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志东去职事件以来,关于新浪网的并购传言就接连不断,9月13日,新浪终于以确实的结果结束了人们的猜测:新浪正式宣布购入香港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29%的股份。新浪为此支付800万美元的现金及460万股新发行的股票,这部分股票约占股权摊薄后总股份的10%。总购入价高达1700万美元,约合1.33亿港元。
中国版“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合并
随着消息的宣布,一个被外界称为“新浪—阳光联合体”的新媒体巨人诞生了。有人说,这是中国IT业今年最轰动的消息;也有人说,这一合作称得上是中国版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合并。
或许有些网民对消息中的阳光文化并不熟悉,但要提起在不久前因出任申奥形象大使而赢得满堂彩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不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杨澜就是阳光文化主席。在香港上市的阳光文化(代号0307),主要从事媒体相关业务,包括节目制作、推广及分销。
这笔尚未最终落地的并购交易,总算是为处于寒冬的国内互联网业带来了一束和暖的阳光。它不仅表明中国将首次出现“跨媒体航空母舰”,也表明“跨媒体时代”可能已经来临。
拥抱阳光“取暖”
自从科技网络泡沫破灭以来,新浪便在亏损的困境中挣扎,股价长期徘徊在1美元线上,市值约4.25亿港元。今年第二季度,新浪的总营业额为580万美元,较上季度下降5.7%,净亏损仍高达820万美元。长此以往,中国第一门户网站在海外资本市场的地位堪忧。
新浪也在求变,可邮箱收费遭到抵制,广告收入少得可怜,与报纸媒体的接触因门槛太高而不得入,与搜狐的并购半途夭折,与有新闻集团做大股东的凤凰卫视擦肩而过。最终,新浪把目光投向了成立仅一年半的阳光文化。
新浪看中的是阳光的宽带内容和互动电视庞大的潜在市场,希望借此摆脱目前互联网的单一门户模式,在内容的独立制作和传播形式的多样化等关键指标上有所突破,寻找新的赢利模式,实现收入多元化。于是,新浪拥抱阳光的举动也就显得有些急不可耐。也难怪,长期的亏损和行业的低迷已使投资者对中国概念的“.com”渐渐失去信心,互联网的寒冬实在太冷。
阳光挖掘“钱”力
阳光文化上市后遭遇股市滑坡,年度亏损1.26亿港元,过去三个月股价下跌了44%,9月13日停牌时仅为0.087港元。而且,阳光文化前期投资已达8000万港元,因为募集的资金不够,后期投资难以为继。阳光文化正是看中了新浪手中约1亿美元的现金,这些钱可以保证阳光不会因资金问题而停止步伐,而且,将有线电视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也符合阳光文化决策层未来的发展战略。
阳光文化与新浪网的接触早在一个多月前已经开始。据了解,阳光将为新浪网的收购作出最低利润保证,预期2001年和2002年的净利润将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0万元。今年第一季度,阳光文化总营业额激增至9630万港币,比上年度增长31%。出售股权后,吴征、杨澜夫妇剩下6.46%的阳光股份。
新浪前首席执行官王志东的离去一度使新浪人气大受影响,邮件失灵和收费风波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新浪网管理经验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协议,并购交易完成后,吴征将与姜丰年共同出任新浪网主席,茅道林继续担任新浪首席执行官,而杨澜则继续担任阳光文化主席兼行政总裁。业界尤其对吴征进入新浪管理层寄予厚望,他曾成功地使亏损多年的香港亚视取得赢利;1999年运作“天地数码”,使其市值一年内上涨达百倍之多,并成功成为科技指数股。业界希望吴征能够再创奇迹,扭转新浪的局势。但也有香港媒体认为,吴征将面对由于新浪股权分散造成的董事会意见分歧和管理层相对独立的局面,这为吴征善用的“强势扭亏”政策能否顺利执行带来了变数。
不约而同选择跨媒体
“世界的媒体机构不会愈来愈多,只会愈来愈少,媒体间的加强合作和并购是一个大的趋势。”吴征一语道破并购背后的真正动机。吴征对香港传媒表示,与新浪网合并的目标是要为两家公司提供多媒体的宽带内容,新浪网将借助阳光文化的庞大内容节目库,发展收费的内容供应业务,两家公司日后在发展上会互相协调,但运作独立,公司不会改名。新浪网首席执行官茅道林说,通过门户网站与电视媒体的结合,两家公司将充分利用双方合作所形成的优势,缩短实现赢利所需的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阳光文化与新浪的合作比李嘉诚旗下Tom.com先行一步的跨媒体战略更地道,更商业化,也更有资本运作的价值。舆论普遍认为,通过联合,阳光文化可进一步打通政策瓶颈,尤其是广电领域对外资媒体的严格限制,在国内“落地”。而新浪可减少来自纳斯达克的动荡,变相在香港上市,拓展赢利空间。
但阳光文化与新浪的合作毕竟不同于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作,无论是阳光文化还是新浪都没有找到成熟的业务模式和赢利模式,两者的简单相加并不能创造奇迹,况且宽带内容市场目前仍然有限,两者的赢利之路恐怕还很崎岖。(记者 杨琬)
声明:新浪科技登载该文并不意味着新浪网赞同其观点或描述。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