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明基接手西门子手机业务专题 > 正文

李焜耀第4次作抉择 比肩世界品牌尚需十几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 02:49 每日经济新闻
科技时代_李焜耀第4次作抉择 比肩世界品牌尚需十几年
明基董事长李焜耀(新浪科技配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黄婕

  -“这两年明基的国际化做得太辛苦,再不动,市场的window就可能关闭了。”李焜耀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只靠自己的两条腿走路,想与世界品牌比肩,尚需十几年。”

  -“如果能充分调动西门子德国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做出更赚钱的产品,明基的付出
还是值得的。”

  -“NBA最好的球员是姚明,世界上最顶级的说唱歌手是白人,中国最流行的‘茶馆’是星巴克,现在的世界充满了颠覆。明基是不是也能带来颠覆,你们自己体会吧。”

  这是7月4日明基三年一度的全球经销商大会的现场,李焜耀的“颠覆”说,显然意味深长:上个月前,明基刚刚收购了德国西门子的手机部门。很多人都在怀疑,这家年轻的华人企业,究竟能不能扛起“国际化”的大旗,带领西门子深陷亏损泥沼的手机业务走出困境。

  作为明基电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焜耀并不理会这种怀疑。一顶棒球帽,一件印有明基标志的紫色T恤。年过五十的李焜耀就这样咧着嘴,笑呵呵地快步走上讲台。

  “大家下午好!”——这是李焜耀惯用的开场白——洪亮的嗓音穿透苏州规划展示馆的会议大厅。“好!”坐在台下的人们报以热烈的回应,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开会前,台上台下先有互动已成为明基的传统。

  这种互动不只是在会场上。参加会议前,李焜耀刚从德国回来,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因为那边的工会有些意见,所以他亲自去处理,虽然耗了一个礼拜,但双方沟通很顺畅,结果很圆满。现在的他,对当初的并购决定更加充满信心。

  卖家“埋单”李焜耀“豪赌”

  时光倒流。

  2005年6月7日,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业界得到证实:拥有158年历史的老牌企业西门子,决定出售其手机业务部门,最终买家是仅有21年历史的明基,而非传言中的LG、三星或者摩托罗拉。

  而且交易中,明基非但分文未掏,还拿到了西门子一笔价值不菲的“嫁妆”:2.5亿欧元的现金和技术服务、2G到3G的知识产权、全部销售网络、年产能超千万的生产工厂、博士扎堆的手机研发中心。此外,西门子还将以5000万欧元购入明基股份,双方还将在电信交换机系统与手机终端解决方案等领域合作,成为经营伙伴。

  严谨的德国人几乎不敢相信,一个如此年轻的中国企业,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地“夺走”他们引以为豪的西门子手机?尽管2004年西门子每天平均的亏损额已经高达150万欧元,但明基此次收购的性价比仍可谓极高。

  中国的业内人士多少也有些不解:此前与TCL结盟的法国汤姆逊公司,最初也曾向明基发出过邀请,然而李焜耀断然拒绝。这一次,他为何一反常态、果断出手?

  “很简单。这两年明基的国际化做得太辛苦,再不动,市场的window就可能关闭了。”李焜耀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只靠自己的两条腿走路,想与世界品牌比肩,尚需十几年。”

  李焜耀发现,要争得全球市场前几的名头和份额,明基必须“强行”起飞。要掌握无线通信业终端的话语权,明基不能没有核心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与拥有专利技术的国际大企业联姻,才能解决明基的发展之困。

  对李焜耀与明基来说,这个抉择并不像外界想得那么艰难。熟悉李焜耀的明基高管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李焜耀决定收购西门子,他们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做出一个强大的华人品牌,一直是李焜耀的梦想;李焜耀则说,这是他“无可救药的固执”。

  在这个梦想的路上,李焜耀一度感到,做全球的华人品牌非常孤独;但令他欣慰的是,明基赶上了好时候:这些年欧洲的IT业渐渐走上下坡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已经是“西风东渐”,亚洲公司主导的成分越来越大。

  2004年底,得知西门子高层开始考虑将持续亏损的西门子手机业务剥离时,李焜耀再也坐不住了,他立刻通过花旗银行的朋友,主动找到西门子。

  就像一场赌博,最初的李焜耀无法设想最终的结局。不过,高明的玩家在于,谈笑间化劣势为优势。“初期的谈判环境很恶劣。”李焜耀回忆说,当时,有一家规模比明基大的竞争对手,条件也比明基优厚,并且他们不需要西门子的技术,这让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据主谈判手——明基副总陈稳盛后来说,明基为谈判投入了大量成本,100多个人,开了大大小小几十次会。

  李焜耀的固执再次起了作用。他说,一切就像登山,最困难的时候,一公里路要花一个小时,但只要咬牙坚持过去,前面就是胜利。虽然方法很原始,但很管用。

  “这次收购让我们直接进入了决赛圈”,李焜耀承诺接受6000名西门子手机部门员工,并最终在谈判中胜出。他估计到年底,明基的年收入将超过100亿,未来手机收入将占到明基收入的60%以上,近6000万部手机的年产规模将让明基跻身全球前五之列。

  前三次抉择

  如果时光再倒流,我们会发现,这应该是李焜耀的第四次重大抉择。

  李焜耀的第一次抉择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明基还是宏碁旗下一个小工厂。“施先生跑到瑞士,让我回到宏碁。他给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到宏碁笔记本电脑事业部当主管,一个是去管理明基。”

  施先生是台湾“IT教父”施振荣,李焜耀去瑞士读MBA之前,是施振荣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从台大电机系毕业后的第二个年头,李焜耀便追随施振荣一起创办宏碁。

  1984年,施振荣进入制造业,成立明基,李焜耀成为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4年后,明基成为台湾最大的PC制造基地,李焜耀又被抽调回宏碁。没想到这一次的回归,李焜耀却遇到了有生以来最难过的一道“槛”。

  当时,宏碁已在台湾上市,出于发展需要,施振荣从IBM、HP等跨国公司引进一批高管。本土文化和跨国管理的碰撞不可避免地在宏碁上演。“李焜耀性格太直,不好就说。”施振荣曾在公开场合对媒体说。无奈之下,李焜耀毅然“出走”,跑到瑞士洛桑IMD管理学院读起了书。第一次抉择,李焜耀选择了明基,虽然当时明基全年的营业额才6亿人民币,而宏碁的营业额超过100亿元,但那时,做一个类似于三星的华人品牌的梦想已经成型。他的态度异常坚决:明基要独立,要在财务和人事上彻底和宏碁划清界限。

  挣脱了束缚,李焜耀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我说要做手机和TFT-LCD,施先生都怕怕的,提醒我一定要小心。”李焜耀回忆说,但他都坚持下来。

  1994年,李焜耀进军手机业,同时在苏州投资工厂,成为在那里落户的第一家台资企业,这是他的第二次抉择。当时大陆还未出现手机,更没有所谓国产手机的概念;对苏州的投资更是出乎人们意料,因为在此之前,几乎所有台商投资地都上海。

  “当时我的判断是手机一定会火,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它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李焜耀说;而对于苏州的选择,不过是出于成本考虑作出的决定。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绝对正确。

  如果说,投资手机、落户苏州的抉择,为明基赚足了面子;那么对TFT-LCD的投入这第三次抉择,则为李焜耀赚足了“银子”。TFT-LCD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显示技术,LCD面板是液晶电视、笔记本甚至手机产品等不可缺少的配件。业界有种说法,20亿元就能玩转手机,不过要投资TFT-LCD,没有几百亿元就不要轻易尝试。

  “一个显示屏,现在占到一部手机成本的25%-30%。”李焜耀说,掌握这个技术,对明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就像今日收购西门子手机一样,台大电机系出身的他坚信: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发言权。

  迄今为止,李焜耀至少在TFT-LCD上砸了500亿元人民币,但高投入带来高回报,仅去年一年他们就有100多亿元人民币的进账;而且随着数字产品的普及,市场对TFT-LCD面板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液晶技术将成为明基抢占市场至关重要的一张牌。

  交学费是免不了的事

  “收购西门子,才是第一步。”谈起自己的这次大动作,李焜耀像是刚打完一场硬仗,酣畅淋漓。“前面要做的决策还很多,国际化的进程,绝对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我很有把握。”

  然而外界还是为他捏了一把汗。毕竟,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家中国企业可谓是跨国并购的成功案例。麦肯锡公司的一研究结果对许多企业家而言已不是新闻,研究发现,全球并购成功的比例只有23%,而失败的则高达61%。大多数并购失败的原因是整合失败,这最终可归结于文化整合的失败。

  对于整合难题,李焜耀有自己的看法。“中国台湾的制造业有个很显著的特点”,李焜耀说,因为市场小,所以很多企业从成立之日,面向的就是国际市场。李焜耀认为,明基便一直具有国际化的优势,有很多“会玩英语又懂中文”的职业经理人。

  跟随施振荣多年,李焜耀在宏碁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学到不少东西。1987年,施振荣收购了美国康点公司,不久后,康点公司出现了严重的人才危机,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流失严重,而宏碁公司又缺乏国际企业管理人才,无法派员填补缺口,宏碁对康点的整合最终以失败告终。曾参与此事的李焜耀,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为此,他储备了不少人才。

  然而,“会玩英语又懂中文”并不足以解决问题,文化的整合也绝非语言沟通那么简单。明基和西门子的企业文化差异又是如此之大,也难怪外界为他们捏上一把汗。

  此前在评论TCL等企业的国际化时,李焜耀指出,TCL等企业需要为此付出代价,因为收购欧美企业最难的就是人员裁减,在欧洲不花上几年时间并通过法律诉讼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而今,全部接收德国西门子6000名员工,这意味着明基要付出巨大的人力成本。

  “最初我也担心这个问题,但后来我的思路有所转变。既然付出那么大的人力成本,就要让他们做出高附加值的东西。”李焜耀直言不韪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按照他的计算,明基有足够的钱来养这些人。“如果能充分调动西门子德国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做出更赚钱的产品,明基的付出还是值得的。所以我们初步打算把高端的手机产品放在那边研制。”

  组织整合、产品线整合、管理系统整合……虽然还没有最终的方案,但李焜耀已经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计划。当然他也强调:“华人企业收购后交学费是免不了的事情,大家都免不了。”

  相关专题: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

  相关文章:明基李焜耀:购西门子手机后首个问题是员工

  明基董事长李焜耀:在台湾没有我佩服的企业家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李焜耀新闻 全部明基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