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李一男离别华为加盟百度专题 > 正文
2005年10大“首席偏执官” 李一男 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总裁
撰文=金错刀
危机四伏。
这句话也许可以当做港湾网络公司总裁李一男的2005年注解。2005年9月2日,一封从华为公司送出的律师函再次让李一男陷入危机的旋涡。由于港湾目前正处于上市的敏感时期,而且港湾也称西门子正考虑与港湾建立更密切的合作谈判。港湾网络一下子被打中要害。
李一男肯定刺激巨大,因为港湾新闻发言人的反应是激烈:“华为选在这时候打击港湾网络,是非常狡猾的行为。”
接下来,新的危机扑面而来,港湾被西门子收购和上市失败等传闻让港湾再次陷入被动。12月1日,港湾网络站到了前台,首次部分公开其财务盈利状况12月底,西门子收购港湾的消息再次传出,港湾干脆采取了否认态度。
对于李一男而言,港湾的2005并不全代表危险,它也拥有不少鲜花。11月份,获得德勤国际会计公司颁发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企业50强”和“亚太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两项称号。9月份,港湾在第八届中关村电脑节上获“中关村十大技术创新奖”。6月份,被评为2004年度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经济二十强企业”。
在这个首席执行官大红大紫的时代,35岁的李一男却始终不愿抛头露面,这种做法在IT业可谓是个异数。看下李一男的职业生涯,也的确独树一帜:1993年,李一男进入华为,一年后升任中研部总经理。1997年,27岁的李一男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2000年底,创办港湾网络。2004年,港湾网络合同销售额12亿元。
虽然备受争议,但瘦弱、戴着高倍近视镜的李一男却是一个把创业精神发挥到极致的CEO,他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拥抱硅谷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斗争利器:
-如果不新,就会被淘汰。为了追逐最新,李一男像一个技术偏执狂一样,孤注一掷于技术研发。现在,港湾的研发经费占全年销售额的12%~15%,研发人员超过了全部工作人员的一半。此外,港湾对研发员工采取灵活而务实的激励机制,业绩导向的文化让有能力的员工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更大的舞台。
-如果把Paranoid直译为“妄想迫害症”,用来描述李一男的现状也颇为合适。日益激烈的竞争、来自对手华为的打压、内部员工的反水,种种危机也使得李一男更能发现暗藏的“自我毁灭的因子”,借助积极奋进和灵活务实的文化,将市场竞争压力更灵敏地转换为研发规划和实际产品。
-像硅谷创业公司一样刺激员工。港湾把自己定位于年轻、有活力、有抱负、有冲劲的快速增长的创业型公司,而把一些对手如华为定位为规模庞大、不适合年轻人的公司。在一份内部培训材料里,港湾明确表示“给予员工的股票期权是行业内最慷慨的”,甚至列出港湾期权的价值未来预测,让人无限憧憬。
“爱拼才会赢”,这句出现在港湾内训材料中的话,也许才是李一男2005年的最好写照。
偏执记录
港湾网络有限公司获得德勤国际会计公司颁发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企业50强”和“亚太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两项殊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