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传媒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图书产业加速转型互联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0:10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毛晶慧

  “新型电子书取代传统纸制书似乎路途漫漫,但网络出版作为一场革命已初露端倪,并且势不可挡。尽管改变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并非轻而易举,但只要看到今天在网络上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我们已经感到这场革命正在变为现实,并且坚信这场革命蔚然成势已为期不远。”5月16日,方正集团总裁张兆东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2006年中国电子书产业年会”
上预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纸质图书、去书店买书、去图书馆借书已不是人们阅读的惟一选择,电子书、去网上书店买书、通过数字图书馆借书、手机上看书等新兴事物为人们的阅读打开了更多的“方便之门、快捷之门”。读者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的转型正在引发图书产业全面转型互联网。

  挑战

  据国际权威人士预测:2005年,eBook(电子书)的销售额占到出版业总销售额的6%~10%,依其增长势头,2020年将达到全球出版业总销售额的50%,而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90%。与此相对应,中国的行业专家分析:国内eBook的销售额在2015将达到100亿元,出版社eBook的销售额超过总销售额的20%,利润贡献超过50%,电子课本、电子书包将被大多数学校广泛接受。

  的确,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

  近日,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在北京发布初步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内容特点是:一方面,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另一方面,网络阅读率则大幅增长。据悉,近6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七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调查在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时也指出,除面对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使人“没时间”读书外,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的兴起,分流了受众,使越来越多的新一代青年人越来越“不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这一现象无论是对国家如何引导国民的阅读行为,还是对出版机构如何应对新媒体,都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而此次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和IT业界媒体《中国计算机报》在年会上也联合发布了“2006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六成读者获取图书的渠道。

  “这就需要产业‘转型’。”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在接受采访时说。

  “对国内出版业而言,“转型”可谓既熟悉又陌生。一方面,从大的环境来看,国际上的出版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整个互联网受内容产业的影响逐步走向深入,出版业开始向内容服务提供商转型;另一方面,在国内,一些理念超前的出版单位已开始把自身定位为内容服务提供商,但对大多数出版社而言,这种转型还仅仅停留在讨论的话题上。其实,转型与否的关键还是在于数字化出版究竟对传统出版能够造成多大的冲击。”

  转型

  据记者了解,出版社作为图书产业的上游,面对互联网引发的读者转型,已经开始行动。其中,不少出版社已经从传统出版物提供商转型到互联网时代的内容服务提供商,不再把业务范围仅仅限制在纸介质。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潘宪立告诉记者,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网络传播迅速、快捷,对于传统的纸质出版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方面,现代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纸质书的出版,另一方面,网络的快速发展也对纸质书的冲击越来越大,使得纸质书购买的速度在下降,据说西方国家每年下降的速度达20%,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发展对纸质书的冲击已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这一年多来,我们跟北大方正进行了业务上的合作,尽管现在电子版图书发行量还不是很大,但是已经起了一定的成效,我想这种发展会越来越好。 当然,现在不光是电子阅读,还有手机阅读,比网络阅读的传播性更大,而且手机阅读的另一大好处是它可以很好地解决收费问题。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年轻人对网上阅读是非常喜欢的,这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北京商易华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成勇认为,书的内容、装订、出版,哪个环节都有服务,这既包含对读者的服务,也包含对作者的服务,现在提到出版社转型,是因为现在我们面临一个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为服务的提供打下很好的基础,出版社的转型就是要有一个实质性的变化,现在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个变化一定是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

  “那么,怎么样来做转型,如何实现向内容服务提供商转型,根据我们这几年做的经验,它包括了传统数字化,比如说出版社制作营销用的书目;由出版社办的网上书店;图书的增值服务;图书的按需印刷;内容的组合出版;出版的网络教育;图书的开放式编纂以及一般图书的网络出版服务等等。总的一个目标就是出版社如何向内容服务提供商转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成为数字化出版社。”

  商机

  从纸上阅读转到网上阅读代表着整个产业链的转型,这种转型虽然只是正在起步阶段,但它已经展现出一片撩人的前景。不管是作为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各家出版社,还是围绕新闻出版业提供服务的技术供应商北大方正等,在看到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光明前景的同时,也看到了其背后蕴藏的巨大“钱”景。

  截至2006年5月,全国已有400多家出版社开展了网络出版。同时,到06年的5月,中国已有80%以上的出版社,利用了方正的CEB和DRM两项技术和平台,实现了网络出版。

  据悉,复旦大学出版社已累计出版电子书超过3000种,并积极探索电子书的多种应用,是国内第一家利用网络将电子样书发送给订购客户群的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2005年出版电子书750种,并于当年实现了同步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网络出版负责人称,该社连续跟踪分析了电子书和纸书的销量,结果显示,出版电子书不仅获得了收益,纸书销量也没有下降。电子书销售没有对纸书销售造成冲击。

  在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书等数字资源的借阅率正在节节上升。图书馆因为与读者最为贴近,已经走在了“转型”的前列。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戴龙基称:“网络时代,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面对日趋分化的读者服务群体,图书馆有必要为她们提供除了满足主体需求的资源(纸书)之外的更多的选择。优秀的新的电子书现在还太少,离读者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个人认为,电子图书目前是‘供不应求’。”

  方正电子副总裁周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子书发展有四大趋势:多元并存;图书馆和大众市场互为促进;出版社成立专职机构推进网络出版机制;e纸一体化。他认为,目前,除纸书之外,电子书、移动电子书、多媒体电子书、按需印刷、按页打印等新兴图书形式已经开始并行发展。周劲预言,2006年将成为电子书硬件阅读器的转折之年,将极大地推动电子阅读发展的进程。电子书和纸书将有望实现一体化运作,产生新的商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