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刘燕:中国3G万事欠妥只见东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6日 09:30 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燕

随着信息产业部最新一期的外场测试结果在11月8日公布,有关中国3G何时启动的问题再度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在最近举行的北京国际电信展上,有关3G的产品、演示迷人心智,仿佛3G已近在明天。

  全球排名前列的电信制造企业都在中国宣布已经拥有了成熟的“3G”产品,将把中国用户带入一个缤纷的宽带移动通信世界; WCDMA和CDMA2000这两个全球“3G”主导标准,开始争相向“中国标准”TD-SCDMA抛出橄榄枝,表示可以与TD-SCDMA进行全方位合作,以推进TD-SCDMA和中国民族通信技术的成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希望早日发放“3G”牌照,从而启动中国大规模进行3G布局之路的呼声又开始在电信业内外弥漫开来。

  是中国拥有的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诱惑着国内外厂商争相游说,从理论上讲,3G确实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及通信业整体水平提升的新引擎。而从近百年电信业发展历程,尤其是近几十年移动通信发展史看,政府在关键节点的政策决定,往往左右一国电信事业几十年的盛衰,决策冲动带来的将是巨大浪费,决策迟缓,则将放弃发展的机遇。而作为一个国有经济在电信行业占据绝对控制地位的经济体,中国政府政策电信行业的影响,相对于欧美又严重得多。

  北电网络中国公司总经理毛渝南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我们的政府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中国之所以不断延缓3G,是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个理智务实的政府,我们不会当3G实验的‘白老鼠’!”

  此时,3G再度升温,是不是此期外场测试圆满结束就代表了我们已具备全力推广3G的条件?我们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培育、运营市场的稳定长期发展、我国相关配套产业,如手机、芯片等方面的准备是否已经准备到位?我们的消费市场是否已经具备了迎接3G的条件?

  上万亿巨大市场使中国的3G进程扭结在这个市场的利益分配上,中国运营商的利益、中国制造商的利益、国际制造商的利益、上市公司的股东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以及中国信息产业长期发展的利益。在如此众多的利益之下,中国3G何时上路的问题,不再是一时的意气,更不是单纯的学术讨论能解决的,而需要决策部门冷静思考慎重决断。

  3G需要全面预热

  电信专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常务理事李进良对中国3G市场前景分析认为,发展第二阶段标准的3G是必要的,但不是紧迫的。为了保证中国3G有足够的产业化时间,保护中国3G有充分的市场空间,不宜过早发放3G运营牌照。对于W-CDMA与CDMA2000有待国际上按第二阶段标准建设100万以上用户的商用试验网成功后,才允许申请到中国建网试验比较,中国才能择优全面建设3G网,而不应匆忙建网,成为别人的试验推广场地。

  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到,技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周期,也许还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现有的各种3G和后3G方面的新技术之间,就会竞争出个高下,到那时候再进行决策,无疑将更加理性,我们也观察到,世界上电信大国的电信监管和产业促进部门,也不约而同地保持了谨慎的态度,他们纷纷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鼓励各种技术进行商用的试探上,这也将有助于最终做出选择。

  众所周知,成本与规模密切相关,只有达到经济规模后成本才是有效的,因此确定3G合理的经济规模至关重要,但在市场需求、业务类型、产业政策等如此多因素的影响下,要想确定相对准确的经济规模难度将相当大。

  根据有关研究机构预计,3G在中国投入运营5年左右,才会从成长期转入成熟期。届时,3G用户将达到1.98亿~2.26亿,占现有2G总用户数的40%左右。投入运营6年后,运营收入累计达到1万亿元,3G系统设备市场累计将达到4000亿元,3G终端市场累计将达到4000亿元。

  因此,缩短达到经济规模的时间,将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而这其中却大有学问。

  业务资费的制定对3G业务的使用、普及和增长非常重要。如何确定3G业务的价格,既使企业盈利,同时也使百姓负担得起,关键取决于有关3G成本的测算准确与否。因此,在3G业务推出前,对不同3G技术的成本测算和比较应提前启动,因为这是最终确定3G业务价格的基础,政府、研究机构应尽早开展这一研究,为运营商未来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撑。

  另一方面,3G将带给我们的,只是一条“无线信息高速路”,至于这条路上跑的车,则是丰富的内容服务。如果我们的内容服务行业裹足不前,未来就会出现有路无车的笑话,因此,政府部门在现阶段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政策,在充分鼓励中国企业进行基于宽带的无线接入研究和基于宽带的内容服务探索的基础上,培育基于宽带移动技术的新的互联网产业、信息产业,培育各种各样的宽带内容提供商,为未来的宽带世界构筑更雄厚的技术基础、准备更丰富信息内容、设计更加饱满的产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创造中国人自己的3G世界。

  3G出世要翻3道门槛

  为使运营商能尽快采购他们的设备,呼唤尽快颁发3G牌照,几乎成为所有活跃在中国的3G产业链上下游的网络设备提供商、运营商、终端厂商们的共同信念。但中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闻库在“3G与中国经济高峰论坛”上说,虽然3G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已顺利很多,但在中国乃至世界,至今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运营商缺乏投入热情

  经过2002年的大重组,国内电信运营市场形成了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和卫通“5+1”的格局。建一张覆盖全国的3G网络,投资可能接近2000亿元,“如果6家运营商都建,总投资就可能上万亿元”。

  正是如此大规模的建设才令中外厂商不甘等待纷纷以各种手段游说3G早日上马。但此时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是否将带来重复建设,而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将会令运营商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以及引发3G时代的过度竞争。这是关系国家资源、国家财富分配使用的重大问题,“一旦开闸,不得了”,这也是决策层非常谨慎的重要原因。

  也正是基于投资的考虑,在3G牌照的发放上,学术界形成了一种流行的观点,倾向于认为“2张太少,4张太多,3张正好”。以重组的方式解决3G重复建设的问题,因此成为“四合二”传闻最大的理由。

  从中国移动市场目前的竞争状况看,虽然联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无法对中国移动构成实质性威胁,中国移动市场实际上仍处于寡头竞争的局面。2003年,中国移动已替代中国电信成为中国电信市场最大的运营商,市场主导地位明显。联通的GSM和CDMA市场发展也不逊色,尤其是CDMA发展更是火爆。所以,从移动运营商的角度看,与其让更多的新竞争者加入,不如维持现状来得好,他们会采用各种方法延缓3G的推出。其他没有移动业务经营许可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由于固网业务受移动业务分流严重,对3G的渴望较为强烈。

  从政府角度看,中国移动市场目前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过早地引入尚不成熟的3G,可能会破坏现有的、好的发展态势而得不偿失,尤其是如何平衡各运营商的发展需要非常慎重和小心。

  与此同时,有舆论认为,如果运营商愿意选择3G是基于市场的选择,政府应该支持。但是不能不注意的是,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全部是国有大型公司,其经营者的着眼点必然是将近期的企业发展业绩看得比企业的远景更为重要,这种短期利益冲动,极有可能是他们积极要求上马3G的内在动力。此时如果不能够谨慎决策,极有可能导致一轮巨大的国企盲目投资浪潮。

  市场需要尚须论证

  先后推出3G业务的国家大多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欧洲的德国、葡萄牙等。3G市场是否有需求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而我国目前状况似乎并不适宜马上推3G。如果在对3G的需求并不高时,过早推出3G业务,对运营商的发展将很不利。

  从消费水平上分析,目前多数移动用户的平均月支出是200元,这对于大多数百姓还属奢侈。3G在达到规模经营前,成本会相对较高,因此新业务在推出时价格也会偏高,这就会限制相当一部分人的使用,尤其是历次调查都显示消费者对3G的认同普遍较低。

  从通信整体普及水平看,中国3G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普及水平低(欧洲发展3G时,移动普及率却都在60%以上),而我国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决定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话音和短信业务仍是主流。

  从区域发展看,一些发达地区对3G的需求固然存在,但中西部地区尚有2G和2.5G发展的空间和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中西部地区对3G的需求有多大谁都无法说清楚,如果在对市场脉搏不清的情况下推出业务,从各方面来说风险都很大。目前惟一清楚的是,3G业务在不同区域推出的时间、价格等方面应有差异,否则很可能出现业务推出后使用量小的问题,一方面可能会造成网络建成闲置,也会延长运营商投入的回收期,加大运营的成本。

  从使用技能上看,按照业界预测,未来3G最可能成气候的几种业务,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能,甚至语言等其他技能,但就目前我们人口的成分分析,却存在很大的困难。根据2003年统计,世界上不足10个文盲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60岁及其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两者相加,有将近20%的人口使用3G业务将出现困难,这是一个2亿多的市场。

  从价格上看,低价可有效吸引用户,3G相对2G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种成本优势使3G业务为用户提供更便宜的话费成为可能。但如果话费定得过低,不能维持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不能覆盖成本,对运营商将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确定资费的关键是要保证用户与运营商的利益能够达成一种平衡,而这并非易事。

  与价格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手机,日本为吸引用户更换2G手机,3G手机的价格基本与2G持平或略高,但性能和功能却比2G多很多。而3G手机推出的竞争性价格,又需要在手机相关各个环节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包括人工、材料、销售等,这是涉及整个产业链的事,目前尚不具备很好的整合条件。

  技术瓶颈尚未打破

  目前3G标准仍在不断变化,在3G测试过程中,每隔一两个月,标准都会发生变化,这个情况在去年下半年有所好转,但很多细节的内容仍在变化中,从3G实验的情况看,3G的技术成熟度还存在一定问题,这使未来在标准和技术上就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而中国在3G上拥有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TD-SCDMA与另外两种技术的关系是什么?在中国3G未来发展中,如何确定TD-SCDMA的地位与作用还没有一种清晰的定位。三种技术的市场前景不明朗,如何才能稳妥地让不同的运营商采取不同的技术,以降低“押宝”一种技术可能产生的风险对决策者是个挑战。

  而从促进我国自有知识产权标准的产业化进程角度考虑, WCDMA技术系统设备已较成熟,CDMA2000 1X技术已成熟商用。相比之下,TD-SCDMA由于提出较晚,且目前还在产业化阶段,产业链中一些类似终端开放进度滞后于系统设备等环节的瓶颈还未解决。尤其是从全球目前投入使用的技术看,TD-SCDMA还是空白。没有市场化的技术,目前尚还不具备实用价值和生产力。

  虽然TD-SCDMA产业联盟的建立,吸引了国内外运营商、制造商的加盟,也加快了研发步伐,但形成产业群体突破还需时间。但如果届时只有我国采用TD-SCDMA技术,其他国家都不采用,也会面临许多问题。

  而终端瓶颈因暂时难以打破也将成为3G发展的阻碍。

  手机的生产比业务的推出要有一个提前度,同时要有可供用户选择的品种和品类,否则3G业务投放市场后,可能会由于手机不能满足需要,制约业务的发展。调查显示,用户对3G手机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需要更换手机才能使用3G业务的前提下。目前3G手机不超过20种,不但可选择的范围小,且若不是同一品牌的手机,很多3G业务不能互通。电池问题去年下半年得到初步解决,但与2G电池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果3G手机在成本和性能上、体积和重量、待机时间、处理能力、易操作性、无线上网、世界漫游等方面不能优于2G,恐怕用户很难选择,而目前这一问题尚未解决。

  另外,3G手机的国产化问题也是推出3G业务需考虑的因素。在2G时代,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手机市场被国外制造商占据,中国由此丧失了数额可观的收入。虽然近两年国产手机发展迅速,且市场份额稳步增长,但错过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在3G上,中国肯定会更强调手机的本土化特征,吸收2G发展上的经验。但从目前手机的研发看,急需自主研发和本地设计制造的手机,而这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虽然目前已有国内厂家宣传可以研制3G手机,但国内开发能力不足仍是较大的问题。

  测试数据不支持3G降生

  谁都承认3G是个好东西,它的重要性、它能带给我们的好处也显而易见。但是它必须以硬邦邦的具体技术指标和成熟商用的产品为强大支撑,否则将画虎不成反类犬。

  我国许多大城市2G时代的频谱资源已成为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瓶颈,“3G”可以解决这一需求;虽然我国广大偏僻农村离“信息时代”依然遥远,但他们对更多语音以外的数据服务的需求是早晚之事,与固定电话及2G移动通信相比,“3G”是兼顾现在和未来需求的高性价比选择,也能进一步促进城乡差别、东西差别缩小,促进中国经济整体均衡发展。

  我们需要3G的理由很充分,信息产业部外场测试的完成,使市场对WCDMA和CDMA2000的商用程度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是真正的情况远非如此乐观。

  首先,这次测试数据表明,WCDMA和CDMA2000目前只能达到2.75G的水平,经由这些技术的应用功能与2G没有本质区别,但它不能经由现有技术平滑过渡,需要重新布局覆盖全国的移动通信网,整体投资非常庞大。

  其次,这种2.75G水平的技术是否能够真正成熟商用目前依然结论难下。对一种移动通信技术的测试,必须尽可能接近实际使用环境,才能真正了解技术的成熟程度。我们在铺设2G网络时选择了三个大城市建设城市网进行了长时间多用户的大规模试用和测试后才选择了GSM。而此次测试,样本选择过于单一,覆盖范围非常小,很难模拟用户繁多、环境复杂的实际商用环境。而移动通信技术从实验室成熟到真正商用还会遇到许多实验室碰不到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使用。因此得出这种技术已经成熟的结论非常不充分。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正在商业化过程中的新技术表明了一种可能:也许很快就会出现更先进、更成熟的技术取代现有技术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宽带梦想。那时,我们将不得不将这张耗费巨资建好的“伪3G”网络彻底抛弃,从头再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