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详情]
82岁的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89岁的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侯云德,共同获得20...[详情]
作为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今年,由两位科学家夺得,分别是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详情]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详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详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详情]
相信很多人都好奇,两位科学家分别获得了500万元的奖金,他们会怎么花这笔钱呢?[详情]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于今天,也就是8号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按照惯例,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人员颁奖。[详情]
在侯云德的主导下,经过近十年的科技攻关,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到省市级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实验室网络体系”[详情]
侯云德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现代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直至今日,他仍担负“艾滋病和病毒性肝...[详情]
王泽山院士是中国火炸药学科带头人,是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被称作“火药王”。[详情]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后,对这位鲜少在媒体上露面的科学家,不少人都发出了好奇的一问。[详情]
来自美国、英国、瑞典和乌兹别克斯坦的7位外籍科学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详情]
侯老终其一生都在和各种烈性病毒作斗争,在随时可能暴发的“火山口”上眺望、决择、守护,为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构建了一座坚固...[详情]
来自美国、英国、瑞典和乌兹别克斯坦的7位外籍科学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详情]
随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提升,昔日被称为“黑色黄金”的煤炭,似乎已经成了“污染罪魁”,而燃煤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依然...[详情]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对能源发展的约束也越来越强。[详情]
巴掌大的蓝色圆形硅片上,一层层“生长”着多种半导体材料,两千个毫米见方的芯片整齐分布其中。[详情]
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教育行业“零的突破”。李兰娟在获奖后表示,项目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果,...[详情]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泽山、侯云德共同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详情]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跟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又有哪些亮点?[详情]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我国科技奖励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详情]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即将召开。这是继2017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奖励大会“变脸”...[详情]
国家科学技术奖设有5个奖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技界最高奖项。能摘取这项桂冠,称得上是“万里挑一”。来详...[详情]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于今天(8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届时将揭晓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三大奖”—...[详情]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即将揭晓,在此之前,我国科技领域的这个最高奖励已连续颁发17届。[详情]
他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里的首位“40后”。[详情]
2015年,她以“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频繁被强调,2016年注定被载入中国发展的史册。[详情]
作为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今年,由两位科学家夺得,分别是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侯云徳院士。[详情]
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详情]
随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提升,昔日被称为“黑色黄金”的煤炭,似乎已经成了“污染罪魁”,而燃煤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依然是亟待突破的国际性难题。[详情]
今天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详情]
来自美国、英国、瑞典和乌兹别克斯坦的7位外籍科学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详情]
将60年的科研生涯,贡献给了祖国的火炸药事业。敢创新,不盲从。82岁仍频繁奔赴野外试验现场。他说他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推动我国火炸药技术的发展。[详情]
自79岁扛起“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的大旗,这位中国分子病毒学的奠基人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创者把晚年所有的精力投入其中[详情]
在侯云德的主导下,经过近十年的科技攻关,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到省市级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实验室网络体系”[详情]
侯老终其一生都在和各种烈性病毒作斗争,在随时可能暴发的“火山口”上眺望、决择、守护,为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构建了一座坚固的堡垒。[详情]
侯云德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现代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直至今日,他仍担负“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一职。[详情]
82岁的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89岁的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侯云德,共同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详情]
王泽山院士是中国火炸药学科带头人,是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被称作“火药王”。[详情]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今天(8日)在京召开。“科创上海”的品牌效应和战略优势在”一减一增“中格外抢眼。[详情]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详情]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详情]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泽山、侯云德共同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详情]
82岁的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89岁的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侯云德,共同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详情]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即将揭晓,在此之前,我国科技领域的这个最高奖励已连续颁发17届[详情]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于今天(8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届时将揭晓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详情]
2017年1月9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之后,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之后,分别颁发给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应授予两类科技工作者:一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二是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作为我国从事超导研究,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由中国科学院推荐的赵忠贤院士是国际上最早认识到柏诺兹和缪勒关于“在Ba-La-Cu-O中存在可能高达35K超导性”的重要意义的少数几位学者之一。1987年2月,赵忠贤院士及合作者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并在国际上首还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在高温超导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作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科学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屠呦呦研究员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青蒿素是与已知抗疟药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新化合物,改写了只有含N杂环的生物碱成分抗疟的历史,标志着人类抗疟药物发展的新方向。屠呦呦研究员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突破性地实现通过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已经挽救了数以万计人类的生命。参考资料: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http://www.most.gov.cn/ztzl/gjkxjsjldh/jldh2016/《大学科普》杂志2017年第1期(第11卷总第38期)[详情]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记者/董瑞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7日发布讣告称,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5月7日7时2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吴文俊1919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科院数学所、中科院系统所、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任职。他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科院数理学部主任、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名誉所长,1957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其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吴文俊曾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年)、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年)、首届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994年)、邵逸夫数学奖(2006年)、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埃尔布朗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年)等。[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