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光并购Lexar佳偶天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1:31 太平洋电脑网 | ||
作者:氢雾肥羊@胡敬坚 美光(Micron)公司(NYSE:MU)与雷克沙(Lexar)公司(Nasdaq:LEXR) 宣布,双方已达成最终协议,由美光以换股方式并购雷克沙。根据协议规定,雷克沙已对外发行的普通股每股换取0.5625股的美光股票。预计,美光将发行新的股票以置换雷克沙已发行的价值8160万美元的股票。在行使已有的股票期权时美光还会增发新股。 LEXAR是世界知名的NAND型闪存产品供应商,包括闪存盘,闪存卡等,特别是LEXAR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获得XD卡、记忆棒生产授权的厂商之一,全球排名居领先位置。而美光是半导体产品生产商,包括DRAM和FLASH芯片、CMOS影像传感器等,在全球NAND型闪存厂商中排名前五位,于2005年与英特尔(Intel)合资成立IM Flash Technologies生产NAND型Flash。 历程回顾分析 LEXAR虽然在国际上拥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但是在渠道和宣传上却做得并非尽如人意,LEXAR以深圳忆丰科技作为全国总代理,以及广州腾龙为地区分销,在2004年初高调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并以64M闪存盘199元的价格+国际大品牌作为卖点切入。或许,在当时人们对闪存盘的品牌意识并不强烈,该活动在当时收到的效果不太理想。然后,LEXAR在中国进入了相当长的一段沉寂期。 而在2005年初,LEXAR的代理商当时为雷射电脑,先后分别打出了599元1G CF以及499元 SD1G的超低价,这个价格在当时的确非常吸引,也有一时的火热。但是,由于当时sandisk(晟碟)在中国大陆尽管有着严重水货假货的困扰,但是已经有着很好知名度,再加上kingston、kingmax这些内存厂商已经切入了闪存领域,再加上其他一些老品牌,已经是打得火热。相反LEXAR在中国的大品牌形象还是没有很好的树立起来,宣传不足,LEXAR SD/CF的火热现象只是在局部地区昙花一现。 在2005年末、06年初,索尼多功能掌上游戏机PSP的火爆,给LEXAR又带来了一个机会,因为PSP需要用到记忆棒作为存储,而LEXAR恰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获得索尼记忆棒生产授权的两家厂商之一,这个时候以短棒为切入点就顺理成章了。这次火热不再是“局部地区性骤雨”,而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都迅速火爆起来,几乎PSP在哪里,Lexar就在哪里,sandisk也不得不将其记忆棒的价格下调,互相进行了多次的轮番降价,LEXA 499元-1GB ,“最低价的行货记忆棒”令不少消费者印象深刻,Lexar短棒的火热,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 但是,问题又在这个时候出现了,Lexar的NAND型Flash最主要的供应商为RENESAS(原为世界第4大NAND型闪存芯片生产厂商),已淡出NAND型Flash市场, 因此Lexar在上游NAND型Flash的供应上便出现问题,成本欠优势,价格迟迟降不下来。相反大型芯片供应商东芝,与Sandisk有着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且两家合资兴建的第一座12寸晶圆厂已经在05年内正式投产,成本上优劣差异明显,因此,当Sandisk把价格大幅度拉下,Lexar难以跟进,Lexar又再次进入了沉寂期…… 很显然,Lexar迫切需要寻求与另外一家芯片供应商合作,虽与其他供应商如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现代(Hynix)也保持不错的关系,但能与同为北美 半导体大厂的美光合作,更有助于未来与其他NAND型Flash产品厂商一决高下。站在美光方面看来,并购Lexar之后,结合LEXAR已有的知名品牌优势以及丰富的产品线,配合自身既有的NAND型Flash技术与产能,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美光并购Lexar后,将造出一个完全垂直整合的NAND型Flash事业体,将能够提供客户完整的NAND型Flash解决方案。 前景观望 美光与Lexar的合并,据官方人员反映,Lexar品牌还将继续存在,可以预料将会为Lexar重新带来市场生命力,但是,美光虽然有著名的Intel作为投资方,但是有消息指出美光闪存产品主要是使用SLC(single-level cell)制SLC,而SLC(single-level cell)制程在成本方面未如东芝MLC(multi-level cell)制程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因此在未来的价格可调节空间可能也有限。 另外,美光直到2004下半才开始布局NAND Flash,到了2005年营收2.38亿美元,而“东芝-Sandisk”联盟中 的东芝去年已经在NAND Flash生产营收23.8亿美元。并且Sandisk市场占有率超过50%,日前传出将与东芝合资在日本再兴建1座12吋晶圆厂Fab 4,“美光-Lexar”若追赶,非常费力。 时至今天,LEXAR在中国的总代理居然有5个之多:分别是伟仕电脑(香港)、嘉盛电子、金喜莱电子、世平集团、联强国际(香港)。众多总代理必然存在有互相杀价导致利润下降,渠道流通不畅的隐忧。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市场环境不算很有优势,笔者认为如果美光-LEXAR以后能总结以往的不足,抓住自身的优势,大力做好渠道控制以及市场宣传,发展前景还是有的,成为2006年的一匹黑马并非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