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资本面对未解难题:逃离还是坚守(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9日 15:1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郝建学:含恨出走难题未解
本报记者 汪恭彬 上海报道 1月26日,郝建学的一位好友对记者说,他们都想帮老郝渡过难关。不过,最近这些天,老郝的手机关了,无法联系上他。“老郝在和各大银行周旋,中科健的贷款皆由他而起,
郝建学在去年8月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信誓旦旦地说,誓与中科健共存亡,但后来时局变迁,4个月后,郝建学交出了总裁帅印,科健集团也将控股权拱手让出。 在那之后,郝建学便再无“踪迹”。 郝建学的那位朋友说,老郝本意并不想脱身,但后来没有资金,实在玩不转了,于是有了广州海纳接盘。但随后,接手者却抖搂出了科健28亿潜在负债,重组陷入僵局。 三星的力量 科健集团与广州海纳自去年11月初开始接洽,到12月1日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只用了一个月。 不过,火线入主的广州海纳老总王海斌,在尚未展开实质性重组之前,却抖搂开中科健更大的窟窿。1月19日,中科健对外公告说,经初步估算,公司约有5亿多元对外担保未履行审批程序,也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这5亿多元对外担保将构成中科健的或有负债。 中科健董秘李卫民表示,5亿多元的对外担保将尽快对外公布。但让李感觉有些突兀的是,中科健居然还欠西藏金珠3.7亿元。 “目前还在了解过程中,将尽快对外公布。”李卫民说。 西藏金珠(600773.SH)1月18日的一则公告说,中科健拖欠该公司货款2.3亿元,拖欠其他应收账款1.3亿元,此外,还拖欠西藏金珠南方公司资金占用费约1350万元共计拖欠西藏金珠总额为3.7亿元的款项。 将3.7亿元的负债计算在内,以中科健2004年三季度末的财务报表看,它的总负债将由此前的15.02亿增加到18.72亿。而其或有负债,除了上文所称的5亿对外担保外,截至2004年中期,中科健尚有3.97亿对外担保,合计近9亿。 累计算下来,总负债和或有负债,达到28亿之巨,大大超过17.51亿的总资产。单就对外担保一项,就是2.41亿净资产的372%。 其实,广州海纳不情愿接手,一位接近中科健的人士说,广州海纳之所以被动接盘,背后是三星的力量。 三星的CDMA生产基地现在仍在科健,而广州海纳旗下的广州鹰泰是三星在国内最大的代理商。这种业务上的关联和中科健的资金饥渴,使得这场股权姻缘很快成形。 重组僵局 曝光问题愈多,王海斌的日子愈不好过。 种种迹象表明,王可能已经对中科健意兴阑珊。最近这些天,在中科健位于联合广场的办公楼,已经很难寻觅到王的踪影。记者在去年12月2日中科健公布的收购报告书摘要中看到,当时科健集团转让股权时,强调其持有的3361.40万股(占股29.01%)都已质押给银行。但科健当时声称,将在本次股份转让过户之前还清对银行的欠款,同时解除股权质押。 其后的公告表明,这只能是科健集团的一厢情愿。 去年11月19日、12月30日,科健集团因未到期归还借款,分别有1500万股、1100万股被深圳市中院冻结。该两笔冻结的法人股分别是应招商银行松岗支行、光大银行工业大道支行的起诉而实施冻结的。 而另一笔被冻结的法人股则来源于郝建学控制的深圳智雄电子公司。去年8月11日,深圳市中院应农行福田支行的诉前财产保全申请,查封冻结了深圳市智雄电子的3100万股法人股权。两个股东被冻结股权,在公告中都强调说,是在询问银行之后才获知此事。故作“一脸的无辜状”。 有好事者说,总计5700万股股权的冻结至少有多层含义。 一是银行并未理会并支持中科健的重组;二是广州海纳支付给科健集团的1亿股权转让款到哪里去了?按照协议,签署协议3天后1亿元是要全部付清的;三是中科健将近半数的股份都被冻结,前景惨淡。 股权被冻,负债数目还在逐级爬升,几乎没有显著的重组迹象。中科健如何前行?尽管不再是总裁,但仍是第二大股东智雄电子实际控制人的郝建学如何摆脱危机? 谁拯救“第一品牌”? 或许,郝建学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易通控股(0312.HK)会提供些许思路。 1月24日,易通控股在联交所发布公告说,自1月24日上午九时三十分起暂停买卖,待该公司发出有关配售新股之通告。 不知这是否会是郝建学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郝建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为表誓与中科健共存亡的决心,那时他说,他已将所有的资产都抵押给银行。记者后来遍查中科健半年报,累计担保额达到1.55亿元。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郝的朋友说,银行将郝建学的几乎全部资产都查封、抵押了。甚至有消息说,有债权银行已经盯上易通控股。 上述郝建学的好友不无感慨地说,经历2004年的寒冬,“没有一个民营企业家说,宏观调控对他没有影响,很多底子不好的纷纷垮掉了”。 中科健就是这样的例子。郝建学也并不隐讳此事。他在好几个场合都说,去年银行收缩额度,不再展期贷款,仅去年上半年,中科健相继归还银行4亿贷款后,资金流变得愈发紧张。 曾几何时,中科健作为国产手机的第一品牌,而成业内枭雄。但时过境迁,鼎盛期如2002年,中科健年销售额一度达到31.3亿,利润6200万元;到2004年,前三季度,中科健尽管也有15个亿的销售,但却首次告亏,亏损3100余万。 这3100万亏损,竟使中科健积重难返。 郝建学对此认识清晰,他说中科健是小马拉大车的资金模式和落后的管理模式,终于让它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被无限放大,以至于失控。 此外,去年9月份郝在接受本报深圳记者站记者采访时曾总结出科健的三大失误,一是自主研发没有处理好,乐观估计产品上市时间;二是采购控制,由于提前4个月采购,而产品推迟导致资金占用期过长,增加成本;三是对市场不够敏感。 不知这是否是不情愿的表白?如果没有宏观调控,今日的中科健会是怎样的局面? 不过,尽管郝自陈失误,也尽管有再多的舆论说他如何通过掌控中科健上下游为自身谋利,但郝建学本人自始至终都能安然处之。 “这一点,老郝头脑很清醒。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合理合法的。”他身边的一位人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