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科技博客宽频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新闻搜索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默多克发力新媒体能否破局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 13:13 《数字商业时代》杂志

  传媒在历经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的不断冲击与洗礼之后 正在经历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与“超媒体”的演化 未来的媒体将更强调信息的服务。

  或许真正的大鳄更愿意低调对待“超媒体”这一过于刺目的字眼 默多克正像蚕一样 在吃下新叶的同时酝酿着编织未来……

  撰文=王鹏越 许凤婷 张思

  10月15日,有着Autodesk亚洲最大发展地区总裁、微软中国总裁和华登国际投资集团背景的Jack(高群耀)被宣布成为新闻集团的副总裁,全面负责在中国的事务。

  一时业内哗然,资深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标志着新闻集团“以系统信息服务提供商的面目转身”的行动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默多克正在发力“新媒体”。

  或许,当初连默多克自己也没有想到,在历经了从

澳大利亚报业向美国娱乐与传媒市场全面“移民”的30多年后,这位年逾七旬的全球媒体巨头会再次宣布移民:“我是一名数字移民。我不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也不会沉迷于电脑。”

  在一次由美国报业编辑协会举办的论坛上,默多克向济济一堂的报社主编透露他的心声,“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热潮过去之后,我还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我猜你们当中的许多人和我一样,暗地里希望被称之为数字革命的这些事情赶快滚出我们的视线。然而,它们没有消失……而且将来也不会消失……这是个迅速发展的事实,我们唯有抓住现在的巨大机遇才能发展我们的新闻业,扩大我们的势力范围。”

  “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数字土著’,但是我们能够也必须开始吸收他们的文化和思想。” 传统媒体如何与数字网络接轨?默多克对于技术和技巧层面的问题并不担心,他真正担心的是“文化转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编辑必须摒弃“我们能不能报道这个故事”的惯有思路,转为思考“有人愿意看这个故事吗?”。这意味着要真正从用户—即读者的角度出发,不光为读者提供内容,更要为读者服务。

  拥抱新媒体

  “你好,我是默多克。”2005年1月的一天,新闻集团的员工Ross Levinsohn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41岁的Levinsohn是CBS和AltaVista的老员工,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大老板。

  “别开玩笑了,”Levinsohn差点冲口而出,但是对方接着说:“有没有时间谈谈?”

  “什么时候?”“现在怎么样?”

  一个小时以后,Levinsohn套上一件带领的衣服,惴惴不安地出现在默多克跟前,他以为自己多半要被炒鱿鱼了。Levinsohn得到默多克的发话:挑上你想要的任何人,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回来时给我一个方案,要能够保证新闻集团正儿八经地向网络进军。

  两个月又过去了,Levinsohn和他的“特别行动小组”交上来一份长达80页的网络发展战略报告。其中的要点包括:

  像Yahoo或MSN那样的门户已经过时;高速接入和搜索引擎使得内容高度集结和丰富;在具备了宽带的情况下,“攻击性非常强的垂直类别”变得热门起来,体育、新闻和娱乐等领域尤为明显——而新闻集团恰恰在这几个领域有着堆积如山的内容、令人瞩目的明星和汗牛充栋的经验。

  速度才是决胜的关键,报告中指出,公司不应该自己闭门造车,并购才是最快的捷径。当然报告当中也包含了一份潜在收购对象的名单,其中就包括MySpace。

  默多克在2006年给股东的一封信中写道,“从表面上看新闻集团从事的新媒体业务,似乎是与传统的业务和模式背道而驰,但实质是对传统的延续。我们总是在不断寻求传播的新市场和方向。现在,我们不过是把同样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者精神带进网络世界。”

  就在宣布高群耀出任新闻集团的副总裁,全面负责在中国的事务之前,传媒大鳄默多克正在帮助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建立一个新媒体DIY网站。与收购MySpace相比这似乎只是一件可以炒作的小事。默多克真的那么喜欢帮助吗?是仅仅为了炒作吗?也许都不是。

  一直留意默多克的动向的人们会发现,从收购MySpace开始,默多克已经开始了他的“转身计划”。

  默多克与他的新闻集团正在改变他的战略打法与社会形象,有人猜测这与老默的华裔妻子邓文迪有关,但显然这更与他们对未来传媒发展方向的敏感把握有关。在一个更尊重用户选择的全新时代,默多克与他的新闻集团显然嗅到了未来新媒体的巨大炙香,尽管,许多人都在质疑默多克的新举措。

  事实上,传媒在历经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的不断冲击与洗礼之后,正在经历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与“超媒体”的演化,媒体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与信息传播平台,而将更强调信息的服务。

  当信息成为不折不扣的商品的时候,媒体必须经历一场由“意见领袖”到系统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身与原点回归。新媒体将提供更差异化的信息服务,在一个“人人都可以是媒体”的时代,新媒体必须为人们提供更完善与更人性化的服务。

  “在传播中服务”将是新媒体的共同特征,将是未来新媒体或多或少普遍携带的“超媒体”基因。

  从内容到服务

  新闻集团的2006年财报显示,其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了15%和22%,远远高于竞争对手们的增长速度。

  新闻集团在过去的发展中,非常善于管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多种业务组合。目前默多克采用的是阶梯式推进方式:成熟的业务通常增长比较缓慢,但是能够带来丰厚而稳定的现金流;处于中间阶段的业务是公司增长的主要驱动者,能够带来强大的利润增长;而年轻业务尚需哺育和培养,仰仗于成熟业务带来的现金流才得以站稳脚跟,并且逐渐成长为公司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新闻娱乐化,媒体服务化。”

  默多克在谈到传统媒体如何跟上数字时代变化时提出几个要点。

  第一,提供读者真正关心的内容。他们不太关心中东局势对美国总统选举有什么影响,而只是想知道油价会不会因此上涨。

  第二,网络还需要成为一个对话平台。“数字土著”不再会给编辑部写信,相反,他们更愿意用博客作为交流平台。

  第三,尝试使博客们成为网络新闻报道队伍的补充。虽然这样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博客们能带来宝贵的价值,拓宽报道的范围,提供新颖的视角,加深双方的关系,而博客们最终也会明白他们与记者、编辑之间的区别。

  “过去,人们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边喝咖啡边看报纸,我们希望将来人们会把咖啡和我们的网站作为一天的开始。”默多克笑着说。

  在过去的一年里,默多克带领新闻集团开始大力还击网络的冲击,仅2005年一年,就花费了14亿美元,一口气买下三家网络公司,并成立了由Levinsohn担纲的福克斯互动媒体公司FIM,以图加强整个集团在网站和新媒体方面的合作和协力。新闻集团在网络方面的动作不仅超过了维亚康姆、

迪士尼等老对手,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Google等网络精英。FIM的网站现在在全美网站中访问量位居第二,在全球范围的访问量每月突破了一亿。原有的大部分网站,如报纸、有线电视和地方电视台网站的流量也出现了剧增。

  然而,新闻集团是否从此就能成为“老”媒体中的领跑者,引领众巨头们进入数字化时代?

  目前,新闻集团的传统媒体业务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化解互联网带来的压力,网络既可以是独立的媒体,同时又是传播媒体内容的途径之一;第二个问题是,面对数字化过程中技术的巨大变迁,新闻集团将如何重新配置它的业务组合。

  在所有受到互联网冲击的传统媒体当中,报业是最重的“灾区”。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读者把网络作为他们获得新闻的途径,报业严重依赖的分类广告收入也随之流向网络。报业也是默多克的“传家宝”,而且新闻集团来自报业的收入目前仍占据集团总收入的17%。正因为如此,报业成为了新闻集团最大的一块“鸡肋”。

  iMedia咨询公司的Jim Chisholm预测,未来十年,将有1/4的平面分类广告流向数字媒体。而全球报业在全球广告额所占的份额,在1995年是36%,到2005年已经降到了30%,预计在2015年前,报业将再次失去5个百分点。

  “许多报业公司现在还把脑袋埋在沙子里。”默多克显然很清楚报业面临着怎样的挑战,然而,他却没有像许多股东期待的那样,对报业大动手术。默多克对报业有着另外的理解。“事关感情,”他说,“我们是一家传媒公司,而不仅仅是内容公司,我们希望改造世界。”而拥有报业,当然正是向政客和政策决策者靠拢的最好介质。报业的营业税上得有价值,出售报业会大大地降低这个价值。

  能否破局中国

  中国人每周上网的时间累计18亿小时,而在美国这个数字仅为1.29亿。Soleil媒体咨询公司的分析师Laura Martin认为,如果MySpace能进入中国市场,“得到的收益将会是个天文数字。”然而,在这样诱人的回报背后,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抛开政策因素不谈,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仍然处于婴儿期,占有率可能要比美国市场低90%。Martin预计,在中国依赖网络广告生存只能艰难度日,而这个阶段可能会长达十年。中国市场对于跨国网络公司来说,似乎是个“百慕大三角”,风光诱人,然而进入其中就很容易被吸入致命的漩涡。

  Google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中文名称“谷歌”,标志着这家全球第一大的搜索引擎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结果事与愿违,“谷歌”的名字受到众多中国用户的诟病,而Google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也远远落后于百度。CNNIC报告数据显示,百度和Google在中国搜索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2.1%和25.3%,2005年两个公司的数据分别是52%和33%。全球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足30%,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占据了67%的市场。

  早在1985年,默多克就叩响了中国的大门,向中央电视台赠送了50部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拍摄的影片。为了撬开中国市场的铁板,新闻集团仔细寻找着可供突破的哪怕只是一条缝隙。例如,在1998年,为了配合香港回归,哈珀—科林斯出版公司取消了为彭定康出版回忆录的合同。

  然而新闻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顺利。人们总是关注它与凤凰卫视的分分合合,而忘记关注它在中国落地的唯一一家电视台一星空卫视。

  2002年3月28日,星空卫视通过广东有线在珠江三角洲落地。尽管落地于粤语区,星空卫视却坚持制作和播出普通话节目,很快收视率急速下滑。毕竟星空主打综艺娱乐节目的做法并不高明,但这是当时进驻的外资媒体绕过政经节目这一“敏感地带”的基本做法。

  新闻集团这一做法传递了两个重要的信息:星空瞄准的市场决不仅仅是珠三角地区,而是希望将来可以覆盖全国。此外,新闻集团还没有找到在中国市场可以出奇制胜的杀手锏,这一点从它在坚持本土化和引进国外节目上摇摆不定就可以看出。

  新闻集团在政策允许的最大领域内开展自己的业务,但是默多克对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满意的,毕竟其在华最大的业务一星空传媒仍被人广为诟病。2005年底星空传媒集团总裁兼CEO高美娴道破了星空的处境:“(成立)至今,星空传媒的中国业务仍是靠母公司的补血存活的,不太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为公司利润做出什么重大贡献。”

  默多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认为投资就必须要盈利:“利润并不肮脏。利润是成功的标尺,也是生存之本。”新闻集团的中国业务到目前显然只是探路的过程,而真正的启程就要开始了。

  高群耀一默多克选择的中国舵手看似与媒体不相干,但是未来新闻集团想在中国发力新媒体,高群耀可以说是最好的人选。微软与Autodesk是软件和数字化应用的高手,超级公司的操盘、良好的本土关系、投资出身的背景、出色的经营业绩,站在多项交集中的职业经理人高群耀自然逃不过默多克的眼睛。

  在退出凤凰之后,默多克显然不会放弃新的计划。新闻集团的中国剑已经磨砺了20多年,此次由高群耀主持的新闻集团中国业务能否破解中国局?

  “显然,媒体的本质是信息服务,而IT的本质是软件,从芯片到网络其核心都是软件,IT的原点就是软件。”默多克与高群耀似乎都找到了一个朴素的答案。

  种种迹象表明:一些代表未来方向的新事物正在悄然改变着世界,尊重用户的有心人一定可以看见其中让人感到“兴奋与残酷的巨大价值”。

  正如进化……

  报纸如何在数字时代生存?

  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数字土著”,但是我们能够,也必须开始吸收他们的文化和思想。

  当一个报业经营者在一个房间里面对着这么多编辑,通常只意味着一件事:要求加薪。但是今天面对尊敬的诸位,我想起了马克吐温对他朋友说过的一段话:拿破仑举起枪向一个杂志编辑射击,但是却误中了发行人。当我们想起这个故事,我们多少得承认,他的本意是对的。我今天也是怀着最好的意图,要和大家讨论这么一个主题:报纸在数字时代的用途。

  逆流而上的“数字移民”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热潮过去之后,我还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我猜你们当中的许多人和我一样,暗地里希望被称之为数字革命的这些事情赶快滚出我们的视线。然而,它们没有消失……而且将来也不会消失……这是个迅速发展的事实,我们唯有抓住现在的巨大机遇才能发展我们的新闻业,扩大我们的势力范围。

  今天我并非是以一个专家的身份带着所有答案到来,我只是一个寻找答案的人。正在形成的新媒体不是我的母语。和你们许多人一样,我是一名“数字移民”。我不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也不会沉迷于电脑。我的两个小女儿才是“数字土著”。离开了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她们几乎无法认识这个世界。

  我们需要认识到,新生代获得新闻和信息的时间、方式和来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不习惯靠早晨读报来获得最新的信息,也不需要报纸以上帝似的口吻来告诉他们什么事情最重要。

  他们希望新闻能按需出现,并且有实际用途。他们希望控制信息来源的媒体,而不是被控制。著名媒体评论家Jeff Jarvis说得好:给以读者控制媒体的权力,他们就会好好利用它,否则,你就会失去读者。

  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有许多的理由保持惯有做法。但是以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潮流是逆向我们。

  向“数字土著”靠拢

  对于我们来说,挑战在于按照用户喜欢的方式,把新闻传递给他们。在运用我们的竞争优势之前,我们必须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放下我们的歧视和成见,站在我们最新的用户的角度开始思考。简言之,我们必须回答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一群“数字移民”—需要怎样做才能和“数字土著”们接轨。

  可能观察一下我们十几岁的孩子就行。他们想知道什么,他们从哪里找到这些信息。

  他们只需要他们想知道的新闻,而且要不断更新的信息。他们不仅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

  他们希望获得跟自己有关,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的新闻。他们不太关心中东局势对美国总统选举有什么影响,而只是想知道油价会不会因此上涨。

  最后,他们还希望这些信息可以成为谈资,在一个更大的社区中和别人闲聊、辩论,同时结识对世界看法或异或同的新朋友。

  近年来,新闻集团旗下的《泰晤士时报》原本呈下降趋势的发行量有所回升,原因是它改变了沿用了一个世纪的版面尺寸,推出了“压缩版”的形式。同样的报纸,同样的文章,只是尺寸小了一圈,更便于读者携带。这是我们因倾听读者要求而取得成功的一个最佳案例。

  过去,人们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边喝咖啡边看报纸,我们希望将来人们会把咖啡和我们的网站作为一天的开始。

  为此,我们需要做到几点。首先是改变和更新我们的网站风格,这不像我们以前经常所做的报纸改版一样,而是需要在网上提供真正有影响力的内容。深入再深入的地方新闻,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报道,评论和辩论,街议巷闻和幽默笑话缺一不可。

  为了增强我们的竞争力,网站还要成为一个对话平台。“数字土著”不再会给编辑部写信,相反,他们更愿意用博客作为交流的平台,我们必须成为博客的家园。

  尝试使博客们成为新闻报道队伍的补充也是办法之一。虽然这样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博客们能带来宝贵的价值,拓宽报道的范围,提供新颖的视角,加深双方的关系,而博客们最终也会明白他们与记者、编辑之间的区别。

  对于技术层面的问题我并不担心,我真正担心的是“文化转变”,传统编辑如何从“我们能不能报道这个故事”的惯有思路,转变为“有人愿意看这个故事吗?”。这意味着要真正从用户——即读者的角度出发,不光为读者提供内容,更要为读者服务。

  我们必须学会网络世界的生存法则,优化我们的经营过程,使我们变得更敏捷,改变我们撰写和编辑报道的方式,学会更专注地倾听读者的声音。我想,如果我们能在网络世界成功,也会在平面媒体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但是我们能够,也必须开始吸收他们的文化和思想。 (编辑=许凤婷)

  (本文是鲁珀特·默多克于2005年在美国报业编辑协会论坛上的发言,由本刊编译刊登,有删节。)

  其他传统传媒巨头的转身

  路透社

  路透社的CEO Tom Glocer是传统媒体阵营中最积极的数字化推动者之一,关于传统媒体在新时代的作用,被他经典地概括为:

  第一,媒体必须成为“人工造雨机”。制作高质量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吸引人们对这些内容进行互动。如果你的内容吸引了一批受众,并建立了品牌,人们就愿意加入你的群体。

  第二,我们必须成为“工具的提供者”。这意味着要推广开放标准和互操作能力,让不同的消费者、创作者将各种类型的内容组合起来。

  第三,媒体将成为“信息过滤加工器”,让好的内容自己能上升到显赫的位置。

  NBC

  NBC环球公司今年3月宣布,以近6亿美元现金交易收购一家妇女网站和出版商iVillage。在NBC环球总裁鲍勃·怀特眼中这是一次绝妙的“联姻”:“iVillage知道如何建立并维护在线社区;而我们知道如何创造内容。这次合作让我们在网络世界立刻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ComScore媒体咨询公司的调查,iVillage的流量排名为41位。NBC环球希望iVillage在拥有了NBC的视频内容后能迅速增长。NBC的视频内容将分类为美容、生活方式、娱乐、养育和两性关系。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在今年2月收购了一家名为BlogRunner的公司及其网站,以开展自己的博客业务。在《纽约时报》网站上,专栏作家David Pogue的博客非常受欢迎,内容全部是由Pogue独立拍摄的视频短片,用幽默而又极具创意的方式介绍IT新产品。

  《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今年2月宣布和美国最流行的社会化标签网站Del.icio.us开展合作,在其所有文章的网页上添加指向Del.icio.us中心数据库的标签链接。

  “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建立和扩展我们的社会网络。如果我们能够让读者之间互动起来,这将会使我们的胜算之一”。《华盛顿邮报》的主编介绍,此举是为了延长读者关注其新闻报道的时间。“目前我们的做法是等着读者从Google、其他博客或RSS进入我们的网站进行阅读,下一步我们要把读者的体验转变为‘不仅看到了《华盛顿邮报》的观点,还能看到其他人的观点,如果我都不同意,我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力图扩大读者与内容之间的互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3,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