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我们尝试去总结中国IT业30年变革时,内心是彷徨和不安的。30年发展的厚重,让我们唯恐会遗落任何一个值得纪念的细节。于是,我们小心的翻开历史的一角,试图通过散落在其间的有意义的人和事,去勾勒30年的脉络。然后,找到他们,让他们娓娓道来。
是啊!20年的互联网依然年轻,30年的IT业正在崛起,30年的电信业依然在垄断的藩篱中前行。可喜的是,30年间,我们不仅有了挥舞臂膀的力气,我们还有了技术,有了自主创新的勇气,有了未来![评论] ——新浪科技编辑部
中
国
互
联
网
开
端
老照片:
事件回放:
[编者按] 1987年——1993年是中国互联网的开端,从1987年9月中国向德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出,再到中国加入国际计算机网络得到NSF的确认,之后王运丰教授和德国措恩教授一起为中国申请了“.CN”顶级域名。
1987年9月,在德国维纳·措恩(Werner Zorn)教授的帮助下,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为“穿过长城、走向世界”。
确认信的意义在于:如果没有它,NSF随时可以要求其下属组织(CSNET与BITNET)中断对中国的邮件转发服务和与国际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毕竟当时还是“冷战”期间。
1990年10月10日,王运丰教授与措恩教授商讨了中国顶级域名由哪两个字母组成。11月26日,措恩正式在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为CANET申请了“.CN”顶级域名。
独家探访,他们说: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编撰者 王恩海:1987年在德国措恩教授帮助下成功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后,王运丰教授更加频繁的往返于中国和德国之间。在积极推进中国网络应用的过程中,他清楚的意识到注册中国顶级域名的重要性……全文>>
2008年11月,北京车道沟10号,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在这个靠近西三环的幽静院落里,一些退休多年的老人不时能遇到一些不速之客的探访。时值外界热议“改革开放30年”,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是这话题的一个关键元素。全文>>
中国互联网应用初潮——待续
中
关
村
刀
耕
火
种
老照片:
两通两海时代之四通集团
名噪一时的京海如今已经被遗忘
两通两海时代之科海集团
联想前身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
事件回放:
[编者按]1980年10月23日,陈春先在中关村创办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30年后的今天,当年刀耕火种的中关村已变成了中国硅谷。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缩影,尤其是在1989洋品牌拥入之前,10年里创造了无数个值得纪念和回忆的第一。
邮
电
局
时
代
老照片:
事件回放:
[编者按]: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电报和最古老的信件仍然是大众最主流的通讯方式。电报当时一个字要3分半钱左右,一封电报22个字,约8角钱 ;而发一份信件的邮费是8分钱。这一时期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是邮电系统,因此称作“邮电局时代”。[评论]
独家探访,他们说: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