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京东方分身乏术:深圳聚龙或遭抛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10:14 21世纪经济报道

  广州报道 本报记者 郎朗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京东方即将迎来连续第9个季度的亏损,而上广电NEC和江苏昆山龙腾光电的亏损也不过是“还没露出水面的冰山”——他们都将亏损归结于规模的劣势,于是走上了联合之路。

  虽然2006年12月28日签署的只是《意向书》,但三方联手决心已定。

  冲击台湾二线厂商

  在此之前,京东方于2006年定向增发募集18.6亿元,将其第五线的月产能从6万增加到8.5万张,上广电NEC也将其五代线的月产能由6万片扩产到9万片,并且与昆山的龙腾光电建立战略合作,尽管如此,二者规模仍然偏小。

  

液晶产业的生存法则是“规模=生存”,三星和LG-飞利浦长期分据液晶屏20%以上的市场,导致了2006年小规模台湾面板企业的联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友达与广辉的合并,而近日有传闻称,排名第四的奇美正在与台湾另一厂商TPO display商议并购时宜,群创光电和翰宇彩星也在计划合并。

  如今这一势头已经蔓延到大陆液晶面板商中间,虽然京东方、上广电NEC和龙腾光电三方只是达成了意向书,2007年6月前如果无法就细节达成一致,整合可能无法进行。但是一旦成功,其20万片/月的规模可能会对台湾同行造成一定冲击。

  据了解,目前除三星、友达和LG-飞利浦分别占据20%-22%的市场份额外,台湾地区的奇美占据了14.5%左右的市场,而中华映管、翰宇彩晶则分别占据7%和4%的份额,大陆除深天马以外的几条线则占6%左右。

  “液晶面板产业投资巨大,目前的竞争态势依然是规模的竞争。”DISPLAY深圳代表处市场总监张兵告诉记者,“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的合并,将对台湾的二线企业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不光是投资第6、7代线的资金实力,而且还有争取客户支持的能力。”

  奇美电子电视面板处处长陈立宜也表示,“目前液晶面板的竞争正进入寡头时代,动辄30亿美元一条线的投资对于小规模的企业是无法承受的,要想继续生存,他们就必须联合起来。”

  京东方分身无术

  奇美电子中国区有关人士表示,“这三家企业的合并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其产品规格太少而且比较落后,还没有一条6代以上的生产线,实际上对液晶面板的整体格局难以造成真正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目前三家企业一共拥有6条液晶屏生产线,其中有三条是京东方收购的4.5代线,目前由于长期亏损已进入破产边缘;此外的三条5代线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昆山,这些生产线的产品目前只能切割26寸的液晶电视面板,其主导产品依然是15英寸、17英寸和19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产品。

  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液晶电视的主流尺寸已开始从32英寸、37英寸向40英寸以上扩展,26英寸已经成为小量市场;而液晶显示器也开始向20英寸、22英寸扩展,而合作三方的主流产品15英寸、17英寸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京东方2006年上半年想参股深圳聚龙光电,酝酿一条第6代线。今年初成立的聚龙光电总投资将达到24亿美元,虽然有创维、长虹、京东方等6家企业共同投资,但12亿美元的注册资金的筹集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与此同时,龙腾也在筹划第6代线的建设,但由于缺乏良好的融资机制,资金筹集成为最大的困难。龙腾找到了京东方,然而占聚龙40%股份的京东方仅在聚龙的注册资金投入就需要4.8亿美元,如果三家整合后还需要在上海或昆山建设新的6代或7代线,京东方可能陷入分身乏术的境地。

  有业内专家分析,“京东方不太可能在上海和深圳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一直在拖后投资时间的聚龙可能会被京东方抛弃,以京东方、上广电NEC和龙腾合并后的规模,在上海建一条6代线绰绰有余。”

  记者就此向聚龙光电总经理刘晓东求证时,他表示,聚龙还在筹集资金的阶段,京东方与上广电、龙腾的整合也还是个意向,所以京东方投资聚龙的态度还没有改变。

    相关报道:

    京东方破解烧钱困局 聚龙光电扮演桥梁角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