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联想1.6万台电脑遭美国政府歧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11:55 南方日报 | ||
陈亮 石秋菊 联想是中国企业还是国际企业?文化研究中的“身份认同”问题(identity problem)似乎正在困扰着联想,而且已经对其国际化进程构成了障碍。 刚刚获得美国国务院1.6万台电脑采购大单的联想近日遭遇挫折。有美国国会议员质 这对于联想而言似乎是奇耻大辱,尤其是联想刚刚在美国与微软签下了12亿美元的采购大单。难道这些对美国示好的举措都付诸流水了? 收购IBMPC后再遭美国歧视 其实,这已经不是联想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待遇”。联想在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时候,就经历了一波三折。 2005年2月,由于美国相关部门“担心交易会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这个交易展开了调查。在此期间,联想、IBM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包括联想人员办公地址迁移,及对联想在美国的销售及服务行为等进行限制的一些条款。在联想接受了这些不太合理的要求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了这项交易。 而这次,联想在美国的合作伙伴CDW-G通过公开招标的程序获得美国国务院的大单,但美中经济安全调查委员会(USCC)有委员认为美国国务院使用联想电脑有可能对美国形成国家安全上的风险,要求对联想与美国国务院的此次电脑交易进行调查。 杨元庆:联想PC安全性没有任何问题 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日前发表声明,呼吁美国政府公平对待联想。“事实上,这种对于产品安全性的无端指责已经对联想产生了严重的伤害,不仅是影响到了我们在美国政府的订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无端的指责也严重影响了联想的企业声誉,这也可能对未来联想在美国企业等市场的销售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杨元庆表示,回顾这次美国政府采购项目,首先,联想能够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赢得这样的订单,完全是联想综合实力的体现,充分说明联想的产品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同时,不仅仅是这笔政府采购订单,在过去一年中,联想在美国的销售业务都是完全符合美国政府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要求,并且完全符合在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时跟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达成的协议,联想不认为这将对美国政府构成任何安全方面的威胁。 杨元庆还强调,联想是一家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也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公司12名董事会成员有5名来自美国。据介绍,联想PC在美国安全部门被禁用还是一个特别案例,其他西方国家的军事部门都有采用联想PC。 “中国”还是“国际”? 在这次事件后,杨元庆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却让人明显觉得,联想的国际化之路还显得底气不足,甚至有些内心的矛盾。 联想曾经在很多场合宣称自己并非一家中国企业,而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如此前戴尔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联想仍是一个“中国企业”时,联想高层勃然大怒,紧急约见记者反驳戴尔,称自己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联想CEO阿梅利奥更是在面对《财富》杂志的专访时说,“把联想当作一家中国企业是一种错误。” 但是,一旦在国际化中遭遇到了挫折,联想又高调寻求中国政府的帮助,这是否会让美国国会里那些本来就对中国并不怎么友好的议员们又有想法? 看来,企业的身份认同问题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仍将困扰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