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东的离职给新浪留下的是一段无法填补的空白,据说在王离职后的第一次新浪管理层会议上,一位资深中层当场痛哭。失去了王志东,人们也同时失去了对新浪前景的一切想象力。
数日后,在一次公开场合,当记者向联想少帅杨元庆询问对王志东离职的看法时,杨元庆坦白地回答:“衡量一个CEO是否称职,唯一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 不能带来回报的CEO就不是一个好CEO。”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发问:为什么王志东不能离职?
知识英雄进入退隐时代
为什么王志东不能离职?
因为王志东身上被赋予太多的象征意义。他不仅仅被看作新浪——这个还算不上大企业的管理者,更被看作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开拓者、全球最大华人网站的创始人。所以人们无法把他的离职同一个普通CEO的离职等同起来。
同样,当王峻涛离开8848、童家威离开美商网、宫玉国离开ChinaByte,人们看到的是一面面旗帜的倒落,因为这些人都被奉为创造互联网时代的英雄。
但是谁创造了中国的网络时代?大家都清楚,是资本。中国网络的暴发史或衰败史说到底不过是资本的一进一出,而对于知识英雄们,说得宽容一些,是资本为他们提供了表演的舞台;说得刻薄一些,他们只是资本放在舞台上的布偶。他们的上台、下台、举止、念白无一不在资本的掌握之中,资本要他们闭嘴,他们多一句都没有机会再唱。
现在一位网站的老总在回忆起去年资本进入的情景时说:“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我们目瞪口呆,一夜之间我们发现自己突然可以为所欲为。”于是中国的网络业就进入这样一种前无古人的状况:钱花得越多越快企业就做得越大,知识英雄们头上的光环也就越大。张树新苦苦支撑嬴海威,但在没有资本的时代,她无论如何努力也做不成知识英雄。
如果我们不幸承认资本创造“知识英雄”这一推理,那么知识英雄们今天的退隐就变得再简单不过,如果他们的创收思维已经枯竭,甚至他们本身已经成了完成投资回报的障碍,他们怎么可能还有机会留在资本为他们摆放的位置上?
当然这并不表示知识英雄们的付出就得到了合理的回报,他们就应该悄无声息地走开。以王志东为例,尽管他是新浪的创始者和实际领导者,但他只是新浪的小股东。在货币资本面前,他所体现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并未得到体现或回报。他数年来对新浪发展的贡献也从未被货币资本用奖金或加股的形式加以承认。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就认为,如果王志东具有经营管理的能力,即人力资本,即使他不占有股份,或者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也会理所当然享有经营决策权。经营决策权实际上是CEO拍板,即首席执行官拍板,而不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不是企业的出资人,实际上是人力资本。但是对重大经营决策拍板,可以说,过去那种谁出资谁说了算的时代已经过时了。人力资本已经作为很重要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事实上王志东做了“中国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健全的殉葬品”。
经理人市场风雨萧瑟
如果说只会花钱的知识英雄们不在符合资本的要求而必须让位,那么人们所说的职业经理人会顺利接手英雄们留下的位置吗?
就在王志东离职的一周之后,中国另一个门户巨头网易同时请走了自己的两位职业经理人——首席执行官(CEO)黎景辉和首席行政官?CFO?陈素贞。
事实上职业经理人在互联网的日子也从未好过,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先有eNet送走了CFO张骥,然后是搜狐送走了CFO李文谦,接下来天极送走了联合CEO袁超。
搜狐总裁张朝阳曾表示:投资方只喜欢看履历表,然后把他们认为经验丰富的经理人送到中国。可那些人的经验只是在美国的经验,他们习惯于在美国的海面上行船,不知道中国的海面下布满暗礁,他们只会让中国的大船撞沉。当记者问他是否考虑把位置让给职业经理人时,他干脆地回答:不会。因为国外的职业经理人不谙中国国情,而国内,就根本找不到职业经理人。
张朝阳的表态并非狂悖,早在1998年,当记者就“年薪制”问题采访有关专家时,他们就曾表示:年薪制之所以在国有企业中无法推行下去,就是因为中国缺乏一个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你把年薪发给原来的厂长,群众不服,书记不干,厂长也不敢拿。你要从外面找职业经理人,根本找不到,因为没有这样的市场。
这样的问题同样困扰着今天的网络企业。目前的经理人市场虽有发展,但远未到可以随时供给企业需求的程度。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过10年,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国内突然出现大批成熟的职业经理人。
另外网络行业发展起来只有数年之久,因此针对这一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就更少。就如张朝阳所说:“我是第一批经营网站的,经营网站没有人比我资历更长,你让我把网站交给谁?”
再有就是网络企业如果不在根本上解决盈利模式问题,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面对一个没有创收机制的企业,恐怕也难以施其长技。(本报记者于东辉)
声明:新浪网转载该文并不意味着新浪网赞同文章中的观点或描述。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