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中国电信格局重组“传言”录专题 > 正文

学者再谈电信重组:广电应发展成一个通信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 13:57 东方早报

  广电应该发展成为一个通信网

  再谈电信重组

  中国科技大学退休教授李敦复先生访谈录

  (早报北京专稿 韩江)

  3G牌照发放的前夕,“电信重组” 的消息让原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李敦复老先生重新振奋起来。他提出建立“三足鼎立”的改革方案,其中 “广电应该发展成为一个通信网”成为李教授迥然不同于其他方案的观点。

  我国电信产业, 在数字信息时代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发展推动下,终于和广电产业的生存发展产生了不可避免的融合和冲突。应该怎样去认识和评价这些冲突、融合的性质和作用?基于组建中国广通的重组方案,对形成充分的竞争格局、增加企业竞争能力、保障国家信息网络资源安全和用户的利益是可能和必要的吗?能起多大的作用和贡献?

  作为十余项国家、部委各级科技奖的获得者、中国科大第一个教授办公司、国内高校第一个教授贷款建实验室、第一个进入美国休斯高机密制导部件实验室的中国人,李敦复教授身上那种浓厚的创新思考精神,在他七十多岁的高龄时,依旧散发出诱人的火光,吸引人们关注,使人们感到眼前一亮!

  记者在李敦复安静的小花园内,聆听了这位老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对广电和电信产业冲突和融合格局的独到见解。陪同李教授接受我们采访的还有他的合作者—资源组合专家蔡航华先生.

  电信重组的出发点

  记者:前段时间看到您提出的电信重组的方案,和业内提出的“六合三”以及“四合二”都有很大的不同。不知道您提出自己这个方案的出发点是什么?

  李教授:我国电信行业的拆分一直是围绕着“打破垄断,形成竞争”而进行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没有达到这个效果。我国唯一的一个全域性的通信网络被一分为二,企业规模减量、国家信息网络资源安全有损、百姓也没有得到多少实惠。我想,我国信息资源的重组所要形成的竞争格局,一定要利国、利民和利企业。即:要增进国家信息网络资源的安全、要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要使企业更加强壮。这应是任何重组方案的基本出发点;

  电信重组所形成的竞争格局应该是多维的: 竞争地域的全面复盖、竞争业务的全方位; 竞争也应该带有创新色彩,形成技术上的竞争格局; 要形成公平竞争,竞争对手也应该旗鼓相当;

  WTO要求的电信业的开放,给我们留下的时间不多了。电信重组应该为电信市场的对外开放、大规模外资的进入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创造机会和条件;

  企业的强壮首先应是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体系的现代化,电信重组应该为改变我国电信企业的 ”国老大” 性质创造机会和条件;

  以PSTN技术为基础的传统电信业,面临一场未来网络NGN以及IP6等新技求的压力, 电信重组应该为采用这些新技术创造机会和条件;

  这就是我考虑电信重组的主要出发点。当然, 还应该考虑参与重组企业眼前所面临的一些经营困难,但这不应成为主要出发点, 电信重组不是救火、救灾,不为企业买单。

  三足鼎立方案

  记者:这当然好哇,能有这样好的方案?能够说明一下你的方案如何体现这些出发点?

  李教授:请允许我把新浪网上报导的那个方案简单地复述一下。

  三足鼎立方案: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联通)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网通+铁通)

  中国广通(广电+老网通+卫通)

  中国电信的固定网络资源,在南方拥有它自已的网络,在北方除拥有联通少量固网外,它与广通合作,向广通提供固号资源和出、入口,而广通向它提供HCF接入网和用户, 从而拥有在北方的竞争能力;移动网络资源拥有联通的GSM和CDMA网以及一张3G-WCDMA牌照;

  中国移动则在北方拥有网通和铁通的资源,南方也有铁通的资源并通过与广通合作电缆入户,与中国电信在北方的格局相当; 移动网络资源则拥有自已的GSM网和和一张3G-TD-SCDMA牌照。

  中国广通在全国拥有1.5 亿的固网资源和用户,在南、北方分别和中移动和中电信合作解决号码和出、入口问题,形成一张主要面向广大家庭用户和政府部门的、以IP技术为基础的、不同于另两张网的全国性网络,中国广通初期可以不建地面移动网,可利用卫通的资源提供一些有特色的增值服务和专业应用。

  其实,这些内容一摆出来,你的一些问题就已经很清楚了:

  我国通信领域将有三张势均力敌的全方位、全地域的通信网络,有助于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合作格局;

  国家信息网络资源的安全性、抗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采用另类技术的广通网的存在,有助于形成采用新技术的局面,有助于我国信息网络资源的更新, 也一定会对我国信息设备制造业产生正面影响;

  两张3G网络对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3G应用是足够的、也是合理的,节省了一大笔社会资源;

  平民百姓多了一种选择,他们有可能一个月只要花几十块钱就可享受到本地固话包月外加平均网速达到1~2Mb/s的宽带包月时惠;

  等等…..。

  记者:还有企业的强壮和国际竞争能力呢?四大通信企业都是上市公司,把

  它们分来拆去,有可能吗?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行为?

  李教授:首先,我的方案里没有“分来拆去”, 避免了人员分拆等最难处理的事,也弱化了分拆上市公司的行为对股市的冲击。并合所形成的完备体系, 在企业内部通过资源共享,可降低经营成本,对外可增加竞争能力。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还远没有完成,我们的经济法规、法律也远未完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要加速建立一个优质的行业格局,依靠管理部门的一些应时政策的引导和规范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允许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大规模融入外资(国资转让或增资),取得的巨额现金流可用于收购并合和企业的管理、技术升级; 能够这样作是因为我们将有三个全网,特别是有了一张可以受到保护、全部为内资的、采用更新技术的广通网。吃了这颗定心丸、喝了这杯临行酒,决策部门应该敢于大胆的实施这项重组融资政策。

  第二,给于中国广通唯一一张本地IP固话接入牌照,有效期暂定三年。对它的两个对手来说,三年你的全国统一网还不一定建成哩,威胁不大; 你建成了, 咱们也可以合作,共同开发“敌占区”市场; 对广通来说,我们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抢占够多的市场,生存下来; 旁观者(政策制定者、专家、平民百姓):人家又没要3G牌照,总得有点补偿嘛!

  记者:教授还很公平嘛!

  李教授:科学的也会是公平的。

  记者:那到底这是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行为?

  李教授:可以叫做政策(府)指导下的市场行为吧!这种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行业重组行为的实施方案,会涉及很多具体的经济法律、法规,也应该还有许多技巧,我想,我国的经济、金融专家们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记者: 无论大家谈到哪种方案,都是说在一个探讨的过程中,惟独您提出“最佳方案”这个说法,想必您也会有自己的理论支持吧!

  李教授:我无法从理论上去求证一个最佳方案。但从拓扑学上来说,三足鼎立是一种最节约的稳定结构,”三”, 也是形成公平竞争所需的最少要素; 在这个方案中,广通在南北方分别与二个对手中的一方合作,与暂时占垄断地位的另一方形成竞争; 两个对手之间既有面对面的竞争, 也有合作需要来对付采用另类技术的广通; 同时, 他们在自已的地盘里与广通的竞争中也不会忘记在另半个中国还有赖于与广通的合作。要感谢上次的电信拆分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形成全领域、全地域的良性竞争/合作结构的机会。从构形上来讲, 这种有(广通为)轴线的三元素反对称结构,也是一种很完美的结构。

  记者:您在给我们上拓扑学课了!

  创建中国广通的必要性

  记者:不管电信重组采取哪种方案,截止目前,似乎还没有谁把广电和电信这两个行业放在一起来考虑, 为什么你要把广电也拉进来呢?

  李教授:我既不是搞通信的,也不是搞广电的,在科大教微波技术,作了些国防预研和应用。退休后有时间看电视了,引起了我对广电的关注。我当时就是感觉有些东西不很合理、不很公平、不很完美,我们应该能做的更好。在第一次电信改革的时候,我就曾经给国务院信息办提出过自己的一些看法。当时电信拆分是为了促进竞争,但是通信就是讲究一个全网,如果把它拆了,中国就失去了一个全国性的网络,拆分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当时我提出来不要动电信,保持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另外把广电拿出来,和当时的网通组建一张新的全国性的网络。但是他们回信说提的太晚了,电信的拆分已经启动。

  经过好几年的观察、调查和思考,我觉得组成一个完美的信息环境,融入作为通信网的广电网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无论是从社会(市场)的需要,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还是国外发展的趋势来看,广电和通信的融合都是历史的必然。数字互动电视的普及和深化、高清晰度视频内容的传送和服务、电脑应用的普及和提升都需要一个高速多媒体平台来支持。广电通信网是形成这个平台的最自然、最节约的选择。例如,当前关注度非常高的IPTV,无论是对于IPTV内容服务商(它需要来自全国各地宠大的(数字)有线电视节目库中的资源)还是对IPTV传输服务商,通过广电的宽带网发送和进入,都是最自然的、也可能是最节省的。至于广大用户,我看他们多数会选择一个“猫” + 一个机顶盒或者一个集成了猫功能的机顶盒的方案。

  其次,就电信重组方案来说,在目前电信南北分割的现状下,广电通信网的融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必要性和作用,前已述及,此处不再。

  最后,从广电自身的生存、发展来说,不论这次是否能被纳入电信重组方案,建设一个全域的广电宽带网都是涉及广电生死攸关的问题!这已是另外的课题了。

  至于在所有其它方案中,为何都未涉及广电的融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说说这些原由,对于进一步的了解三足鼎立方案也不是没有帮助的。

  广电从来都不是一个企业,广电的分散性和网络改造的巨额投资,使得广电自已也认为在中近期内是难于把它改造成一个统一的宽带网络。另外,也许是更重要的:广电一直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宣讲平台而存在的现实以及广电、通信历史上形成的迷茫不清的分割演变,业内人士和决策层很难突破这些敏感的屏障,去思考广电通信网的前景,更不用说把它作为电信重组中的一颗重要的棋子了。

  建立广通的可行性

  记者:是啊,人们都说广电的管理系统是系而不统,广电宽带网是宽而不广(没有多少用户)!而你却还把它作为电信重组的重要一员,那你的根据是什么呢?

  李教授: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不受上面所说的那些限制约束,广电的成长历史和它具有的比别人多100倍的频谱资源,支持我进行长期的思考、研究和积累。我好像一个寻宝人,一定要找到那个宝藏和挖掘它的方法………。

  记者:那你可找到了?这是你的秘密,不能告诉我们吧?

  李教授:这是全国人民的财产,没有人能独占它。

  其实,早在四、五年前,广电业内外就有各种呼声,要把广电网变成一个综合业务网,例如田溯宁先生梦寐以求的全IP广域宽带网中,广电网就是重要的接入选择之一; 侯自强先生也是广电综合业务网的有力鼓吹者; 很多地方广电部门还搭建了实际的网络工作,有的一直延续至今还在运行。后来由陈晓宁先生主持广电传输网络公司也把建设广电宽带网作为重要目标。但是现在来看,广电宽带网无论是在网络复盖上,还是内容服务上都未成气侯。原因在那里呢?主要有两点,一个管理问题、一个技术问题:广电在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上不能追求统,而是要追求通; Cable Modem技术不适合我国国情,应寻找性能更稳定造价更低的技术方案。请蔡航华先生讲讲第一个问题,这是他的贡献,非常准确、精辟。

  蔡航华: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是自下而上自发建设起来的,几经统、散现在还有1千多个县级的独立核算单元,统到省级的网络也只是一纸行政命令,并没有能力进行统一核算管理,更谈不上统一改造。新近成立的中国有线网络传输公司凭借几十亿的资产,要想按常规的企业并合模式,将这些总资产近千亿的分散利益单元统归为一个通信企业,无论从管理水平上还是财力上,中近期内都是不可能的。

  其实,作为一个通信企业,要求的是通—网络通畅,而不一定非得管理上的统一。分散管理的广电网络作为电视传输不是运行得很好吗?中国有线的几十亿资产,再加上各省广电网络公司的参股,近百亿的资金用来将现有的广电光纤骨干网改造成一个通畅的IP骨干通信网、为各个分散的县级网络提供通信出、入口、路由设备以及添置管理、计费等软、硬件,我看应该差不多了。而大量县级的接入网的改造,在资金上、管理上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已去筹、去干。想想看,原来每户每月只能收十几块钱维护费,改成通信网后,仅只IP市话一项,每户每月就可收几十元,加上互动数字电视、宽带上网以及其它增值服务和集团用户的收费,每月户均六、七十元的收入是可能的。我相信,一个通畅的广电通信骨干网、一项放手的政策,必定会调动基层广电和民间资本的积极性,我还相信,几十年前各地风起云涌地建设了几百万公里有线电视网络的基层广电职工,今天也能把他们的网络改造成通信网。

  记者:那么第二个问题呢,也就是又便宜又好的技术方案到那里去找呢?

  李教授:这正是这几年我主要思考的问题。在广电网络上运行的传输标准,是几十年前主要为单向传送有线电视信号而设计的,虽然也留了一点回传信道,也只是为了传输语音、点播、网管等低速信号。为了运行互联网,美国、西欧开发了Cable Modem技术,为了将就原有的传输标准,这套东西搞得很复杂,造价也很高,并且很容易受干扰而不稳定。当然,经过对电缆系统进行大的改造并大幅降低共享户数后,还是好用的。但造价很高,在美国达到近1000美元 / 户。这个东西到中国来当然是水地不服,要么造价太高,要么性能不稳。比ADSL启动更早的广电宽带网,现在的市场份额也就5-10%,基本上失败了!

  我们的思路是:把有线电视数字化所节约的信道,拿出一部分来,建设一个超宽带的通信网; 制定一个满足未来高速多媒体应用需求的新的电缆通信协议标准; 开发一套相应的软硬件设备等等。

  记者:这个工作量很大、涉及的面很宽,可能谁也不敢作出什么决策!

  李教授:路是一步步走的,我们已经搞了一个与现标准不冲突的、又可升级到将来的新标准的、主要基于现有技术的兼容方案,它能提供高于1~2Mb/s的入户速率,满足现有的和近期将有的各种多媒体应用要求,没有回传干扰,而建设投资大大低于CABLE MODEM 系统,大约600元 / 户左右。我们正在寻找风险资金,以完成方案试验测试。

  小结

  记者:李教授给我们小结一下好吗?

  李教授:电信重组的出发点不能离开利民、利国、利企业; 包括广电网络的三足鼎立方案能够较好地满足各项要求; 恰当的政策支持使三足鼎立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广电融入通信是历史必然,也是三足鼎立方案的亮点; 在短期内将广电转变成通信网是可能的, 要点在于管理上不要“统”,而是要“通” ,技术上要寻找更适合国情的方案,这种方案已经找到,有待试验。

  记者: 谢谢李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李敦复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