,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应战外商,这几年中国电信市场才进行了如此之壮观的改革。但是,改来改去我们终于发现,电信市场一系列的变化并不如人们想象得那样顺畅,甚至还没有触到本质问题。而且,如上面所预言的,再有个四五年,恐怕也不会有大的进展,也练不出几个精兵强将来。面对着这种情况怎么办?
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计划里面有市场,市场里面有计划。即便实行市场经济,有些问题也不能只靠市场来调节,在必要的时刻,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干预并不为过。而首先并彻底解决电信资源的共享问题恐怕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之一。
但这还不是当前电信市场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用占有资源衡量,除中国电信,国家对其它运营企业似乎是很不公平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除了承继电信资源,中国电信还承继了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所有历史“包袱”,就企业本身而言恐怕也不公道。
但这就是现实情况。这样的企业,包括后成立的运营企业,由于是在一个密封的圈子里运作的,在管理机制上基本上承继了传统体制下国企的那一套。那种体制是没法和跨国公司竞争的。更何况,股份占51%还是49%并不重要。原来广州与法国标致建立的合资企业,中方占大股,但是若干年后企业倒闭时,法方不仅分文未丢,还捞了不少钱,中方却输得一干二净。这样的例子很多。电信业允许外资掺股后,难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中方占大头,但是不赚钱,外方恰好相反。因此,落后的体制,没有公平规则的游戏是当前我国电信企业的最大敌人。
这也就表明了,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在保持现有格局的情况下,在国家用行政手段彻底解决资源共享的同时,所有的电信运营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己,从组织建设和管理上尽快拥有可以和外商抗衡的实力。(王力)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