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关闭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古爱斯基摩人孤立生活超4000年:女性数很少

2014年09月01日 15:12   新华网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钱铮) 人类历史上或许再没有像古爱斯基摩人那样寂寞的民族了。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写道,古爱斯基摩人这个约700年前消失的古代民族集团在北美的北极圈内孤立地生活了4000年以上。

  根据这篇由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横渡白令海峡,从西伯利亚移居到新家园的古爱斯基摩人与历史上不同时期经由相同途径迁徙而来的美洲土著民族、因纽特人等其他文化的人们完全没有接触。而在距今约700年前,与现代因纽特人祖先从阿拉斯加向东迁徙几乎同时期,古爱斯基摩人消失了。

  美国史密森学会自然历史国家博物馆北极研究中心主任威廉·菲茨休说,古爱斯基摩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毫无防备的目标,他们可能被赶到北极地区的边缘,但无法在那里生存下来,也可能单纯地因某种未知的因素灭亡。

  研究小组此次从收集自北极圈的西伯利亚、阿拉斯加、格陵兰岛的古人类骨骼、牙齿和毛发样本采集了DNA,并破译了现在居住在格陵兰岛的2名因纽特人、居住在西伯利亚的2名尼夫赫人、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的1名居民以及居住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的2名美洲土著的基因组。对比分析这些民族的遗传特征后,研究人员发现古爱斯基摩人和美洲土著民族以及因纽特人毫无遗传上的关联。

  据研究人员介绍,古爱斯基摩人这个民族集团包括萨卡克人和多塞特人,这两个古人类群体当时都生活在只有数户房屋、20至30名居民的小规模村庄内。要正确掌握古爱斯基摩人的人口规模比较困难,研究小组推测合计人口有数千人。

  另据研究人员分析,古爱斯基摩人的线粒体DNA非常均一。由于线粒体DNA只通过母亲遗传,研究人员推测,古爱斯基摩人中女性人数非常少,近亲繁殖可能很普遍。(完)

文章关键词: 古爱斯基摩人西伯利亚线粒体DNA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