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网络没有神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07:33  中国证券报

  张德斌

  网络永远不缺少神话,因为网络自身就是一个神话。所以,如果网络不再有神话,那这件事本身就又是一个神话。

  在网络股泡沫集体破灭近5年之后,网盛科技作为一个“纯”网络股登陆A股市场。市场对这一事件的反应是,在半年之内将该股价格炒到离100元只有一步之遥。

  虽然只有一步之遥,但毕竟还是没有达到。国人对“百”这个数量级有着近乎神经质的敏感和近乎痴迷的眷恋:“长命百岁”是对一个人的美好祝福;“做百年企业”是我国许多企业“当家人”的口头禅;进入“百富榜”是多数企业家的梦想,当然,现在已成为一些富豪落马的前兆;“百强”、“百元股”则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对待“百”这个数量级的态度上,网盛科技经营者充分表现出了作为本土企业家的传统烙印和作为网络从业者的无限激情——在股价逼近百元之际,该公司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打造100个中国

化工网”的宏伟计划。在一个挑剔的观察者看来,也许将这个东西称作“计划”远不如称作“设想”或者“想法”来得准确。毕竟,孙德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其要打造的行业网站为什么是100个而不是99个或者101个?再一个,打造“100个中国化工网”的行动将在多长的期限内实施完成?100年?

  所以说搞网络是年轻人的事,至少你要有一颗始终年轻的心。因为这个行业的标准字库里充斥的是“激情”、“冲动”、“狂热”等容易刺激荷尔蒙分泌的词汇,以至于哪个网企的“头儿”对飙车、蹦极、登山(一定得是珠峰这种的)等活动不热衷,那你简直就不要相信他是“搞网络的”。

  没有想像力就不要搞网络,没有想像力的股民就不要买网络股。当网络股价格向百元攀升的时候,你要有足够的想像力;当股价从百元跌下来,你指望它重回百元的时候,就需要更强的想像力。

  

神话是想像力的产物。在网络这个行当,想像力也会被当成生产力。当然,这是在牛市的背景下,如果是熊市,则要另当别论。在网盛科技之前,之所以长达几年时间内没有别的网络股上市,当初蜂拥而上把网络当成香饽饽的公司也纷纷将网络业务弃之若敝屣,熊市是个决定因素。

  熊市让人们的想像力也“熊”得不成样子。不光想像力“熊”了,连判断力都“冬眠”。正如前一段甚嚣尘上的所谓“黄金十年”一样,当年的“百元网络股”也曾经是许多股民心中永远的痛。暴炒网络股的恶果是,股市在长时间内对真正有价值的网络企业都熟视无睹。

  于是我们惊诧地发现,作为网络股涅槃新生后仅存的硕果,网盛科技竟然要承担许多道义上的责任。当年A股网络、IT概念盛行的时候,某现已退市的公司喊出了要在全国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狂热口号。这事当然已成笑柄,因为即使国内真有这么多软件工程师,招聘5000名所需付出的报酬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事后让股民笑不出来的是:以这一事件为转折点,国内股市步入了长达5年的漫漫熊途。登峰造极的狂热往往意味着一波行情到达了顶点。

  相比之下,网盛科技似乎更为克制——毕竟与5000相比,100是个较易让人接受的数字。但是,谨慎的投资者仍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网盛科技如何才能并购到100个盈利的行业网站?退一步说,市场会允许这样的网站有100个之多吗?

  看来,网络神话永远都会折磨股民们并不贫乏的想像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