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曹增光:政策卡住网上支付的脖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10:32 中国经济时报

  一直以来,在线支付市场处于角色难以界定的灰色地带,既不是银行,也不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政策对它们将是一个最大的变数

  曹增光

  10月26日,央行颁布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 》,按照《指引》规定,银行应根
据审慎性原则并针对不同客户,在电子支付类型、单笔支付金额和每日累计支付金额等方面做出限制,银行通过互联网为个人客户办理电子支付业务,除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安全认证方式外,单笔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人民币,每日累计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人民币。一时间舆论炒的沸沸扬扬。

  显然,这一政策的出台透露出一个信号,第三方的在线支付行业经过2年多的蓬勃发展后,政策上有不断收紧的趋势,而《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 》只是投石问路的试探之举,更大的限制在线支付平台的政策可能会相继推出。这说明作为银行业的政策制定和监管部门已经盯上了在线支付这个行业,一步步规范将在所难免。但政策会卡住在线支付企业的脖子吗?

  12月8日,同为在线支付阵营的YeePaY易宝对外宣布,正式推出电话支付手段,电话支付作为对在线支付的一种补充,自然少了很多政策上的限制。是作为继现金、银行卡刷卡、在线支付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支付手段,电话支付能将一部普通的电话变成一个虚拟的POS机消费终端,脱离了网上支付的互联网限制。相比,电话支付更接近传统一些,对用户来讲,容易进行操作。用户选择电话支付需要打银行的电话,比如工行的95588,以手机号码作为交易号下单,然后通过电话支付从银行卡划帐,无疑,这绕过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 》的单笔交易金额的限制。

  显然,YeePaY易宝推出电话支付手段是在央行《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 》之后,这让人猜测在线支付企业是不是在谋求突围?当国内上百家企业准备在网上支付市场上淘金时,政策将是一个最大的变数。为了尽量减小公司的经营风险,更多的在线支付企业将会寻求多条腿走路,而不是将宝押在网上支付这一个市场上。而且,在线支付市场的低门槛已经产生了大、小企业通吃的现象,恶性竞争、利润低薄的问题相当突出。

  而且,《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 》的出台只是政府规范在线支付市场祭出的第一个红头文件,山雨欲来风满楼,作为第三方的在线支付平台,政策隐患可能要远远大于公司的经营风险。一直以来,在线支付市场处于角色难以界定的灰色地带,既不是银行,也不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恰恰又做着银行类的业务,而且还把着消费终端支付的第一道关卡。这样的尴尬角色终究会有一个政策上的认定。

  是不是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设立牌照准入制度呢?这样的传闻已经甚嚣尘上。由于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很多从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企业注册资金规模参差不齐,一旦政策实行牌照制度或类金融机构的保证金制度的话,大多数的在线支付企业将会被挡在门外,这种风险就是致命性的隐患。现在央行支付清算司组织6月10日颁布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还没有最终拍板,但透露出的信号是将会严格监管在线支付市场,同时将在线支付纳入央行的监管轨道,有人猜测,很多支付公司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即将出局。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为9亿元,2004年该规模增长为7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2.7%。iResearch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我国网上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605亿元。但目前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间的合作模式普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各银行签个协议,和银行确定一个基本的手续费率,缴给银行。然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这个费率上加上自己的毛利润,向客户再收取费用,现在在线支付企业的利润已经打到了几毛钱,恶性竞争的态势已经很明显。

  在琢磨不定的政策面前,随时都会有在线支付企业整合或黯然消退的危机。与牌照限制相比,沉淀在支付平台帐户上的资金也成为政策关键的一个关键部位,已经有专家提出,这部分沉淀资金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风险也会骤然激增,如果不进行有效监管的话,很容易出问题。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像在线支付市场这样命悬于政策一线,在这方面,央行、

银监会下一步的举动将备受关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