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消费市场3.15报告:2006年IT维权十大期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6:44 中国消费者报 | ||
-本报记者 邹本堃 胡军 1.电话月租费能否取消 自2001年取消固定电话初装费以来,月租费是否能取消、何时能取消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移动资费大战的升级,造成用户向移动分流,这也促使固定电话资费的坚 2.电信合同还有哪些霸气 上一个年度是电信消费领域废除霸王条款收获最大的一年。从2004年中消协开始炮轰电信霸王条款,电信卡余额转移、电信入网合同等问题去年相继得以改进。2005年3月,移动、联通两大运营商均推出了发行小面值充值卡、电信卡余额可以退还或转存等举措;2005年11月,北京市新版手机、固话入网合同出台,废除了原有的断网不担责、资料有假立即停机、修改合同不用告知、电话详单只存仨月等霸王条款。在承认这些进步的同时,不少消费者也感觉仍有改得不彻底的地方,比如电信卡余额退还为何要收取手续费?网通为何不能提供市话详单?外地人装固话需要担保等等,都是霸气尚存的体现。 \r\n 3.DC维修霸王条款痼疾是否有望根除 维修难、费用高使得 数码相机渐获“鸡肋”恶名。厂家凭借技术垄断和零部件供应垄断两大优势,肆无忌惮地固守着这五大霸王条款:更换的部件一律不退还给消费者,理由是商业保密;维修细节的最终解释权归厂家所有;维修时间长短由厂家随意决断;消费者使用非原厂配件厂家不再承担机器保修;无视《微型计算机商品维修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在更换产品或主要零部件后,保修期仍按原产品购买时间计算。而整个维修过程极不透明,消费者与维修服务提供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等让消费者深感求告无门。不过,随着市场的日渐成熟,生产企业尤其是外国生产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维修这一重要问题。据了解,部分企业已从去年底开始对全国的维修站点进行整顿,统一维修价格。 4.手机水货、DC水货如何控制 水货手机、翻新手机、假冒手机等黑手机之祸由来已久,但直至七部委联手打击时,许多人才惊诧于它的数量之庞大,影响之恶劣。无独有偶,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其他数码产品的“水货”之祸也在迅速蔓延,部分地区的水货风光已经盖过行货。事实上,政府相关部门的强力打击确实能在一度程度上遏制水货的猖獗,但要想根治水货,还必须有生产企业的真诚参与。如果从国外走私进入国内的产品不再有高额的差价,不法分子可能也不会为此再冒险,消费者也就不再需要时刻提高警惕以免误购水货了。 5.网络电话能否开禁 网络电话以低资费和日益稳定的通话质量受到消费者欢迎,在过去的一个年度也获得了兴旺发展。但截止到目前,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开通网络电话的话吧,都是以“灰色”身份在运营——信产部仅批准了中国电信和网通在深圳、江西上饶、吉林长春和山东泰安的本地网范围内进行网络电话试点。事实上,且莫说国内已有上千家商家介入网络电话市场,几大运营商也在“打击”声中,明里暗里的试探着涉足该业务。从运营商角度而言,竞争促使其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势所必然,对消费者而言,低资费是选择网络电话的不二理由。面对网络电话这一巨大的市场蛋糕,运营商和消费者共同期待的,目前仅是政策的放开,而政策的开禁,也是大势所趋,只是一个或迟或早的问题。 6.短信陷阱能否彻底避免 短信欺诈在上一年度伤了不少用户的心。从原有的假中奖骗局,到虚假的银行卡刷卡支付信息、虚假消费退税信息、强制定制包月服务等,短信欺诈形式、手段不断出新。随着广泛曝光,这类问题得到了众多部门的强力关注。去年11月初,信息产业部会同公安部、中国银监会3部委联合开展手机违法短信息治理工作,分别采取对涉案手机停止服务、对涉案银行账户予以冻结、对犯罪人员依法追究等措施使短信欺诈受到严厉打击。在“人人喊打”声中,短信骗局大大收敛,但仍不乏新的陷阱出现。 7.MP3/MP4等新数码产品期待国标 到目前为止,由于没有标准,因此也就无章可循,一切还停留在“口水战”。MP3市场的混乱并没有化解消费者的求购欲望,有需求的仍然在选购。闪存式视频MP3虽然为自认正统的MP4企业所不齿,但仍不能阻止其悬挂“MP4”招牌如火如荼地销售。 8.BT下载是否会被彻底封杀 BT、电驴等新型网络下载工具在给无数网络消费者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给网络著作权者和网络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苦恼。其中,反应最为剧烈的当属网络运营商,BT、电驴侵蚀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资源。由此,各地电信运营商都口口声声要诛杀BT、电驴,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请来“外援”,但这一切似乎仍于法无据,厦门 长城宽带的败诉给电信运营商迎头一盆凉水。但许多电信运营商仍在悄悄地封杀BT和电驴。也许,流量控制才是最终解决之道。毕竟,BT、电驴给广大网络消费者带来了无尽的方便。 9.CPU能否别再让消费者闹心 “龙芯”涉嫌抄袭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流言止于客观事实。随之而来的X86技术又让许多人对“龙芯”的未来产生了无端的担忧和争议。11月,英特尔“芯片造假”事件把全球芯片老大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最后自曝内幕的新蓝公司主动承揽了全部过错,英特尔公司也由态度强硬发展到选择沉默,但这一切并不能给消费者一个真正令人信服的解释。毕竟,作为新蓝这样的小品牌不可能一下子吃掉如此大量的被改造芯片。年底,“双核”又成为芯片市场最大的热门话题。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芯片市场已经开始恢复了短暂的平静。 也许,今年的芯片市场更需要真心善待消费者了。 10.能否告别流氓软件困扰 在2005年年中,软件业最热闹的当数对流氓软件的围剿行动。包含一些知名公司在内的“十大流氓软件”排行榜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些软件可以强行侵入用户电脑,无法卸载;强行弹出广告,借以获取商业利益;还能偷偷收集用户在网上消费时的行为习惯、账号密码,造成安全隐患,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对于流氓软件的界定目前还不能在现有法律法规中援引相关依据,立法的滞后也造成了遏制、处罚的难题。因此,要彻底告别流氓软件的困扰,法律上的支持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