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萧条时期的反通胀一样,悲观主义者会倾向于让经济和市场一头栽下,以便拧干投机过剩的水分。 ——迈克尔.曼德尔
记者手下留情
连续7天的五一长假,让人们变得更加休闲和慵懒,然而对于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互联网 企业来说,这7天的休息只是暂时抛却烦恼的短短一瞬间,许多注定要到来的爆炸性新闻还是在此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现了。
2001年5月8日,星期二,中国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上班时间,记者发现自己的邮箱里面有一封未读邮件,标题是:网易公司原定召开的业绩公布会将因故推迟。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推迟发布财务报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果然,网易公司随即宣布,由于合约报告出现失误,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将远低于市场预期。公司在声明中表示,该公司的一名或数名员工“可能没有正确报告网易公司与第三方广告商之间的合约条款"。
“由于以上原因,网易公司截至3月31日一季度中的营收将远远低于管理层在二月份作出的预期。"网易公司还表示,为了对这一事件进行内部调查,该公司将推迟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调查重点将涉及100万美元的营收。网易公司称,错误报告将不会影响此前几个季度的业绩报告。网易的两位资深经理将主持相关的调查工作。这一天,网易在纳斯达克市场的收盘价为1.80美元。
一时间舆论哗然。大多数网络人都忘不了,早在2001年3月2日,电子商务网站酷必得网关张,3月8日,名振一时的美国玩具网站etoys黯然关门,3月9日,搜狐在纳斯达克跌破1美元,一脚跨进了鬼门关。难道网易此次也身陷不测?
但也许是连续的休息让媒体记者们变得不那么敏感,也许是摇摇欲坠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不值得记者或者说让他们忍心大肆报道这样的“黑色”新闻,随后几天的报纸杂志竟然没有过多的渲染,只是在网上可以看到相关的消息。
信息在电话中传来传去,IT界的老记们互相打听着小道消息,结果基本上是一无所获。一位专业媒体的编辑在找不到什么独家内容后感到有些疲惫,对自己的好朋友说:“算了,互联网都这样了,我们就不要凑热闹了,还有什么好写的,炒来炒去的,没意思。”“是呀,咱们别再雪上加霜了。”另一位记者附和说。
事实上,之所以媒体没有像后来对“王志东辞职”事件那样抱以最大的热情,一是从3月来互联网的低潮让大多专业记者把目光转向传统的电脑软硬件产业,另外国家新闻主管部门也要求大众媒体不要再过多宣传炒作单个的互联网企业,那么如何去把握新闻与炒作的“度",就需要报社自己掌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互联网的消息也渐渐在大众媒体上少了许多。而与此同时,网易公司市场公关部在这一两天也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凭借着与媒体良好的关系,拜托记者们手下留情,不要随意猜测。
紧接着,第二天,2001年5月9日,网易公司又发表了一份更为正式的声明,称原本定于第二日(10日)要发布的200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的计划因故推迟,全文如下:
“网易公司今天宣布将推迟原定于北京时间2001年5月10日(星期四)发布的200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并取消原定于北京时间2001年5月10日(星期四)早上8点召开的管理层与分析师电话会议。因为公司发现其雇员可能未向公司财务部门正确呈报公司与第三方广告商之间的合同条款。
根据公司现有的资料,这些潜在的误报可能导致某些合同带来的广告收入提前计算为2001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尽管如此,所涉及的合同仍然有效,并且网易公司完全相信公司在提供相关广告服务后,这些合同项下的广告收入将被计为公司营收。
在发现上述问题后,网易公司立即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调查工作。网易公司表示在此次调查未结束之前将不对此事件或截止于2001年3月31日财政季度的财务结果发表进一步评论。"
遮遮掩掩的销售合同
针对这一事件,记者在接到报告后向某业内人士请教。他告诉记者,这种事情其实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中,谎报合同数额、虚增收入和利润的情况其实比较普遍。几大门户网站之间的广告销售竞争异常激烈,说得形象一些,为了一个单子可能会打得头破血流。
互联网广告公司——新好耶公司副总马向群给了记者一个更为真实的数字:去年(2000年)全国互联网广告的销售额大约1.8亿人民币,与以往许多报道相去甚远。今年估计能达到3亿,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乐观,其中大部分广告还是被新浪、搜狐、网易三家争去。这里面新浪的广告最多,大概能占一半左右,相比之下,另外两家就逊色多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既然大家都已经在投资人和股东面前夸下海口,在2002年或者2003年实现盈利,取得更多的收入自然是当务之急。
虚报合同的目的很显然,实现虚增收入使财务报表更好看。根据有关人士的透露,其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全对冲,在账面上看,两家公司互相购买对方的技术平台或者是广告位而实现收入;或者说是网站购买某公司的产品,同时该公司向这个网站投入相等金额的广告。但是在这里只有合同,却没有发生真正的交易,它实际上是一个假合同。
另外一种方式是如果这个季度的销售收入不足,那么公司与客户商量把下个季度的合同分拆成两份来做,一部分打到这个季度。这是非常实际的。比如下一季度有400万的单子,那么网站为了本季度收入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就可能会要求把其中100万签到本季度,以增加本季度的收入。
这里还牵扯到中外财务制度不同的问题。一般中国的财务制度是应收应付制,即公司在本月签的合同,金额就可以算做是本月的收入;而美国是收入实现制,只有合同执行完毕,款项到账才能算本月的收入。如果按照中国的财务制度去处理账目,在美国人眼中就是不合法的。
事件发生后,《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邹剑宇采访了香港易周律师行的芦贵平律师,芦认为,关键是一个收入确认政策。一般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会有两套账目,一套是给所在地的税收等部门,按照所在地的法律和财务制度做账;一套是按照上市地证券交易所的财务制度做账。目前关于网络公司与网络公司之间的互换广告算不算经济收入是一个模糊地带。在美国没有相关的法律案例。
但是不管怎样,如果认为只有网易一家在以身试法其实是幼稚而可笑的。一位记者在报道此事时挖掘到一个细节:去年(2000年)曾经在网易公司10多天创收100万美元的传奇人物张卜凡从网易离开后,被张朝阳挖到了搜狐,但不久后又离开。张朝阳说:当初公司之间的收入竞争很激烈,张到搜狐后,发现他在搜狐严格的财务制度下做不成什么,所以就离开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具有戏剧性。网易公司某元老在私下里对此事予以澄清。根据他的说法,张卜凡只在网易呆了3个多月,刚开始的职务是市场总监,并不负责销售事宜,后来因为网易销售总监辞职,张暂时代理这一职务。就在他兼任此职的10多天里,正赶上公司要做季度财务报表,所有应收款项必须在短时间内确认完成,因而出现了10多天进账100万美元的现象。事实上,这100多万美元并非张一人之功,而是前面许多销售人员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张只不过恰巧在收获的季节中担任了这个团队的临时领头人。
攘外必先安内
那一段时间丁磊如坐针毡。在四天后北京最隆重的高科技节——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一个由北京市政府亲自出面组织的国际性高科技盛会上,原本安排了丁磊的主题演讲,但是人们在听完王志东和张朝阳侃侃而谈、妙语连珠的演讲并报以数次热烈的掌声之后,却发现火热的场面中没有了最年轻的网络精英丁磊。
论坛上王志东不鸣则已,一鸣便妙语连珠。从第四媒体说到资本,再说到互联网发展的未来。论坛一结束,至少有40多名记者冲上论坛台,围得王志东真的“下不了台”了。跟着他的工作人员在旁边直嘟囔:“你看,咱们的CEO比歌星还遭人追呢。"同样丝毫未受纳斯达克股市影响,张朝阳头上的光环有增无减。他刚刚成为《财富》评出的全球25位企业新星之一。一身正规蓝西装出场的张朝阳,站在摆满鲜花的讲台上,面对密集的镜头,他豪情万丈:“我刚从《财富》论坛回来,没想到国际周论坛的场面比《财富》论坛还大!"张朝阳的激情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该到丁磊时,有关人士解释说:丁磊临时改变计划,说不来了。如此“神秘失踪”,会场上马上有人联想到网易推迟发布财务报告的事,纷纷猜测:是不是股票出了什么问题呀?这时一位丁磊的崇拜者、成都科技大学学生说:“谁说丁磊我就跟谁急!"中国年轻的网络创业者的魅力总能在关键时刻起作用。
的确,事态的发展让丁磊已经顾不得什么“要面子"的聚会了,最紧急的是要先“安内",把公司的事理顺。也许没有人再能够让他相信了。据有关人士透露,原本任网易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的丁波,他的弟弟,本来要去国外读书,这样一来也只有留下来帮助他打理公司的业务。丁磊甚至自己亲自挂帅公司的销售副总,坐镇公司的销售部门,希望能够力挽狂澜。
这对销售人员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本来出了事就要遭受大家的许多白眼,现在一来就更加战战兢兢。而丁磊也确实心细,一个故事是:有销售人员认为他不会对自己报销的出租车票仔细查看,就想蒙混过关偷偷塞了许多与公事无关的发票,结果被丁磊当场查出。
查处假账暴露公司矛盾
而所谓的假账查处工作也在同时悄悄展开。曾经在第一季度与网易有购销合同来往的企业无一例外接到网易请来的安达信的调查单,要求它们在上面签字以证明公司确实与网易发生过某笔交易,而不是只签定一个没有交易的合同。
在调查中,所有对冲的合同均被剔除——如果网易与某厂商同时发生购买和销售行为,比如网易购买A公司的设备,而A公司向网易投放广告,这两笔合同的金额如果相同,便被视为无效;只有当A公司投放的广告金额多于网易向A公司购买设备金额的那部分,才被最后计入公司销售收入中。
同样,“假账事件"让网易年轻的当家人丁磊与他一年前请来的职业经理人黎景辉、陈素贞之间的矛盾也暴露得更为充分。本来黎、陈与丁磊最信任的何海文(原网易首席财务官)、关国光(原网易副总)之间就因某些业务问题而意见不统一,当丁磊忍痛让何、关二人辞职后,公司的业绩却一直无法达到让投资人满意的效果,对现任的两位高层管理者,不满之情便溢于言表。
丁磊确实很着急,他最担心的是财务的误报会影响公司的并购,以及股东的集体投诉。他认为公司首席执行官黎景辉和首席运营官陈素贞无疑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当然,黎、陈二人是真正的作俑者还是替罪羊,事情还未有定论。但作为在丁磊大股东眼下的网易,发生如此大事,仅让两位职业经理人承担责任肯定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五一节休假回台湾的陈素贞在5月8日公司得知账目有误后便被通知“在家休息”,同时被通知无限期休假的还有公司的销售总监陈盈洁,另一位被黎景辉挖来的台湾人。五一节后,网易的工作人员就没有再见到陈素贞和陈盈洁的身影。
而在5月后的一段时间内,丁磊与黎景辉的争吵也时常发生,网易一名员工透露,他们甚至因此而拍桌子。在5月中旬的一个早晨,在网易员工上班考勤前,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放上了一封名为《告网易全体员工书》的公开信,写这封信的是黎景辉。这封信长达5页,主要内容是抱怨丁磊过多的拥有并且滥用权力,处处掣肘,令他无法正常工作。他在信中称丁磊是“一头冲进葡萄园里的公牛”,并声称揭露“网易公司运作的真相”。半个小时之后,几乎所有这封信的副本都在丁磊的授意下被回收了。而这些一直到6月12日黎景辉和陈素贞辞职以后,才被北京的媒体记者所知晓。
【备忘录】
●本章人物
陈素贞:陈素贞于2000年6月加入网易公司任首席营运官。此前,陈在美国AT&T公司与台湾远东集团的合资公司——远传电讯公司,担任市场营销副总裁。陈素贞的销售和市场经验还包括她在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6年的工作经历。当时她在台湾市场推出了美国运通信用卡、美国运通消费金融业务、Amex保险代理公司和Amex会员酬宾计划。在此以前,她还在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工作了8年。陈素贞自台湾淡江大学毕业,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黎景辉:黎景辉于2000年3月加入网易公司出任首席执行官。此前,黎在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工作了8年,先后担任该公司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地区首席执行官,以及地区董事会成员,具有丰富的营销知识和管理经验。黎景辉在1992年4月加入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公司,一直负责公司亚洲地区的工作。1987年11月到加盟盛世长城期间,黎景辉在自己创办的纽约营销伙伴咨询公司任首席执行官,公司为客户提供整合营销方案咨询和执行服务,主要客户包括瑞士分销的Bally、Emery Design等;在此之前,黎先生还先后出任纽约Shearson Lehman兄弟公司副总裁兼市场开拓总监以及在纽约天高公司(BBDO)任客户主管。黎景辉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美国文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学位。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