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资本面对未解难题:逃离还是坚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9日 15:1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逃离还是坚守?国产手机资本的未解难题 风云突变的手机市场在2004年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继2003年貌似繁华似锦后,国产手机一夜之间遍地凋零。先是中科健饱受资金链断裂的考验,UT斯达康小心翼翼尝试并购式转型,后是熊猫移动爆出了巨额资金担保黑洞。
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手机库存约3000万到4000万部,库存导致的资金滞压就超过200亿到300亿。 无论是从市场份额、利润率,还是资本投入来看,国产手机厂商在2004年已进入了全方位减速期。 一片唏嘘声中,也有少数厂商在偷着乐,多普达就是其中一个,多年坚守智能手机,多普达在国产手机的冬天里,终于看到了明媚的阳光。 处于困惑、彷徨尴尬局面的国产手机制造商,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黯然伤神的中科健另找东家,本以为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却没想露出了更多马脚。在汽车业和手机业间踌躇已久的波导,虽然竹篮打水一场空,却并没有放弃多元化路线。夏新也开始频频向汽车业伸出自己的橄榄枝。 资本从来都是善变的,但其实,真正想把命运维系于手机的资本投入并不多。 有关人士初步统计,36家拥有手机牌照的国产手机品牌中,有10家仅仅只是把手机作为集团下面一个借以淘金的子业务,且随时准备捞一把后全身而退;19家是在2001年国产手机淘金热中涌入,将手机作为多元战略中的一颗棋子;全力致力于国产手机业的仅有7家,占总数的19.4%。 这似乎可以说明,在善变之外,资本其实还有更为狡诈的一面。(钟阳) 本专题其他文章:杨兴平:守得云开见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