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开通基站,开通不了会对村民很内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14:17  新浪科技

  “老王从第一架快要起飞的直升机上跳下来,死活要等我们一起走,我一点也不意外。我们5个人是一定要在一起的。”全球技术服务部的袁翮说,“最后所有兄弟终于齐齐登上第二架直升机后,老王偷偷用手背抹掉了泪花。兄弟们终于都回来了,不抛弃,不放弃,我们这支‘阳光突击队’做到了!”

  5月21日,在北川县片口乡协助移动抢通的全球技术服务部员工袁翮和郭亮亮,坚持职守4天,顺利开通基站后乘坐直升机返回成都。在年仅24岁的郭亮亮眼里,赴重灾区参加抢通,是本命年一件让他感觉最震撼的事。

  团队成员间无间的友情,村民和部队的关心、照顾,家里留守的另一半的支持,让这个特殊的5人小分队经受了重重压力的考验。

  故事一:“阳光突击队”

  这支5人小分队由公司两名员工、移动四川省公司的老王和其他公司的两名工程师组成。5月18日,在赴北川县的直升机上,小分队成员相互问起了年龄。郭亮亮最小,自然成了全队照顾的重点。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上工作时,同样来自太原办事处的袁翮一旦没看到郭亮亮在眼皮底下就着急,“他不小心受伤怎么办?”

  在片口乡的4天,5名队员配合异常默契,遇到困难立刻围在一起开“项目分析会”,把风险点一一列出来。工作时,一位兄弟渴了,边上的立马递上水,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出浓浓的暖意。

一定要开通基站,开通不了会对村民很内疚
一大早,郭亮亮(中)正在啃馒头。

  故事二:一个都不能少

  5月21日,小分队接到通知,乘坐直升机返回成都。第一架直升机快要起飞时,只有老王登了上去,其他4名队员还在赶回住处拿行李。

  直升机飞走了,等3位队员急匆匆的赶到时,老王留在了地面上,焦急地张望着。

  第二架直升机飞来了,剩下的一位队员因重返住处拿工具箱,至快起飞时还没有踪影。袁翮冲到直升机门口,扯着嗓门大喊:“别飞,还有人!”在他们的恳求下,直升机终于推迟起飞,直到最后一名队员与他们团聚。

一定要开通基站,开通不了会对村民很内疚
编外队员田师傅(前右一)天天和大家一起上山干活。

  故事三:难忘的“编外队员”村民田大叔

  这5个个性开朗的队员与片口乡村民、部队也打成了一片。片口乡有不少人在成都等地打工,自地震发生后村民一直未能向他们报平安,也没法知道在他乡的亲人的情况。看到村民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还一直试着打手机,袁翮觉得很心酸,“一定要开通基站,开通不了会对村民很内疚。”

  5个小伙天天早出晚归,背着沉重的设备步行10公里去山上,村民心疼坏了。一位姓田的大叔自愿加入了小分队,每天与他们一起上山,扛设备、送水、当帮手。5月19日,预测半夜可能会有余震,为了抢进度,田大叔主动要求,和袁翮一起冒着余震危险爬上了六七米高的铁塔上安装天线。

一定要开通基站,开通不了会对村民很内疚
灾后小女孩。

  故事四:支教年轻女教师灾后第一个微笑

  蒋校长是队员们念念不忘的另一个村民。小分队驻扎在片口民族初级中学的操场上,刚刚到达时,蒋校长就热情的迎上来,帮他们搭了帐篷,每天对小伙子们问寒问暖。

  5月21日一大早,蒋校长看队员几天没洗上热水澡了,烧了一大桶水。5个小伙子一小杯一小杯的省着用,分享了这桶珍贵的热水。

  小伙子们积极、乐观的情绪也感染着身边的其他人。有一位在片口乡支教的女教师,因男朋友在地震中遇难情绪一直很低落,哭泣不已。队员们给她讲笑话,分散注意力,还把防水雨布送给了她。蒋校长说,和队员们在一起,这位支教的小女孩露出了震灾发生后的第一个微笑。

一定要开通基站,开通不了会对村民很内疚
“要不是地震,多美的一个地方”(突击队员袁翮)

  故事五:亲人是最了不起的人

  丈夫赴重灾区抢通,袁翮怀孕5个月的妻子尽管担心,还是全力支持。能和袁翮通上卫星电话时,她说得最多的是“家里很好,孩子又踢我肚子了,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在袁翮眼里,最需要照顾的妻子一直叮嘱他要保重,令他感到妻子是最了不起的人。

  郭亮亮的女朋友也很牵挂他。小分队有三部卫星电话,但需要打开天线,放到空旷的地方才能通上电话。有两天小分队干活没日没夜,郭亮亮没打电话,他女朋友接连两天一直不停拨卫星电话,直到最后终于听到了他的声音才安下心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