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治恶意欠费不应由所有用户“埋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19:12 信息时报 | ||||||||||||
治恶意欠费,不应由所有用户“埋单” 伍健文 “您已经被限制呼出功能……”。对于欠费的用户而言,运营商一直通过各种措施加以约束。
而最近有消息说,目前六大运营商被拖欠了200多亿元话费,为防止用户反复欠费,部分省市的移动、联通以及电信等公司开始建立了“黑名单”系统,专门登记存在恶意欠费行为的用户,以后不再为其办理开户手续。在广东,一家电信运营商因为被恶意拖欠国际漫游和长途话费,在办理该业务开通时就收紧了限制政策。 作为以赢利为终极目标的企业,电信运营商采取更严厉的措施限制欠费,出发点无疑是好的,而且不少企业在出台这些政策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无奈。但是,有用户认为,运营商在解决欠款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同时考虑大部分用户的利益。 广州一位手机用户对记者说,他的手机每次都是被限制呼入或呼出功能后,才知道自己已经欠费。尽管以最快的速度把话费补交了,但中间总会感到不便利。有时甚至是在外地出差的时候,才知道因欠费被停机了,由于无法按时缴纳话费,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工作。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本来是为了限制一部分恶意用户欠费行为,但是其成本或者代价,却由全部用户支付。这明显是不公平的。 然而站在运营商的角度,他们无法分辨哪些用户谨守诚信,哪些用户恶意欠费。为了降低这一风险,严厉的限制措施必须向所有用户实施。况且,每一项制度安排,总是假设所有的对象都有自利的动机,所以,这些限制措施也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运营商在拟定限制措施时,完全可以更加人性化,以确保在约束不守规矩用户的同时,不至于对所有用户构成不便甚至损害。例如,针对上述这位手机用户的困惑,运营商应该在用户预存话费即将用完时,通过短信告知用户,提醒其及时补充余额;在对用户实施呼入或呼出限制时,应该提前告知用户,不要让其措手不及;交费渠道也应更加便捷顺畅,必须考虑到当用户漫游到外地时能通过某些方式补交本地的话费等等。 其实,上述用户所提出的问题,并非存在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身上。也就是说,个别运营商早已经考虑到用户的这些需要,并实施了配套做法。尽管这些措施看起来非常琐碎,但真正体现了不同运营商服务水平的高低。如果说,为什么有些运营商总是受到用户欢迎,也许这就是其中一大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