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国产手机遭遇库存压力专题 > 正文

国产手机资本面对未解难题:逃离还是坚守(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9日 15:10 21世纪经济报道
  徐立华:嫁接汽车业无功而返

  本报记者 余明 上海报道

  当主业业绩急速下滑的时候,资本方会干些什么?

新年新功夫 彩玲下载 投资一万,回报百万?
拿什么祝福你我的朋友 拿什么祝福你我的朋友

  波导股份(600130.SH,以下简称波导)给同业一个惊人的答案——进入汽车产业,虽然,这种尝试最终无疾而终,但已又一次证明了资本的多变性。

  “战斗机”嫁接汽车?

  2004年第三季报显示,波导的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2.31%,波导手机系列产品的综合毛利率在三季度也继续下降为16.8%,比2004年中期的17.2%又下降了0.4个百分点。

  这是国内手机厂商面临压力和困境的一个缩影。

  2004年以来,波导再次引起众多传媒的关注。不过,这次,这个产量最大的国产手机厂商,吸引人眼球的已不是庞大的产量,而是要进入与手机制造相距甚远的行业。波导首先看中的,是汽车产业。

  虽然波导多次否认,但有内部人士证实,波导第二大股东——宁波波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波导科技)的确有意参与汽车投资。波导科技的股东中有徐立华、隋波、徐锡广、蒲杰等波导创业元老。

  一位熟悉波导汽车产业投资的人士透露,早在2003年,波导就开始进行汽车投资方面的谈判。但由于国家对汽车行业投资所设的门槛较高,想进入汽车行业,只能借道现有的汽车制造企业。

  希望“借壳造车”的波导科技最终找到了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南汽集团)。

  南汽集团2003年初,就在江苏无锡成立了无锡汽车车身有限公司,将南汽集团在南京生产英格尔轿车的生产线全部迁往无锡。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注册资本为1亿元,由南汽集团与无锡惠山开发建设总公司、无锡威孚集团和无锡水星集团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南汽集团占35%的股份。

  早在2003年10月,波导科技收购了无锡威孚和无锡水星,从而拥有了无锡车身有限公司58%的股份,成为其控股方。

  波导和南汽集团双方约定,由南汽集团负责制造生产,波导负责汽车的销售。

  波导科技2003年企图进入汽车产业,与手机业务的大幅增长有关。

  赛迪数据显示,2003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55%,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国外品牌,国内主要手机厂商,像波导、TCL、夏新、康佳的利润都很高,毛利率达到20%。2003年,波导共销售1170万台手机,其中国内销售1120万台,出口销售50万台,波导股份2004年公告的利润是2.45亿。手里握着大把钞票,找一个领域投资是顺理成章的事。

  无疾而终

  但是,2004年,国产手机遭遇了一场“滑铁卢”:到2004年第三季度,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迅速滑落到41%。

  截至2004年11月,波导在国内市场仅销售945.27万部,虽然与2003年基本持平,但由于手机价格大幅下降,毛利率下降到16%左右,导致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国内手机厂商本来拥有的优势在于成本比较低,同时销售渠道比较强,但这些优势已很快被国外品牌模仿。从2004年开始,国外大品牌通过研究国产品牌成功的原因,开始进行“渠道下沉”,取消国代、省级代理,直接下到地区城市,同时采取了大店直供的模式。

  同时,国外品牌根据中国消费者对手机外观变化的喜好,改变了在以前研发周期较长、谨慎推出新品的惯常做法。2004年摩托罗拉一举推出40多款新机型,并且由于国外品牌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很多产品甚至可以做得更便宜。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2004年第一季度,手机行业出现了相关零部件缺货的情况。而关键零部件都是韩国、日本、欧美生产的,这些国外厂家先要满足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的需求。“而等我们的彩屏手机开始生产时,市场上基本上都是彩屏手机的天下了,贻误了时机。”徐立华接受采访时说。

  波导往常都是采用预付款的形式销售。随后而来的宏观调控,使得一些中小代理商贷不到款,严重影响了波导手机的销售。“2003年我们每个月预收款有8亿—10亿,2004年只有1亿左右,这意味着出货减缓,很多的产品没有摆上柜台。”徐立华说。

  此外,国产手机厂商如联想、海尔等也在2004年突然发力,另外一些区域性国产品牌采用高返点销售政策争夺市场,这都给波导带来了极大压力。

  “我们现在是三面受敌:不光要和洋品牌打拳击,和联想、海尔打太极,还要和小品牌打散打。”徐立华戏言。

  在手机业务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波导股东希望启动汽车项目的心情更为急迫,不过,现在的急迫是缘于弥补手机市场的萎靡。

  但是,汽车市场的变化与手机一样快。由于宏观调控,在加上前几年对于汽车产业的大量投资,使得汽车行业面临着一次内部的重新整合。

  和手机行业类似,降价和库存也困扰着所有生产汽车的企业,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白热化,汽车业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汽车市场也很快出现了产能压力。这样的情况使得所有的企业都不再对汽车行业“高回报”抱有奢望。

  另外一条汽车产业的政策也影响了对于汽车产业的投资。在2004年新颁布的《汽车发展产业政策》中规定,新建乘用车的生产规模不得低于:装载4缸发动机50000辆;装载6缸发动机30000辆。

  根据上述政策,波导参与的汽车项目,在2005年之前肯定不能达到这个硬性要求。这样一来,波导就不可能很快拿到汽车“准生证”。

  在汽车产业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波导科技万不得已,被迫退出该合作项目。

  自救之道

  国内市场面临巨大的压力,多元化受到挫折,所有希望只能寄托在海外市场上了。

  截止到2004年9月30日,波导股份第三季度报告中透露:波导股份的存货已经高达22亿元,占第三季度期末总资产的45.8%,同时由于存货继续增加,减少了经营活动现金流。

  海外市场成了手机企业的救命稻草。

  2004年,波导手机在国内的销售量基本和2003年持平,主要来自出口的拉动。但销售数量增加的同时,波导的利润却没有增长,“自我拯救”尚没有见效。

  此时,几乎所有的国内手机企业都积极向海外拓展。波导面临更大的压力。

  徐立华称,如果等大家都出去了,波导就失去最后的优势了。因此,波导现在拼命出口,以抢占市场,很多海外销售网络已经开始建立起来了。

  但是,制约国内手机企业出口的主要问题在于:很多GSM手机技术专利权都在欧美、日本企业手里。国内手机企业在国内销售,不必交缴纳专利费,但到国外销售肯定会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一旦必须交纳专利费用,国产手机的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

  为了扩大出口,同时解决出口销售中遇到的专利问题,波导和西门子等国际手机企业进行合作,试图彻底打通出口销售的通道。

  徐立华透露,预计2005、2006年波导的出口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阶段,2005年的目标是600万台,2006年肯定会超过1000万台。

  在ICinsights近日新公布的全球十大手机厂商中,波导作为国内最大的手机企业,排名第八位,位于三菱NEC之前。

  即便如此,徐立华曾向媒体透露,资本方对多元化仍有积极意向,但是倾向于相关电子领域,如通讯设备、笔记本数字电视等领域,而且“已经着手可行性调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产手机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