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商业周刊》眼中,惠普是一个怎样的公司?《商业周刊》的编辑为它打出如下的分数:
战略B:在最近10年,惠普有点像一个销售不同产品的经济共同体,而菲奥莉娜受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执行一项名为“e-service”的计划,后者有望帮助惠普整合产品线以增强实力和提高效率。从手持设备的小玩意到服务器都将被惠普公司揽入怀中。
执行C:当菲奥莉娜来到惠普时,惠普的样子像是两个公司——世界级的影印成像公司和平庸的PC制造商,她到来以后开始通过加强软件、存储器和咨询业务来刺激销售和利润。惠普到现在还是两个公司,尽管它还是打印机之王,但是全球经济衰退阻碍了PC业务的利润增长,惠普提高了它在UNIX服务器市场上的份额,但是在存储器和软件业务上却乏善可陈。当然,咨询业务在对手眼里仍然不值一提。
文化C+:菲奥莉娜打算提升“惠普之道”,这种平均主义的公司文化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人推崇备至。而菲奥莉娜开始提出了更高的财政目标,实施红利计划,并且架构严密的企业组织结构,帮助惠普迎头赶上。虽然改变是必须的,但是人们的信念却遭到了伤害,不仅仅是因为股票下跌和暂时性的裁员,许多惠普的员工对菲奥莉娜的执行能力表示怀疑。更糟的是,他们觉得菲奥莉娜的举动正在破坏公司历史悠久的文化。
组织D:菲奥莉娜把惠普的公司结构做了改动,以使其更方便于顾客。菲奥莉娜的举动实际上适得其反,引起了人们的困惑,许多顾客都说他们几乎没有感到什么改善。据说财务上的控制有所削弱,而且那些许诺过的新技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资料来源:《商业周刊》,本报记者赵平编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